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化痰的藥物,半夏、陳皮、杏仁、浙貝母等等,大家應該都是非常熟悉的,說起大概的功效應該也難不倒幾個人,但要詳細講解一下它們的功效,大家就未必全面。 所以這周小編就尋找了一下張廷模教授對于化痰藥'半夏'的詳細課程講解,大家可以仔細閱讀學習。 下面就介紹具體的化痰藥,第一味,我們是從溫燥的到有清熱作用的這樣的(講)大家便于記憶。(下面)這個是天南星科的多年生的一個草本植物,這個是它的地上部分,它的苗,這個就是它的藥用的部位,它用的是這種植物的塊莖,這個扁圓狀的。這個地方就是長它的莖的地方,另一面有一些須根,就是炮制了以后的這么一種情況。 為什么這種藥稱為半夏呢?這個半就是中間的意思,比如說半途而廢,那就是在中途而廢。這個半夏,它這個地上部分要長一些珠芽,圓圓的小的像綠豆那么大,往往就要掉在地上,掉在地上它一般來說就是在陰歷的五月,這樣子它就開始發芽,開始長出根。所以在《禮記》里面,就是先秦時期就有,“五月半夏生”,就是講的這種情況。它珠芽開始生長發育的時候,這五月剛剛是夏天的中間,因為一二三是春天,四五六這三個月是夏天,五月剛好是夏天的正中,所以稱為半夏。 它是根據它的這個生長特征而命名的一種藥。半夏主要的功效那我們書上(講)燥濕化痰,在我們這里增加了一個止咳,其他的書上沒有這個功效,有的是把它放在應用當中,這個位置不突出。所以半夏在臨床上它溫燥性比較強,它既能祛痰,又能消痰,所以它能夠通過它的溫燥之性減少濕痰的生成,一旦生成了,它又能夠把它祛除或者消散。所以它是中藥里面治療濕痰的一個要藥,尤其是治療濕痰咳嗽的要藥。 因為它不但能夠燥濕化痰,還有良好的止咳作用。所以它最主要的是治療濕痰咳嗽的要藥。濕痰咳嗽第一要燥濕,半夏有,最常配伍的比如說陳皮,就是橘皮,用來增強它的燥濕作用。如果是對于狹義的痰,這個半夏就是燥濕祛痰,它能夠促進痰的咯出,呼吸道的痰的排出,燥濕祛痰。橘皮也有這個作用,所以它們是非常相似的,所以治療濕痰咳嗽的一個基礎方,最有名的就是二陳湯。 這個二陳湯,它第一味的重要的藥就是半夏,半夏燥濕化痰或者說燥濕祛痰,橘皮也是燥濕化痰的,所以互相是一個增效。這兩個藥都適合用陳久一點的,所以這個方就叫做二陳湯。對于半夏來說,為什么我們加上止咳二字?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止咳作用很強的藥,半夏的止咳作用《神農本草經》就有明確的記載。在《神農本草經》半夏的止咳作用呢,它和其他的藥有明顯的區別,它就是止咳嗽上氣,就是說半夏能夠止咳嗽的,主咳嗽的。其他的指的咳逆上氣,可能還強調一個平喘,半夏主要強調它就是一個止咳藥。 《神農本草經》就開始,以后歷代的本草當中,都記載了半夏的止咳作用。現代藥理研究半夏有很強的鎮咳作用,所以不管從文獻的角度,從現代的藥理的研究和當代的應用,半夏都是有明顯止咳作用的藥。所以它對于肺竅的濕痰,不僅僅是祛痰,當然通過祛痰有利于減輕咳喘,但它本身就有直接的止咳的效果。所以它才是一個治療濕痰咳嗽的要藥。所以這是我們在這個書上把它的止咳作用突出來,把它寫在正文當中的一個理由。 這個理由很充分的,從古到今它都是客觀存在的,不承認它有止咳作用,對半夏的認識是一個不完善的地方。對于這個濕痰在肺竅,它就是祛痰藥。