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皂一匠心 如果 你對制皂感到迷茫, 別怕 還有花老師 花老師幾天前寫了一篇 手撕別人家錯誤奶皂做法的文章, 寫完后,很多皂粉私下里問了很多花老師關于奶皂制作的問題,其中花老師印象最深的一個問題就是:用奶溶堿后,就不用考慮堿液和油的溫差了嗎? 說奶堿和油溫差的問題之前,我們先說說為什么大部分皂師都要說,油和堿液的溫差最好控制在10℃左右。 這個問題其實也挺復雜的,我可以先和大家劇透一下,這也是一個扯淡的標準。不過這么扯的說法是哪來的呢,讓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溶堿和堿入油的正確姿勢。 手工皂的溶堿其實一直是手工皂制作非常關鍵的一個步驟,但是大部分皂師并不理解其實的每一步意義和原理,所以一些胡扯的說法就大有市場了。 水相溶堿后制成的堿液,不管是奶,豆漿,蒸餾水,還是純露什么的都要滿足兩個硬標準才能入油。 一.堿液澄清透明,如果是用奶什么的溶的話一定要保證,里邊的堿完全溶解。 (和沒融堿前的蒸餾水一樣澄清透明) 因為只要堿液還很渾濁,就證明里邊還是有沒有溶解到水里的固體堿,而固體堿是不會和油反應的。 (堿液還很渾濁) 如果你手工皂油脂的配方需要打很久,比如,四個小時以上,沒有溶解的固體堿還有可能在液堿和油脂的混合體里溶解到水相里,從而和油脂反應。 要是速T的配方,恭喜你,由于固體堿不會和油脂反應,固體堿在皂里會永遠以固體的形式存在,而只要有一份堿沒有和油反應,就可以知道也有相對應的一份油沒有和堿反應,于是皂里多了一份沒反應的油,和堿,于是出油出水出皂粉的概率大大增加了,還有就是ph值會偏高,搞不好會燒臉的哦! 二.要等到堿液溫度變成常溫 由于固體堿在溶解到水相里的時候,會持續放熱,so我們也可以根據這一標準來判斷固體堿溶解到水相里溶解的程度問題,如果堿液的溫度還在持續升高,毫無疑問,還是有部分的固體堿正在溶解,堿液溫度在不停攀升的時候,堿液也都不會是澄清透明的,這個和第一條標準是相輔相成的。 但是堿液的溫度開始下降了或者不升高了,就代表堿液完全溶解掉了嗎?非也,堿液溫度不在上升或者開始下降了,也有可能是堿液的放熱的速率小于堿液的散熱速率,別忘了,溶堿的時候我們基本都是做了隔水降溫或其它的降溫的動作的。根據經驗,往往堿液不升溫或者剛開始降溫并且溫度很高時,堿液也還是很渾濁的。 所以,等到堿液變成常溫,溫度不變就能知道,固體堿不再溶解到水里了。 SO,等到堿液溫度變成常溫,溫度又沒有變化了,而堿液又澄清透明了,就可以入油了 那么,奶溶堿入油,到底需不需要考慮溫差呢,這個說法是哪來的呢? 下篇文章我們聊 如果你也是皂師, 卻深感孤獨, 歡迎入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