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與靈魂 鄉下市井人物系列之四十六 楊友利 蕭駿琪 在漢壽這塊熱土上行走了近十六年,在這里,我認識了很多朋友:作田種土的,文化教育的……他們總是在我需要時伸出了手,這些手是溫暖的,如幼兒的襁褓。 2018年10月26日,我認識了楊友利。 他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年輕人,衣著很是簡樸。在漢壽縣城孟奇路,我見到他時,他很真誠地微笑著。然后,我們互握著手。這雙手很粗糙,甚至還有一點硌手的感覺,讓你完全不敢相信:這是一雙仙峰苗圃公司老總的手。 在這一瞬間,我決定寫寫友利。 一杯鐵觀音,一盤瓜子,一支煙點燃,在花之林一間精致的茶座,我開始了我的采訪。 其實,我真的是很平凡的啊。 是的,楊總,我寫的就是鄉下市井人物。 1974年,楊友利出生在漢壽縣聶家橋鄉一個叫先鋒村的小山村,祖祖輩輩以務農為生。父母生他們姐弟二人。一年四季只能從田土里翻耕勤種,來謀求生存,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的。直到今天,楊友利還清楚地門得:某個饑餓的黃昏,家里實在是沒米下鍋了。母親從潲水里撈出一些零碎的節米,反復清洗后,再做成飯。由于浸泡的時間久了,盡管洗了多次,做出的飯仍帶一股酸味,難以下咽。過去了的日子總是縈繞在心,而且怎么也拂之不去。到了今天,友利再度說起時,眼睛里竟然有了一些潮濕。 在這種困境中掙扎著,他到了上學的年齡。 80年吧,友利就讀于先鋒村小學。學費不多,但總是拖欠著,學校催多少次了,才斷斷續續地交完。直到82年實行農村責任承包制,他的家境才得以改變,最少能吃飽飯了。后來,到聶家橋中學讀初中。直到92年,他總算初中畢業了。 友利沒能考上高中,或者說根本不想去考高中,為了改變家中的逆境,十八歲的他和家鄉浩浩蕩蕩的南下大軍一起,來到廣東省廣州市,進入了一家消防器材廠。鄉下人的淳樸與憨厚,友利很快溶入了這個來自五湖四海的大家庭。在消防器材廠工作了一年多吧,也許是不甘寄人籬下,也許有自已獨特的思想,他決定回到那塊生他養他的土地,回鄉創業,尋找自己的位置。 創業,從哪方面做起? 楊友利有個朋友,瀏陽人,叫李一鳴。他經營園林綠化多年,對于花木栽培有一定的造詣,而且在花木界享有一定的名望,他決定拜李為師,從頭做起。 可是,萬事開頭難啊。友利從擺地攤開始,讓自己的事業在不斷的求索中慢慢地初具雛形,然后一步一步地走進新的臺階。直到2014年,楊友利的”漢壽縣仙峰苗圃有限公司”注冊成功,固定資金120萬,陸地種植面積數十畝。望著那些形態不一、郁郁蔥蔥的花木,如望著自己初生的嬰兒,友利那種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公司成立后,友利陸續在漢壽、常德、臨澧、桃源、益陽……等地發展了一些種花木的農戶,向他們傳授技術,并提供低于市場價格的苗木,待長成后,負責回收銷售。僅林果業一項,村民的人平收入就年增千元。先鋒村因此被漢壽縣人民政府授牌為“林里業生產十花村”,楊友利也被評為先進個人。2000年,常德電視臺還現場采訪報道了先鋒村所取得的成績。 每一個成功的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個默默支持的女人。在楊友利成功的同時,與他妻子的支持功不可沒。 友利的愛人叫曾慶英,七六年出生,娘家是漢壽縣毛家灘鄉人,他們于九五年結婚,在楊友利經營花木苗圃的前期,經濟拮據,甚至連買遮蔭網的錢也沒有。也是這位溫柔體貼的妻子,默默地回到了娘家,她把家中的困境和母親說了。這時,友利的岳母二話不說,把身上僅有的八十元交給女兒,讓女婿買來了遮蔭網,解決了燃眉之急。以后的日子里,曾慶英總是默契地支持丈夫,讓他從逆境中走向成功! 結婚不久,也是在經營苗圃之前,楊友利做過菜生意,跑過漫漫游。在跑車期間,遇到困難的人,他會把人送到目的地,而且從來不計較車費。 現在,事業成功的楊總很是低調。對公益事業也很熱心。家鄉有關鄉村公路硬化集資之類,他總是第一個慷慨解囊。 先鋒村有一條簡易公路,遇上重車路過或者下雨天,路面常被車輾或被雨沖打得凹凸不平,也是楊總,一個人擔著砂石墊補,用鋤頭鋪平,修整著路面…… 是2006年冬季吧,天很冷,楊友利忙完了他的事,便睡了。到凌晨一時許,被一陣電話驚醒,接聽,是一個常德的朋友打來的:此公騎車夜歸,由于疲倦,不辯方位,電動車撞在障礙物上,頓時頭破血流,無法行走。這時,他心須立即去醫院接受治療。可是,這個時候,誰幫他? 他想到了楊友利。 友利接到電話后,沒有片刻的猶豫,他從床上爬起,以最快的速度發動車子,迎著凜風,驅車四十公里,把為他準備的、尚存他體溫的三千元送到朋友手里,再為他聯系醫院…… 遇上真正困難的人,楊總便會在第一時間伸出援助之手! 2018年9月26日,在楊國新老師的媒介下,仍然是花之林,仍然是那個茶座,楊友利坐在我的對面,我仔細聆聽他的創業與大愛經過…… 一杯茶遠去了,茶的溫暖仍在心中。 在艱難的創業路上,都是伴隨著一種無私的愛行走的。那些用花木點綴的青春,正是神采飛揚的喜慶氣氛。而翠綠的葉片,和著怒放的鮮花,又記載了多少花木工人辛勤的汗水? 在漢壽這塊熱土上行走了十多年,歷時三年的鄉下市井人物已完成四十六人,但是,汗顏的是,寫漢壽人物僅完成二人。現在,我真的希望更多可親可敬的漢壽人民成為我筆下的主人公,讓你們的大愛鏗鏘行走! 友利,什么時候,我能置身于你的花木叢中,一杯茶,一碟蔬果,我們以茶代酒,把杯子豪爽碰撞,讓液體溢出永恒的友誼與無痕歲月? 期待!
![]() 作者簡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