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疫情過后,許多人的在家宅了一段時間,積壓的情緒也會影響個體的情緒。 此類案件往往都是因為雞毛蒜皮的瑣事引發(fā),只因當時矛盾雙方都在氣頭上,管不住“口”,管不住“手”,不給對方一點教訓(xùn)怎顯我“英雄本色”? 打架的起因一般多數(shù)是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結(jié)果卻讓自己“損失慘重”! 也讓警察蜀黍們很傷腦筋~ 今天不談別的,談?wù)効刂魄榫w。 如果有人攻擊我或?qū)ξ易龀霾还降氖拢易匀粫械姆磻?yīng),這種憤怒驅(qū)使我作出有力的反抗,而且給予適當?shù)幕貞?yīng)。 這種憤怒是正面的,它幫助我行動,使我強壯。 憤怒在這情況之下是恰當?shù)模斈康倪_成之后,憤怒也會消失。 男性的暴力來源于“不安” 從心理學(xué)來說,男性的暴力來源于“不安”心理。 男性不擅于表達,也不會傾吐內(nèi)心的苦惱和煩悶。 就算直接問他們,回答也只會是沒事。 長年累月,男性心中的壓力和焦慮會越積越多,最后質(zhì)變?yōu)楸┝π袨椤?/span> 暴力的原因——心理方面的話往往是因為家庭因素造成的不完整的童年,例如父母間的暴力爭吵以及酗酒或者是父母強勢的壓迫和控制。 諸多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席的比例越來越大,中國家庭中,很多都是“喪偶式育兒”,父親,成了這個時代的稀缺品。 心理學(xué)家研究發(fā)現(xiàn),缺少父愛的孩子情感障礙十分突出:抑郁、任性、多動、依賴、自尊心低、自制力弱、攻擊性強。 嚴重的則熱衷于早戀、逃學(xué)、偷盜、吸毒、酗酒等,甚至迷戀暴力。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我們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存在著“攻擊性”,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活得更好更自在,當我們向外界去追求達成某個愿望而受到阻礙時; 當我們的自由受到外界的限制時; 當我們感到自身的安全受到威脅時,“攻擊性”就會產(chǎn)生。 所以“攻擊性”的背后往往藏著我們對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動力,而當這種動力受到阻礙時,想要達成目標的渴望越強烈,攻擊性也就越強烈。 這里需要明確的是其實家長們擔心的是那些具有攻擊性的行為,比如罵人打人、惹是生非等等。 后精神分析學(xué)的觀點是一個人犯罪是由于感到自卑引起的,是為了追求優(yōu)越而采取的過度補償。 過度自卑可能來自于生理缺陷、社會經(jīng)濟地位低下、不良教育等,同時,內(nèi)心努力追求優(yōu)越,這種內(nèi)心沖突和不平衡造成了犯罪心理及犯罪行為。 心理學(xué)家榮格曾說過:每個人都有“人格陰影”,陰影是邪惡的存在,與我們?nèi)祟愂欠e極的存在相仿。 其實人格的劣根性是每個人最黑暗的部分,也是每個人的心魔。 禁錮著我們的思維和處事方式,一旦沒有控制好,就沖出來吞噬我們的心智,毀掉我們的一生。 家長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充當著引路人的角色,培養(yǎng)、教育子女是父母應(yīng)盡的責任和義務(wù)。只養(yǎng)不教,是父母的失職,教子不善,則是父母的罪惡。 一個和睦的家庭,父母教育得當,能夠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塑造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從而有效地防止其犯罪心理和行為的產(chǎn)生。 一個能控制自身不良情緒的人,即使現(xiàn)在一事無成,也一定會越來越強大。 如果一個人,經(jīng)常被情緒左右,三天兩頭對別人發(fā)脾氣,三天兩頭跟別人起沖突,這樣的人生,除了失敗,就是甘愿失敗。 當你一時陷于苦惱、生氣等負面情緒,情感快要超越理智時,先給自己10秒鐘時間思考,問一問自己: 值得動手嗎?后果會怎樣?現(xiàn)在怎么辦? 無論是為了攻擊別人還是關(guān)于自尊的防御,因為憤怒還是人格障礙,抑或是為了稱霸,任何暴力和犯罪行為都可以從現(xiàn)實層面和意識層面去溯源。 每個人都感受過,一小部分的孤獨和痛苦。 如果人的一生,都被孤獨和痛苦占據(jù),就容易走向犯罪。 但任何一個罪犯都曾是孩子,都是希望,曾經(jīng)是,現(xiàn)在也是…… 遇事要冷靜,情緒要控制。 俗話說沖動是魔鬼,在你想發(fā)脾氣的時候,可以多想想美好的事兒,或者盡量壓抑自己的火氣。 因為年輕時的所謂的“朋友仗義”,走了歪路,這一輩子都在怕、一輩子都在躲,最后是躲不過去的,干了壞事總得還,人走正道不容易,一步走錯了,很可能就會步步錯,最終就會誤入歧途毀了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