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22日發行(1)-(6),1951年6月8日發行(7)-(10),1套10枚。 ![]() ![]() ![]()
![]() ![]() ![]()
![]() ![]() ![]()
![]()
![]()
![]()
![]()
![]()
![]()
![]()
![]()
![]()
![]()
![]() 基本屬性 (10-1)天安門200元 (10-2)天安門300元 (10-3)天安門500元 (10-4)天安門800元 (10-5)天安門2000元 (10-6)天安門5000元 (10-7)天安門100元 (10-8)天安門400元 (10-9)天安門1000元 (10-10)天安門3000元 全套面值:13300元(舊幣) 郵票規格:18mmx20mm 齒孔度數:P12.5 整張枚數:200(20x10) 版別:膠版 設計者:孫傳哲 印刷廠:上海華東區稅務管理局印刷廠 普4與普3的區別:普3:天安門各門洞中間是用“布紋型”線條組成(中間拱門比較清楚),天安門的白云比普4多一些層次;普4天安門各門洞間用橫線條組成,天空白云比普3少。 背景資料 天安門的位置,在北京的中軸線上。從明永樂十五年便開始建造,原來名作承天門。在清順治八年,才改名叫做天安門。當時他體現的,是帝王九五之尊的意思。天安門前有一對華表,以及一對石獅子,顯示了皇家尊貴的地位。在清明兩代,天安門一直都是皇帝發布詔令的地方。到了新中國成立,他也成為了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宣言的地方,成為了新中國的象征。華表上的龍,已經不再代表帝王主義,而是整個中華民族。這套郵票一共有十枚,郵票的畫面就是天安門的城樓以及西面的華表。華表,其實就是宮殿、陵墓等地前側的裝飾性圓柱。天安門前面的華表,是漢白玉所制作的,上面有著石獸,下面有云板,石柱上有一條活靈活現的龍雕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