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生于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 話說公元829年的冬天,洛陽城已經下起了大雪,在洛陽城某一處的街道邊,坐著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正舉筆寫著一首首詩,這人,正是李商隱。 李商隱的父親走得早,他五歲誦經書,七歲弄筆硯,父親走后,家里的重擔堆到了他的身上,依靠平時給富人家研磨墨,抄書以及買詩所得。今天,他依然坐在街邊,寫詩賣詩,也正是今天,他遇到了人生中第一個貴人 剛買完一副詩,李商隱的跟前站著一個中年人,那人此刻正盯著李商隱寫的下一副詩。李商隱沒有在意,靜靜地認真的寫詩,那人便問:公子寫的是何人的詩啊? 李商隱眼睛都亮了,興奮的答到:是我的偶像白居易的詩!那人只是哦了一句,又默默地看著李商隱。李商隱覺得奇怪,就又問:請問尊下是? 那人似乎沒多大在意,悠閑地說:哦,鄙人白居易! 李商隱一聽,心里咯噔一下,寫詩得手都頓時顫抖起來,抬頭一看那中年人,激動的無法用語言表達。 白居易樂呵樂呵的笑個不停,連忙扶起李商隱,說:走,帶你去喝酒。 于是,兩人便一起來到了一家酒店,叫來酒菜,邊吃邊聊。李商隱自是激動不已,自己的偶像就在眼前,能不激動嗎?白居易也知道一些李商隱的事情,就問:你最喜歡寫哪種類型的詩啊! 李商隱一聽,這可是在自己偶像面前表現的機會啊,當即就站起來,掏出一張紙說道:情詩!我最喜歡寫情詩! 李商隱覺得這是一個表現得機會,就立即把自己剛寫的一首小情詩念給白居易聽: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 這首詩啊是說:八歲小姑娘喜歡偷偷地照鏡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畫成長眉了。十歲到野外踏青,想象著荷花做自己的衣裙。十二歲開始學彈箏,套在手指上的銀甲一直沒脫下來。 十四歲時,要避免見到男性,連最親的人也不能見,這時她可能在猜想何時出嫁吧。十五歲時,她背對著秋千,在春風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寫的是少女在感情方面的成長史,寫得青澀懵懂。 白居易聽完之后,眼前一亮,立即點評了李商隱的詩,點評之語中充滿著許多贊美。點評完后,白居易很是高興,就說,走,在帶你去見一個大文豪! 這個大文豪不是別人,正是唐代著名文學家令狐楚,也是李商隱人生中第二個貴人。令狐楚認識李商隱之后,很是賞識他的文采,就要收他為徒弟。還讓他與自己的兒子令狐绹一起郊游學習。 也正是這個時候,李商隱遇見了初戀情人——柳枝。柳枝,是洛陽城里名聲在外的富商之女,應了牡丹盛開的美景,傾國傾城,他與她的初遇,只是一眼,剎那芳華間,與君心暗許。 李商隱對柳枝可算是一見鐘情,為了表白,就寫了一首情詩,但是他又不好意思去念給她聽,就讓他的朋友去幫他念那首詩。晚上,朋友站在柳枝閨房下面,大聲的朗誦者李商隱寫得詩,念到一半的時候,柳枝突然撥開窗戶問到:這是誰寫的詩? 那人就立即喝到:是我兄弟寫得! 柳枝一聽,就拋下一個小小的繡球,說:明天讓你兄弟帶上這繡球來著我。 這本該是一場美好的愛情故事,李商隱對她一見鐘情,而她又愛慕他的才華。只是,突然來的一件事,打斷了他們的愛情! 那個時候啊,男人都有一個當官夢,希望在政治道路上一展宏圖。令狐楚見李商隱才華橫溢,心里就希望他能夠上京趕考,正好那一年,正是科舉考試之時。 李商隱遇見柳枝那一年,正好是京城科舉考試的年份。昨夜,李商隱寫的情詩讓自己的朋友幫忙念給她聽,原本說好的第二天相會,不巧的是,那天夜里,自己的恩師令狐楚急忙給他收拾行李,讓他進京考試。李商隱很敬重恩師令狐楚,也不敢違反他的話,本來想第二天跟柳枝說清楚,考完試之后就回來找她,只是不幸的是,李商隱當夜便出發進京。 沒有過多的停留,柳枝也沒能和自己心愛的男人在一起,她是洛陽城的首富的女兒,本就與李商隱沒有門當戶對。等李商隱考完試回來的時候,柳枝已經嫁給了洛陽城一位官員的兒子,柳枝由于思念那個寫詩的少年,抑郁成疾,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對于柳枝這個初戀,李商隱有太多說不出來的感覺,酸甜苦辣,青澀懵懂。當他知道柳枝去世的消息后,心中更是一陣悲痛,毛筆一揮,便是一篇詩: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這首詩李商隱沒有寫標題,大概說的就是:吹風了,打雷了,荷花塘外的那邊,傳來了聲聲輕雷。有鎖紐的金蟾香爐,香煙繚繞飄逸,狀似玉虎的轆轤,牽引繩索汲井水。賈女隔簾窺韓壽,是愛他年輕貌美,魏王夢見甄氏留枕,賦詩比作宓妃。呵,我這顆心不再與春花一同萌發;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煙灰。寫自己因迷戀宮廷皇室的香爐,而丟失了思念的你!寫盡了自己的懊悔,自己對柳枝的懷念! 