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一個很怕麻煩別人的人,不僅面對親朋好友如此,就連面對至親也是這樣。她結婚的5年了,工作再忙的時候,也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條,從來都不會讓老公操心。 家里的燈泡壞了,她自己修。馬桶堵了,她自己通。就連飲水機上的桶,都是她搬上去的。老公不在的時候,沒辦法,只能自己來。但老公在的時候,她還是自己干。 她的理由是:這些事情自己也可以做,就不麻煩老公了。 后來老公出gui了,并主動提li婚,告訴她:你真的很好,但你也真的不需要我,可她離不開我,所以我們li婚吧。 直到那一刻,她還不明白,不愛麻煩別人,其實是一種危險性人格。因為麻煩,是建立關系的開始。 不愛麻煩別人,是一種很“危險”的人格 不愛麻煩別人的人并不少,很多人都覺得,我自己可以做的事情,為什么要麻煩別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好嗎? 圣母型人格 心理治療師馬森在《可愛的詛咒》中,曾提過這樣一種人。 這種人很“可愛”,他們從來都不喜歡、不愿意去麻煩別人。但他們也不會拒絕,因為拒絕會讓他們覺得內疚。因為不好意思拒絕,所以便一直答應。 即使答應別人的事會委屈自己,依然會答應,像是被詛咒了一樣。 這種“可愛”的人,可以稱為圣母型人格,不愿意麻煩別人的同時,也不懂的如何拒絕。為別人做再多,都覺得是應該。別人為自己做一點,都會很愧疚、很不好意思。 看似善良,實則是在壓抑原本的自己,故意討好。時間長了,負面情緒堆積,一旦爆發,難以想象。因此,這種性格也被稱為危險性人格。 不愛麻煩別人,是一種很“危險”的人格 為什么害怕麻煩別人? ★“不想麻煩別人,也不想被別人麻煩” 上文中的那個朋友曾說過,她不僅是不想麻煩別人,同時也不想被別人麻煩。 生活中這樣的人也是蠻多的,因為怕麻煩,所以從來不想麻煩別人。因為他們認為,所謂的人際交往,就是等價交換。 ★“害怕被拒絕” 人的性格一方面是從娘胎里決定的,另一方面是童年經歷所造成的。 成長不止是肢體上的成長,更是心理上的成長。童年時期,是孩子與父母建立情感聯結的重要階段。所謂情感聯結,指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肯定,以及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和支持。 但若這個階段,父母不能很好的滿足孩子的需求,甚至忽略不見。那孩子就會缺乏安全感、信任感。在長大之后,也是習慣性的不麻煩別人。 因為怕被拒絕,所以不愿意開始。 不愛麻煩別人,是一種很“危險”的人格 長期不愛麻煩別人,會造成什么后果? ★人際關系疏離,讓人覺得冷漠,沒有人情味 有一個很有趣的心理學現象,那就是在發生一件事后,會幫助你的人,往往是之前就幫助過你的人,而并非是你幫助過的人。 很多人都怕麻煩別人,殊不知,這人和人的情感就是靠“麻煩”一步步加深的。 如若一味的怕麻煩別人,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不僅不會拉的好感,反而讓人覺得高冷、沒有人情味。此時,別人也會如你所愿,不會去麻煩你。 雖然彼此不麻煩了,但這感情也慢慢變淡了,人際關系疏離。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十分沒趣。 ★情緒得不到抒發,負面情緒堆積,容易陰晴不定 不愛麻煩別人,也代表著不會跟別人說心里話,有事只會悶在自己心里。長時間如此,負面情緒就會堆積在心理。 而這種負面情緒的堆積,不僅影響人的心情,還會影響身體健康。所以說,不愛麻煩別人,其實也是一種危險性人格。 既然不麻煩別人,并不是一件好事,那又該如何做出改變呢? 不愛麻煩別人,是一種很“危險”的人格 應該如何改變? ★坦然面對拒絕 想要做出改變,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就是理智看待被拒絕。被拒絕,其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別人幫是情分,不幫是義務,看淡就好。 而且,被拒絕是人生的常態。不能因為花最終會開敗,就拒絕去種花。不能因為怕拒絕,就不去麻煩別人。 ★轉變觀念 很多人都覺得,麻煩別人,會讓別人很煩。其實不然,適當的麻煩他人,會讓他人更有成就感。 麻煩別人,其實也是在認同別人,會讓別人產生“被認同感”。從而讓人覺得被需要,心情也會開心很多。 當然,麻煩別人也需要注意尺度,不能因為“麻煩”損害他人的利益。當把握好這個尺寸,你越麻煩別人,關系反而越親近。 網友們,你們喜歡麻煩別人嗎?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 |
|
來自: 昵稱2855642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