一個有趣又有用的公眾號 長按右側二維碼關注 大家好,今天是你們做好了被打的準備的老長安~ 今天的文,起因是某天的推送下面,有人留言,問平等的婚姻是什么樣的。 我是想回答這個問題的,但卻不小心寫成了一篇當代婚姻的殘酷本質。 過于真實,可能會讓你害怕。 所以我也是瑟瑟發抖按下的推送按鈕…… 但我還是要頂著鍋蓋說一句,不管你的觀感如何,這些本質,都是真實存在的。 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組建家庭,多數情況下它是兩個家庭的結合。 這一點是個人都明白,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 這個結合不是你喊他爸媽一聲爸媽、他喊你爸媽一聲爸媽就結束了。 這種結合,是雙方家庭、兩對父母對你們兩位年輕人的全面籠罩。 換句話說,他爸媽是什么樣的人,你爸媽是什么樣的人,直接決定了你以后過得幸不幸福。 Papi醬曾經有過一段很有名的“自曝”:她和她老公結婚后,過年都是各回各家,不怎么和對方父母接觸,甚至兩邊親家都沒怎么見過面。 對于害怕婆媳關系處理不好、過年一回男方家就提心吊膽的妹子們而言,這種狀態很有誘惑力。 對很多人而言,這也是非常理想的狀態。 但是,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不可能成立的。 你不可能一直不去男方家過年,你老公不可能一直不去你家過年。 你不可能和對方的父母界限劃得這么清,他們要走進你的生活,你要操心他們的健康、養老、對子女的“干涉”和精神依賴。 只要是中國式婚姻,你要面對的,就絕不僅僅是你們夫妻二人的家庭事務。 你必須清楚,你要面對的,是三個家庭的家庭事務。 再說個理想的情況。 理想情況下,不管是戀愛還是婚姻,只要是感情關系,只要是相愛的兩個人,一定是共同成長的。 理想情況下,你的另一半是一塊等待你雕琢的璞玉,他會變成什么樣,取決于你們如何磨合。 但現實最常見的情況是,多數人的另一半,都是已經成形的。 有的是稍有瑕疵但無礙觀瞻的美玉,有的是不算珍貴但也不需要扔的普通玉石,有的就是一塊又臭又硬的石頭。 你們可以在小的問題上溝通改進,但你沒辦法真的改變他。 比如他撒尿會把尿濺到馬桶外面,這是不好的習慣,不利于家庭衛生,你就可以敦促他注意,讓他及時清理,他是個正常人他也會改正。 但比如他是個小富即安、不愿意太拼命、習慣勞逸結合的人,你看不慣,你就沒有辦法了。 你不可能把他變成努力奮進、毫不松懈的總裁人設,說多了必然鬧翻臉。 所以,你的婚后伴侶,大部分問題上,你只能被動接受。 不接受你就只能離婚。 所以我為什么總在強調,有條件的一定要婚前同居,在結婚前就把對方的性格、脾氣、生活習慣摸個透。 這個時候你發現他本質上并不合適你,你還有很多選擇。 真的結了婚了,就不容易反悔了,雖然這年頭離婚也不算什么,但你不能不承認離婚的成本就是比分手大太多。 哪怕你是婚禮前一晚悔婚,成本都比離婚小。 為什么我們總感覺,婚姻中,男性往往過得比女性要更舒服? 因為傳統的婚姻模式,對男性更友好。 說一個例子,一個已婚女性,不管你工作多好、能力多優秀,你都會下意識地要去討公婆喜歡。 哪怕他們是很隨性、很好相處的人,你都難免會對他們的一兩句無心之言過度解讀。 但一個已婚男性,只要他有能力,哪怕他賺錢不多,他在岳父岳母面前都不需要這么緊張。 甚至傳統文化里,會有“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歡喜”這種莫名其妙的話。 這個詳細說很復雜,總之現階段,對男性來說,結婚的成本是顯性成本,主要是看錢。 你越努力、家境越好、工作賺的錢越多,你需要承擔的風險就越小。 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你花多少精力就收獲多少回報,清楚明白。 你能拿錢回家,在家從不做家務,一樣有人說你是個不錯的男人。 所以男性是在婚前緊繃,在婚后容易逐漸放松對自我的要求。 而對女性來說,結婚的成本是隱性成本。 你能力很強,你很會賺錢,不夠,還要看你的方方面面,要你能平衡工作和家庭,要你能照顧老公,要你能操持家務。 如果你有了孩子,這些要求還會翻倍。 而且沒有明確的標準,你的付出和回報,經常不成正比。 