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辛微寒。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創。生山谷。 石膏,味辛、甘,氣大寒,體重而沉降也。陰中之陽,無毒。生用為佳,火煅不靈。入肺、胃、三焦。能出汗解肌,上理頭痛,緩脾止渴。風邪傷陽,寒邪傷陰,皆能解肌表而愈。 我們知道,瀉熱降火的中藥有很多,像黃芩能降肺火,黃連能降心火,黃柏能降相火,龍膽草能降肝火,而石膏降火,降的是胃火,并非降的是五臟的火;且石膏瀉熱,瀉的是真熱,而并非瀉的是假熱。只有辨證確實無誤是胃火真熱,那么我們可以放心大膽的使用石膏。 如果身體壯熱,又非常煩渴,脈勢洪大,汗水紛紛從毛孔里流出來,如同雨下一樣,這些癥狀在中醫看來,就是陽明四大癥。(大熱、大漢、大渴、脈洪大。)因為渾身壯熱,消耗大量陰分,所以會感到心煩口渴,這一派天旱之象,就是人體陽明火熱。 很多人疑惑用石膏來治療真正胃火,是不是單用石膏就可以啦了?為何醫圣張仲景先生還會加入人參、麥冬這些藥? 其實不然,像胃火盛的人,胃中的津液必會有所損耗。我們去瀉胃火,沒有不傷到胃土的。傷到胃土,必然會傷胃氣。醫圣加人參在石膏湯中,就是去照顧胃土的。胃土不傷,則胃氣不喪,同樣還可以兼顧肺氣。我們知道胃土本來是可以生肺金的,然而胃火升騰,必傷肺金,如果只用人參照顧胃土,而不用麥冬以養肺,肺金仍然會盜走胃氣導致胃氣仍損(子盜母氣),雖用人參,但也沒什么意義。所以醫圣張仲景加麥冬,同人參并用,用來助石膏瀉火,石膏火瀉的同時肺金有養,不會盜走胃氣,那么胃氣更加有養。此所以既用石膏,而又加人參,既用人參,而又加麥冬,就是這個道理。 中醫治頭痛不離川芎,同樣的道理,治療胃家實火不離石膏。石膏非常妙。它除了能直接清熱之外,它的甘寒之性還可以保護人體陰分津液。中醫認為,留得一分津液,就有一分生機。石膏在降火之余,還能保陰,這樣的藥還是比較難得的,所以玉女煎治胃熱消渴用到石膏。 禁忌:傷寒中風太陽癥,少陽癥之往來寒熱等均忌,真寒假熱之癥或因里虛引起之虛熱癥亦忌,有金瘡下乳亦忌,胃家寒癥者亦忌,惡巴豆畏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