如果這個濕痰是在經絡、在肌肉,它可以表現出消痰,它促進痰核或者引起的這些腫塊的消散。痰核消散,經氣通暢一些疼痛也會得到緩解,所以我們書上消腫散結止痛,實際上都與半夏的消痰作用有關。所以半夏也可以用于癭瘤、瘰疬或者這種陰疽的腫痛,實際上把它作為一個燥濕消痰的藥來使用。 當然有的認為它有一定的攻毒作用,本身它是一個有毒的藥,那么這些,比如癰腫需要攻毒,也是可以的,本身有一點點。另外在教科書里面,一直半夏還有一個功效,消痞散結,消除痞悶,治療一些引起痞悶的病證或者散結,實際上都是用的半夏的消痰作用。比如說我們書上說它治療結胸,治療痰氣阻結在咽喉,梅核氣,或者比如說瀉心湯那一類半夏瀉心湯,有這個痞悶痞滿。為什么會出現痞?會出現結?主要就是因為痰濁阻滯,廣義的痰。這個也是,半夏主要取其燥濕消痰。所以半夏通過燥濕祛痰止咳它可以用于濕痰咳嗽,治濕痰咳嗽的要藥。如果通過它燥濕消痰,它可以達到消腫散結和消痞散結或者消痞的這樣一些廣泛的臨床應用。而且濕痰阻滯,清陽不升,引起的眩暈頭痛,半夏仍然可以使用。今后的半夏白術天麻湯,那也是利用的是半夏的消痰作用,消除的濕痰。 所以我們(說)半夏它可以用化痰這個功效。它既能祛,又能消,所以它在教材上的主治證里面,基本上都與它的化痰功效有關。只不過它達到不同的效果,緩解咳喘,緩解癰腫,緩解眩暈或者緩解痞滿、痞悶,都是通過祛除了痰濁。另外半夏止嘔與化痰有關,但它又是個獨立的功效。半夏在孫思邈的著作當中,和生姜(一樣)也把它認為是一個止嘔的圣藥。所以它能夠降胃氣,就是降逆止嘔,也就是止嘔。什么原因的嘔吐,不管寒熱虛實都可以配伍使用。比如說有胃寒的,配伍溫胃止嘔的藥,比如說生姜或者丁香這一類;有熱的配伍清胃止嘔的,前面的蘆根或者黃連,我們今后要學的比如說枇杷葉、竹茹,既能夠清胃熱又能止嘔的,當然更好;虛的可以配伍補氣健脾的;有其他的比如飲食積滯的,那么配伍消食的藥等等。 但是本身它是一個燥濕化痰藥,所以痰濕引起的惡心嘔吐是最佳的適應證。所以在一些書上說它主要治療寒痰的嘔吐,或者寒飲的嘔吐,常常這個時候配伍生姜,這個就叫小半夏湯,張仲景的。半夏和生姜在治療嘔吐這個癥狀方面互相是一個相須相使的關系,至少是相使,互相是協同增效的。半夏有毒,生姜又能殺半夏毒,這個又是一個相畏相殺的配伍關系。所以半夏配伍生姜最有用的,那(是)治療寒飲或者寒痰的嘔吐,它的配伍很特殊。就功效而言,是增效的。在毒副作用方面,是減毒的,所以這個很重要。所以半夏的止嘔與化痰有關。它的最佳的嘔吐證是與濕痰有關的。 它止嘔又是個獨立的功效,與痰有關,(痰)以外的嘔吐它幾乎都可以用,比如說孕婦的惡阻,妊娠初期惡心嘔吐,半夏能不能用?長期是有爭論的問題。因為在妊娠禁忌藥里面,因為半夏有毒,又把它列為妊娠的用藥禁忌,但是半夏的止嘔作用又很強。在很多婦科的專著里面治療孕婦初期的惡阻,引起的惡心嘔吐用半夏的也不少。那也就是說既承認它,我們就是說要謹慎的用,又在用,那么不是絕對的,在需要用的時候,比如說小量的這個配伍的情況下,也是可以適當的考慮。所以半夏并不是一個絕對的妊娠禁忌藥。所以妊娠的嘔吐有的時候也可以用。 還要說明一點就是為什么它也主治寒痰?因為寒痰本身就有濕痰,在濕痰的基礎上更加有寒象,它同樣需要燥濕化痰,本身半夏也是辛溫的藥,對寒痰它也有針對性。但是總體來講,半夏溫性不夠,往往還要加其他的溫里的藥,比如說干姜這一類,那么治療寒痰可能就會更好一些。這是關于半夏的有關它的功效主治一些主要的問題。