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日本愛知縣犬山城東的有樂苑,屬于日本三大私鐵之一的名古屋鐵道集團所有,設在名鐵犬山酒店外的庭園里,并由名鐵犬山酒店管理。織田長益作為織田信長之弟出生于天文十六年(1547),經歷了波瀾壯闊的人生,就如同描繪著織田長益的一生,茶室如庵在昭和四十七年(1972),當它的原建筑構件被轉移至犬山城下時,這里被命名為了“有樂苑”。 犬山城擁有兩座國寶,一座是茶室如庵,另外一座是犬山城本身,它曾屬于織田信長所有。如庵茶室幾經輾轉遷徙,最后才來到織田長益出生之地犬山。如庵被移建至現在的地方時,周圍還有織田長益建造的被指定為重要文化遺產的舊正傳院書院、元庵和弘庵等,這些建筑一起形成了名為“有樂苑”的安靜閑雅庭園。 (本文原載《茶道》月刊2020年12月號) 有樂苑是里還有觀心寺舊藏十三重塔、德源寺唐門、茶花園、竹林、嘯月臺等,這里可以說是名鐵酒店的一些重要收藏物的集中呈現。苑里的小徑盡頭時常可以看到綁著繩子的石頭,這是一種“關守石”的在石塊,象征屏障的意思,看到這樣的石頭,就意味著提醒人們不要再往前了。 一、如庵 如庵是知名大茶匠織田長益(1547-1621)創建的茶室,其精美的設計和獨特的美學理念被盛贊為名作。昭和十一年(1936)時如庵已經被指定為日本國寶,因為它是茶道文化史上重要的歷史遺跡。但由于搬遷的原因,如庵一度失去國寶的稱號,直到1951年時,如庵再次被指定為日本國寶。 如庵設計素樸,屋頂低矮,由木瓦封頂,淺黃色的墻由竹條構成骨架,再附上膠泥粘土,點前座旁邊的墻上放著柜子。茶室拉門下方張貼的古日歷,高度及腰,這種用來修復老房子的方式,刻意使用不同年代的日歷,除了可以知道修復日期外,也象征著茶道中一期一會的思想,活在當下,就要珍惜當下。這種不迎合高級材料的態度,反映了織田長益的游戲心態,以及恰如其分的平穩感,這或許就是織田長益生活態度的縮影,也是被人廣為喜愛的原因。 織田長益通過將中柱設定為房間空間結構中的核心要素,從而構成了其獨創的中柱方式。如庵在地板旁邊設計了一個傾斜的墻面,被稱為“斜墻角”,這個“不合常理的圍屏”,不僅方便主人引導客人,還給空間帶來了變化感;并在地面上鑲嵌了一塊三角形的地板(鱗板),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得仕口(主人在不點茶時的進入口)與茶道口合二為一,卻不會影響各自的動作。 如庵躙口是一個小門,在土間屋檐的正前方設置了一間小屋,并安放了掛刀掛,武士需要把佩劍摘下放在刀掛上,通過躙口爬行進入茶室,以提醒客人由此進入了一個素樸的世界。如庵邊上有一口佐女牛井(取水處),還有一塊破損內陷的石頭,有“釜山海”之稱。 坐好之后,在只有兩貼半榻榻米大小,并不放置任何家具的茶室里,主人會在水屋備茶。千利休作為茶室設計的先驅,挑戰了最小限度的終極空間設計,他設計的待庵僅有二貼榻榻米大小。織田長益認為這樣的空間過于讓人感到憋屈,轉而嘗試略微寬敞一些的茶室設計,如庵的面積因此達到了約六平方米。這是織田長益在71歲時的設計作品,足見其設計思維的慎密有效。 除了供主人出入的門口一側,其他三面墻壁和屋頂上一共有六扇窗戶,采用不同設計和角度,讓茶室帶來多種光影效果,東邊的兩扇細竹圍成的窗戶叫作“有樂窗”,是由緊密排列的竹子構成的,獨具匠心,不同時間光線投入后營造出的光影,別有趣味。天花板上也有一個窗,可以讓更多的光線照射進茶室內,使得茶室不再昏暗,到了晚上抬頭望著星空,宛如身處一個天文館內,看著流星慢慢滑過,茶道也是這樣,有多少茶匠曾經在這個世界上滑過之后就再也沒有了聲息。 在床之間正面的墻上扎有一個小窟窿,涂嵌了一個大小如同蘆葦般的細竹筒,這是供插入茶席插花的專用孔,在舊席的茶室中很難看到初期的面貌保留得如此完美的遺構。放置在床之間的插花,本來屬于茶掛的附屬物,但是當茶掛被拿下時,僅剩下掛在墻中央的花筒和插花的話,插花就成了床之間的視覺焦點和唯一主角,這是插花在茶室中角色的大轉變。 二、云庵 織田長益從年輕時就師從千利休,被稱為“利休七哲”之一。織田長益,號有樂齋如庵,后世稱為有樂、有樂齋,為安土桃山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的大名及茶人,是當時尾張國創始茶湯時期的重要茶匠。