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陵在我心目中,一直是南京最著名的景點,也是最值得去的景點。這次應該是第三次來這里了。從明孝陵門前坐景區的電瓶車直接來到中山陵的博愛坊。

中山陵名氣很大,氣勢也很宏偉。但畢竟是民國時期的近代建筑,不像封建帝王陵寢那樣繁復,布局相對簡單,走起來路線也很清晰。
正是春節期間,這里的游人相當多,人流密集程度明顯超過明孝陵。有很多都是有導游帶隊的外地旅游團。

這是中山陵的陵門。

碑亭里的石碑上書“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中山于此 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由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國民黨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譚延闿手書。


接下來就是中山陵前最有標志性的臺階。每次來中山陵都數一遍,但還是記不住一共多少級。查資料記住是8個平臺,落差73米,392級臺階,象征當時中華民國人口3億9200萬。


最高處是中山陵的祭堂,里面有中山先生的坐像。兩側刻有孫中山先生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總的來說很簡樸,但很有氣勢。參觀的游客排隊,可以逆時針方向在祭堂內繞坐像一周。
坐像背后一道大門通往中山先生的墓室。前兩次來,都能夠進去參觀的。里面穹頂上有青天白日籠罩,墓穴內有中山先生的漢白玉石棺,棺蓋上雕刻著孫中山仰臥的塑像。這次來卻發現墓室已經關閉,不再允許參觀了。我不知道這只是臨時性的措施,還是永久性的。雖然有些遺憾,不過這樣也好,嘈雜的游客的確有些不敬。只是可惜兒子沒有機會見到。便宜了外面小販,可以打著瀏覽墓室的名義讓人看照片賺錢。
就在我們參觀之后的第四天,臺灣陸委會的王郁琦也來謁陵。那時候墓室應該是開放了的。



原路返回。臺階平臺上有兩尊鼎,其中一尊破了個洞,據說是抗戰時期被日軍炮火炸的。


路上,有幾個小伙子向游人兜售鐵絲揋成的自行車,兒子很喜歡。春節期間游客不少,看起來生意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