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王朝的首代君主居魯士遠征馬薩革泰的故事是西方歷史中關(guān)于歐亞草原游牧民族的最早記載。當(dāng)年居魯士在征服新巴比倫帝國后,又把馬薩革泰人視為奪取的第二個目標(biāo),可惜他高估了自己的實力,非但沒能拿下馬薩革泰人,還被馬薩革泰的托米麗司女王擊敗戰(zhàn)死,可見馬薩革泰人之勇猛彪悍。馬薩革泰人居住在里海以東,阿拉斯河(伏爾加河)的廣大平原,被認為與黑海北方的斯基泰人同族。斯基泰人是出現(xiàn)在亞洲最早的游牧民族,但也因為不敵馬薩革泰人的侵擾,移居到了黑海北岸。 馬背上的游牧民族在攻擊上的優(yōu)勢根據(jù)斯基泰人的傳說,他們從前有三兄弟,有一天天上掉下了黃金寶物,老大最先發(fā)現(xiàn),可他一靠近黃金就起火,老二試圖接近時也發(fā)生同樣的狀況,不可思議的是當(dāng)老三接近時,黃金的火瞬間熄滅了,于是老三將寶物帶回了家。老大和老二不服但也只能暫時將王權(quán)讓給了老三,而這個老三就是斯基泰人的祖先。從這個傳說我們可獲取的信息是,以前同宗的一個大的游牧民族后來隨三兄弟分化成了不同的部族,他們彼此之間有很多相似的風(fēng)俗,譬如都重視馬并使用黃金和青銅器的武器和飾品,這些都是古代游牧民族的特征。 斯基泰人 重現(xiàn)古代斯基泰人的游牧生活 東起蒙古高原,西至黑海北方的歐亞草原游牧民族,基本上都不事農(nóng)耕,過著畜牧生活。他們不住在固定的房屋當(dāng)中而是多住在馬車上,以方便遷徙。馬薩格泰人絕不放過任何一個攻擊他們的人,他們沒有建造任何城市或要塞,騎上馬就可以走人,不留下任何痕跡,他們非常善于弓箭,住在靠猛獸拖拉的車上,在他們的敵人眼中,不要說戰(zhàn)勝他們,就連接觸上他們都很難,第三代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曾率軍渡博斯普魯斯海峽和伊斯特爾河(多瑙河),進攻黑海北方的斯基泰人國家,終不敵斯基泰人的“游擊戰(zhàn)”,宣告失敗。 游牧民族的彪悍風(fēng)俗歷史之父希羅多德曾在他所著的《歷史》中介紹馬薩革泰人的彪悍風(fēng)俗,如果男子活到非常高齡,他的親戚一族便會聚集在一起將男子殺掉,同時殺死一只家畜,一同烹煮來吃,這被部族里的人認為是他們一生中最幸福、最成功的事,他們不吃病死人的肉,只會把病死的人埋在土里。如若不能健康地活到被殺死的高齡,對于馬薩革泰人來說屬于莫大的人生憾事,甚至可以稱之為不幸。 屏幕上的希羅多德 斯基泰人的君主死后,斯基泰人會將君主的遺體涂滿蠟,拋開肚子取出內(nèi)臟,然后在肚子里塞滿香草后重新縫合。讓人想起埃及人木乃伊。整理好的遺體繞行統(tǒng)治各國一圈后,沿著現(xiàn)在的第聶伯河中游運進王陵。王陵內(nèi)還會絞殺君主的一位侍妾陪葬,并選出奉酒、料理、馬夫、隨處等侍臣、馬匹、其他各式物品以及黃金的酒杯一同埋葬。 這還沒完,一年之后,再從過世君王的侍臣當(dāng)中選出與君王最親近的五十人和最優(yōu)秀的五十匹馬,絞殺后清除內(nèi)臟、塞入木糠后重新縫合。另外在用粗棒穿過馬的身體,兩端架在用半個車輪做的支架上,使馬四肢懸空。五十匹馬背上放上五十具侍臣的遺骸,用棒子沿著背骨穿過頸部,插在下方馬身上的粗棒上。與之相比,秦始皇的兵馬俑就仁慈多了。 游牧民族盛行“女權(quán)”?面對波斯軍隊游刃有余的斯基泰人碰上自己的“親族”馬薩革泰人就不靈了,被馬薩革泰人趕到了黑海北方,住在那里的辛梅里安人,受逃亡的斯基泰擠壓被迫向西遷徙。掀起又一輪游牧民族西遷的序幕。還有另一種說法,認為斯基泰人不是受到了馬薩革泰人的攻擊,而是受到了伊塞頓人的攻擊。伊塞頓人也有“家父死亡,親戚們會用剁碎的家畜肉混著死亡父親的肉吃下”的習(xí)俗,他們還會將死者的頭除去毛發(fā),經(jīng)過整理后,鋪上金箔,將人頭當(dāng)作祭拜物。他們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祭典祭拜。在他們的國家男女擁有同樣的權(quán)利。 在某些史料中馬薩革泰人也被描述為是一個“女權(quán)”盛行的民族,甚至稱他們是一妻多夫的部族,實際上他們的風(fēng)俗習(xí)慣也是男人娶一位妻子,但男人們之間可以共用彼此的妻子,馬薩革泰的男人只要對一個女子有肉體上的欲望,便會將自己的箭箙掛在女子的馬車前示愛,女子若是看他也順眼便可以成就好事。丈夫無權(quán)獨占自己的妻子,女子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男子,代表了女性有很強的自主性,這也是游牧民族共有的社會特征。 馬薩革泰人與伊塞頓人的相似度比跟斯基泰人還要高,甚至有人說,他們本來就是不同語言對同一部族的稱謂。三者中倒是被趕跑的斯基泰人名氣最大,成就最高,斯基泰王國統(tǒng)治從頓河到多瑙河的廣大草原,維持了一千年的繁榮,到了公元3世紀(jì)中,斯基泰人被從西方入侵的日耳曼族的哥德人所滅,而歌德人后來又被從遙遠東方蒙古高原遷移來的匈人征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