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半夏的毒性。半夏是個天南星科的植物,天南星科的植物都是有毒的。這個毒性主要就是它里面含一種苛辣素,對于皮膚或者人的口腔、咽喉有很強的刺激性。輕微的就局部發麻、發紅、灼熱、疼痛,嚴重的時候可能還會起水泡,比如有時候引起呼吸的困難,這樣的(癥狀)。所以一般這個半夏作為內服的時候就要炮制的,炮制一般就是加姜或者加明礬,這樣子來一起炮制。用它們發生相畏相殺的配伍這種關系,用明礬或者生姜來殺半夏毒,尤其是明礬對降低半夏的毒性比生姜更有效,更可靠。 半夏的這個毒性,在久煎的過程當中也會逐步降低、減弱的,所以有的人也用生半夏來內服,當然要很有經驗的,那個也是一定要煎煮很長的時間,要煎到沒有麻味。大家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天南星科的食品比如說芋頭是麻的也有毒性,當然毒性比半夏可能要小一些,那我們煮透了以后,它不但沒有毒性,反而是一個營養價值很高的食品。但生的時候我們在刮皮的時候,有很多人的手接觸了芋,手都要發麻,煮得不透的時候,嘴唇、舌頭、口腔那都很難受,都是同樣的道理。所以半夏一般入藥的時候,尤其作為內服的時候,是需要炮制的,主要是用的明礬和生姜。生的一定要久煎,煎到沒有任何麻味的時候。 另外半夏在使用注意當中,就是十八反,它不能和烏頭一起配伍。它本身是溫燥的,所以陰虛有熱的,它有刺激性,有出血傾向的不能用,這是一個共性。另外在有的中藥書上,就是談到了熱痰,不宜用半夏。但是在正文里面很多書上又說,如果是熱痰咳嗽,半夏又和清熱化痰的或者清肺熱的藥配伍在一起,事實上也經常這樣配伍。那么同學們可能看到了這樣的一些資料以后,就要產生一個疑問,究竟半夏能不能用于熱痰?應該說既能用,又不宜用。為什么呢?熱痰有偏燥的,有偏濕的。有的熱痰它痰量很少,很粘稠,不容易咯出,不但有熱象,而且還兼有一定的燥象,可能它就是燥熱并見,這樣的就不宜用半夏。它對于它的痰的祛除更困難,可能證情就加重。有的熱痰咳嗽,它不但有熱,而且同樣有濕,它的痰量很多,痰很容易咯出來,像這樣的熱痰是能夠用半夏的。 所以我們在很多中藥書上,怎么一會兒又在談半夏主要用于濕痰、寒痰,如果對于熱痰又怎么怎么配伍。使用注意當中又一次強調,它不能用于熱痰,那么就是看什么樣的熱痰,這樣具體問題具體來正確的對待。另外半夏在藥材當中,有不同的炮制方法,我們不需要去掌握那些炮制方法。有的比如說就用明礬水制了以后的,這個為主的叫法半夏,當然也加了姜的,它的燥濕化痰的作用是比較強的。有的再多加姜來煮就叫姜半夏,這樣子降逆止嘔的作用可能就要好一些。有的把半夏把它發酵,稱為半夏曲,半夏曲可能就幫助消化,這個濕痰咳嗽兼有飲食不消的,可能就會好一些。 有的制成什么京半夏,北京的京,就是更加的緩和,它的溫燥性就要弱一些,所以對于兒童、老年人,可能就更加適合。另外還有什么仙半夏、清半夏,很多種不同的規格,實際上大同小異,所以用不著大家具體來記。所以我們以后見到有些資料上有的時候,適當的注意就對了。它基本功效和基本的主治都是一樣的。關于半夏的問題就講到這個地方了,這節課就講到這里。休息。 |
|
來自: 彼案 > 《脾胰腺腹吐瀉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