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流程制造企業一直通過使用IT解決方案管理企業的維護工作,這些工具包括CMMS、EAM,或諸如SAP這類ERP系統的某些功能模塊。然而仍有許多企業無法通過使用IT系統獲得實際收益。即便如今步入了“工業4.0”和“智能制造”時代,這類令人失望的狀況依然存在。 一旦項目失敗,供應商就會推脫責任,將項目失敗歸因于客戶團隊所謂的“不成熟”,并聲稱解決方案沒有任何問題,失敗的原因在于客戶方沒有做好實施的萬全準備。這也導致了企業亟待改進的需求反過來成為了供應商項目失敗的借口。 本文將聚焦于上海大學中歐工程技術學院與喜科(上海)軟件系統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的學術研究,及喜科在中國多家流程制造企業開展的實地評估,為企業實施CMMS/EAM項目和落實維護改進工作提供實用性建議。本文所提出的建議也適用于各類“工業4.0”項目。 最新一期“中國維護調查”開展于2017年,共有超過450家企業參與了本次調查,其中87%的企業運營著流程型工廠。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企業為流程制造業,且大多為化學品生產商;剩余三分之二的企業為公用事業單位,大多為廢棄物處理、水處理和新能源企業。而其中,長期被低估的維護產業近幾年迅猛抬頭,作為行業內目前最為完整、多元的專業維護調查,此調查報告在這方面給出了一些有趣的觀點。本次調查問卷符合ISO 55000資產管理系列標準。 相較于2015年的調查結果,2017版調查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受訪者認識到了與風險防范密切掛鉤的資產維護管理的重要性。這種現象的產生也歸功于政府不斷地出臺與可持續發展、數字化轉型相關的政策,并加強了與HSE相關的安全監管。 在預防設備故障和提高生產率方面,維護工作依然存在巨大的改進空間。 雖然多數企業已落實了維護管理控制機制和工具,卻仍無法達到符合決策支持的預期效果,難以實現ISO 55000(同國標 BT/33172)要求的“反饋閉環”。
憑借喜科多年來為實施過IT類解決方案的企業進行的深度實地評估可以發現,多數項目的重點都在改進價值較低的行政管理上,而諸如落實ISO 55000資產管理標準或ISO 14224設備可靠性和維護數據的收集交換標準、輔助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及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護(RCM)等與維護改進相關的工作都處在嚴重滯后狀態。確實,幾乎所有的EAM項目都是由缺乏維護管理認知的IT部門主導和推進的。 以簡單易懂的故障分析為例,通過標準的結構化方式收集故障信息并進行系統性分析將對優化維護工作(比如RCM)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根據調查結果顯示88%的故障報告中都沒有提供設備故障代碼,亦或是記錄了沒有任何分析意義的其他代碼,致使整個系統失去作用。
在一眾管理比較優秀的企業中,我們總結得出了以下幾點經驗可供借鑒: ·擁有符合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維護戰略 ·將維護管理與風險防范掛鉤 ·使用CMMS系統 ·定期召開維護會議 ·例行對歷史記錄進行分析 根本上來說,“龍頭企業”更擅長縮小戰略目標與實際CMMS/EAM系統應用收益之間的差距。這類企業的雷達圖將與上文中展示的相反,右側與行政管理相關的覆蓋面積將變小,而左側與維護相關的覆蓋率將更大。 在過去幾年間,喜科以ISO 55000標準為指引,通過將維護管理信息化的方式幫助數百家企業提升企業運營工作,擺脫傳統以行政需求或IT部門主導的項目產生實際收益落差的困境。 國內領先的大型專業化工業氣體公司盈德氣體集團基于國際先進的管理標準和行業最佳實踐,實施了一套集中化的設備運維管理系統(EMM)。系統將涵蓋集團下屬100多個站點的設備數據信息、故障診斷、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及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護(RCM),并將應用移動解決方案。該系統將與盈德氣體現有的側重于固定資產及采購流程管理的EAM系統進行集成。 上海寶鋼包裝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專業從事生產飲料、食品等快速消費品金屬包裝的龍頭企業。寶鋼包裝通過喜科“維護4.0”解決方案及移動巡檢軟件,為工廠技術人員和管理層打通了ISO 55000要求的“反饋閉環”。該解決方案已在上海工廠實施,并將逐步拓展至其余6個站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