織田長益系織田家嫡流初代,三河守織田信秀的第十一子,太政大臣織田信長之弟,江戶幕府三萬石大名。 元和四年(1618),那時還是日本茶道的初創時期,織田長益舍棄武家身份,把京都一處僧人的隱居場,即建仁寺正傳院進行了改造,做成了茶室如庵。在明治時代后被變賣,成為出租屋。1912年時整體遷至東京的三井家本宅,1938年又被三井家移至位于神奈川縣大磯町的別院之中,在搬遷之前不久已被列為了日本國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東京的三井家本宅被炸為平地,幸虧在這之前如庵已經遷移,否則這座國寶茶室就不復存在了。1972年如庵的所有人變成了名古屋鐵道,因而再次被遷到了犬山市,作為名鐵犬山酒店庭院的一部分。在最后一次移建工程中,人們十分慎重地對待這座茶室,特別是茶室的土墻都是按原樣整墻一起拆下后整體搬運到犬山的。 茶室元庵是按照織田長益在大阪天滿宮修建的茶室的古圖復原而成,三貼榻榻米大的茶室看上去有很深的景深,內部有獨特的亭主式席面,即主人的位置設在上座的設計。通過這樣的一個茶室,可以體會到織田長益處處展現出來的創造力,把空間審美與實用功能作了很好的兼顧,難怪他的作品受到了大家的喜歡,在茶道美學上的影響力方面緊隨自己的老師千利休。千利休的學生有許多,但是在三大國寶茶室中,唯有織田長益的如庵與千利休的待庵可以并列,足見織田長益的美學修為之高。 舊正傳院書院,這是和如庵相鄰而建的有樂齋的隱居之地,曾經是與如庵是同時期的建筑物,內部保留著長谷川等伯和狩野山雪等的隔扇畫,平常并不對外開放參觀,南側的主室作為茶座也相當適合。在書院所在庭院的一角,種植了幾株“百日紅”,據說這是為了化解這個角落本來不祥的風水,使得猴子爬上樹干就會滑下來。 三、弘庵 弘庵是有樂苑內為在四季不同時節舉行茶會而新修的茶室,建于昭和61年(1986),低矮的手水缽奏出的優雅音色如同水琴窟,水流入石頭下會傳來叮叮咚咚的琴聲,原理是石頭下面安放了一個大缸,當水滴下去時就會發出叮叮咚咚聲響。一座美好的茶庭,必須然會成為茶人茶客向往的去處,為了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建設一個對外開放的茶室更符合現代人的需求,弘庵在有樂苑里就擔當著這樣一個角色,也是人們舉辦商業性活動的主要空間。 游覽有樂苑時,可在重要文化遺產的舊正傳院書院里接受獻茶。淡淡的茶香,靜靜的庭園,讓人在凈土一般的空間中洗滌心靈。獻茶使用的茶碗被叫做犬山燒,用紅色染色的圖案是這一陶瓷器皿的主要特征,還可以品嘗有樂苑獨創的有樂風點心,盡情享受悠閑自在、風景優美的園林風情。另外,還可以購買與織田長益相關的紀念茶碗、井筒形狀的蓋子、高雅的茶點等,備有有樂苑所特有的紀念品。 有樂苑里的門中門巖棲門,為文明年間(1469-1486) 細川滿元所建,是武家屋敷(武士住的地方)的門的代表作,門頂是用于船體的拱形木板制成的,故意保留的樹皮還清晰可見。有樂苑里的茶室建築反映了茶室主人的空間美學思想,以及致力遠離塵囂、放下妄念后的寧靜氛圍。 織田長益后來創立了“有樂流”茶道,號有樂齋如庵,后世稱其為有樂或有樂齋。晚年,織田長益遠離一切政事,潤澤的隱居收入確保他不必為生計犯愁,可以天天沉浸在茶道的美好之中,他應該是織田家中最幸運的一位,能夠自得其樂。元和七年(1621)十二月十三日,織田長益在京都東山去世,享年七十五歲。 訂購作者關于茶道的著作(簽名本):《禪藝茶道》《日本茶掛》《雅道相傳》《禪藝題記》等,請電話或微信13917878218,與何老師聯系。 《禪藝會》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人人可以訂閱,人人可以投稿,人人可有專欄。禪藝文化十八項,由雅道八項(茶道、花道、香道、琴道、書法、繪畫、收藏、詩詞)、生活六項(建筑、庭院、空間、家具、素食、服飾)和藝術六項(書法、繪畫、雕塑、攝影、手藝、法物)組成。在這里,你將看到與眾不同的圖文資訊。原創無窮、圖片無碼、轉載無限。邂逅之后,不再彷徨。投稿郵箱:zenart@126.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