所以女性恰好反過來,婚前可以沒心沒肺,婚后卻逐漸緊繃,精神壓力越來越大。 如果你不幸遇到一個不愿意對你做太多情感投入的人,所謂守寡式婚姻、喪偶式育兒,都會在前頭等著你。 用一句話概括,對多數男性而言,婚姻是一種精神解放,意味著他前半生的任務結束了,可以專心做事業,可以享受生活,可以翻開下一頁。 但對女性而言,遠遠不是。 好的婚姻應當勢均力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門當戶對。 但這個“好”,不是“好壞”的好,它的意思是“省事”。 而且究竟怎么才算門當戶對? 不是說你家有一百萬,他家有一百萬,這就是門當戶對了。 消費主義至上的年代,大家喜歡談錢,但對情感關系而言,錢背后的東西才是最關鍵的。 雙方父母的工作性質、出身經歷、相處模式,你和你另一半各自的成長背景、教育經歷、思維習慣,這些東西越接近,就越“門當戶對”。 舉個例子,你從小和父母的關系是一種相對疏離的關系,父母關心你的方式主要是給你打錢,你長大后對你的人生決定就基本不操心了,放任自流。 但你的另一半來自一個家庭氛圍非常濃厚的家庭,從小父母關注他的方方面面,甚至20多歲了,早飯的雞蛋都是他媽剝好送到手上,婚后隔三差五就要上門來給你們打掃衛生整理床褥。 當然他媽媽沒有惡意,關心自己孩子也沒錯,但你難不難受? 你肯定難受。 可你又不能說,他這樣的家庭關系就是不對的,他是這樣長大的,這是他認知的一部分。 沒準兒他還覺得你家有問題。 最后就是兩種結果:要么你睜只眼閉只眼,反正不影響你的正常生活,容納了,理解了。 要么你和他天天吵架,你覺得委屈,他覺得你不可理喻。 但如果你們的成長環境是相對接近的,你們在這方面有共同認知和共同語言,相處就簡單多了。 門當戶對不是財產對等,是觀念對等,讓你能節省出更多的精力,用在事業、生活和自己身上。 家里動不動鬧得不可開交,你哪還有意愿去做別的? 說了這么多,現在你覺得婚姻難嗎? 難就對了。 這些年來,很多人都在心照不宣地守護著同一個謊言,這個謊言是“結了婚就幸福了”。 而事實上,女性在婚后真的能感到由衷的幸福的,是少數。 甚至對一部分女性而言,結婚,是推開了地獄的大門。 婚前對另一半不甚了解,婚后發現對方懶惰而固執,追悔莫及。 只是冷暴力還算好的,遇上暴力傾向或者直男癌,生命都有危險。你想離婚,對不起,你不一定離得成。 所以婚姻最大的本質就是,這是一件你需要慎重再慎重的事情。 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傳統婚姻和現代婚姻相互打架的節點上。 一方面是傳統婚姻觀留下的習慣,“男主外女主內”、“男人是家庭的主心骨”、“女人的天職是相夫教子”、“他知道回家就行了哪個男的不嫖/不花心/不出軌啊”。 另一方面是現代婚姻呼吁的性別解放、家務平等和家庭角色模糊化。 ![]() 顧家的未必要是女人,也可以是男人。在外打拼的未必要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 家務、育兒也不該只是女性的責任,這是夫妻雙方的責任。 如果你能找到一個具備現代婚姻觀的另一半,皆大歡喜。 可如果他是一個非常傳統的人,就麻煩了。 所以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女生恐婚,因為你想要現代婚姻,卻很可能會陷入傳統婚姻的枷鎖。 你想要相對純粹的愛情,卻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所以我始終強調,對當代人來說,結婚不再是必需品,而是奢侈品,是愛馬仕的鉑金包,你想要,但你知道你負擔不起。 何況仔細想想,你真的需要那種無性無愛、只有重壓和責任的婚姻嗎? 是你想要,還是你周圍的人覺得,你應該要? 當然我不是勸大家都別結婚 我只是覺得 有些事情 你有必要了解清楚 只有充分了解了 你才能去做對你更好的決定 今天的互動話題 你心目中的婚姻生活 是什么樣的? 期待你們的留言~ 如果今天的文 你覺得對你有啟發 歡迎點左下角「分享」 讓更多人看到 晚安~
|
|
來自: 新用戶0184Yvoz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