后來李商隱將自己對柳枝的懷念寫于一組詩《柳枝五首》中,他還為這組詩寫了一個長長的序言,講述了柳枝的故事,這一個女子終究是有緣無分。 且說李商隱進京趕考如何了?說到底,李商隱的仕途之路也是坎坷不平,第一次考,沒能考上。直到后來令狐楚調任京職,李商隱便回到家鄉,許是閑來無事,欲看破俗世,李商隱想去學道,而在此修道期間又遇見了生命中的第二個女子,宋華陽。 宋華陽,是侍奉公主的宮女,隨公主入山修道,住在玉陽山之西峰的靈都觀里。不料道心未成,愛情卻不期而至。因和李商隱常在兩峰之間的來往,年輕貌美的她很快就和李商隱雙雙了墜入情網。 與宋華陽相戀,其實是帶著很多禁忌的。宋華陽是隨公主修道的小尼姑,那個時候,與小尼姑產生感情,可算是許大的不倫不類,但是,墜入情網的兩人哪兒能在意這些。 只是,天公不作美,或許也應了那句話,有些人,只能相遇,不能相伴。李商隱以為自己遇見了相伴一生的人,只是,宋華陽的公主可不同意。公主修道完成之后,必須要回宮,而作為自己貼身小尼姑的宋華陽也無可奈何,必須隨公主離去。 李商隱那個痛啊,人生中兩個女子,都與自己無緣。感慨之下,他大筆一揮,寫了首離別詩贈給宋華陽: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與你相見本就是一場難事,與你離別更是難上加難啊,難到東風無力,白花都凋謝了啊!李商隱這首詩,道出了李商隱與宋華陽離別之后的情緒,情愿你我今生從不相遇,你仍做你聲色俱空的宋華陽,我仍做我才華橫溢的李義山!愛情丟了,李商隱還是希望自己一如既往,做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如同那皎潔的月沒有一絲玷污。 幾年后,經過長期刻苦學習并經由令狐绹的舉薦,李商隱得中進士,而當年恩師令狐楚病逝了。這一打擊以及甘露之變讓他由積極的入世變得有些出世,也讓他有所成長!參與料理令狐楚的喪事后不久,李商隱應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聘請,作了王的幕僚,也遇見了生命中的第三個女子,王茂元之女,王氏。 原以為這應是李商隱幸福生活的開始,卻不料更是相見時難別亦難。為了生計,李商隱不得不離家,夫妻兩人相聚甚少,甚至十二年的夫妻只有三年在家一起生活。只是,李商隱擅撫琴,王氏擅彈瑟,琴瑟和鳴,感情甚篤。 李商隱離家,其實還有一個很大原因。那個時候,有兩個黨派明爭暗斗,牛黨和李黨。而與王氏的婚姻將他拖入了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中。王茂元與李德裕交好,被視為“李黨”的成員,而令狐楚父子屬于“牛黨”。李商隱的娶妻的行為就被很輕易地被解讀為對剛剛去世的老師和恩主的背叛,并且很快就為此付出了代價,剛剛獲得的進士之名又遙不可及,使得授官的日期,一推再推,沒有了關系網,他只得像其他窮苦的書生一樣,年復一年的參加科舉考試。 失去了關系網的李商隱,只得四處奔波,又要養家,又要參加科舉。那一年,他奔波到巴蜀,而自己的愛妻卻在遠方。那一年,王氏患上了疾病,遠在巴蜀的李商隱聽說后很是痛心,但又因為某些事,無法立即回家。于是,萬般柔情全都化為一首無盡的思戀之詩: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寫了很多詩,都沒有標題,然而,這首詩卻意外的被他加上了名字,喚《夜雨寄北》。詩人李商隱想著,等自己這件事處理完,就回家,從此不過問政事,安安心心與王氏過日子。只是,現實卻不與李商隱所想一樣,待的李商隱處理完事情回家,王氏已經離他而去。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一首《暮秋獨游曲江》,李商隱寫給妻子王氏的悼亡詩,短短二十八個字,句句真切,所抒發的感情卻是讀起來無限凄涼。王氏的去世,讓得李商隱心灰意冷,對前途也失去了許多信心。 又說這李商隱,才華橫溢,人長得也不賴,王氏去世那年,他才三十八歲,在當時已經可以算中年大叔了。妻子死了,卻留下了幼小的一兒一女,為了養育他們,身心已經疲憊至極的李商隱不得不打起精神去給東川節度使柳仲郢當幕僚。也正是這一幕僚,讓得李商隱覺得自己再一次負了一個女人,誰呢? 張懿仙! 他的上司,也就是節度使柳仲郢,好心想把色藝雙絕的歌伎張懿仙給他做小。這個時候的李商隱,哪兒還有心思去想這些,婉拒了做小一事。 只是單單這張懿仙卻迷戀上了將近四十的中年大叔,李商隱!話說那時的張懿仙,二十出頭,年紀輕輕,卻也是喜歡詩,喜歡才華橫溢。有一次聚會,張懿仙對李商隱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卻被李商隱謝絕,毛筆一揮,寫了首詩來拒絕張懿仙的感情。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聞道閶門萼綠華,昔年相望抵天涯。 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花。 這首詩也沒有題目,通篇講的是李商隱一次參加貴族盛宴,對席間一人的懷想與惆悵,懷想席間人的感情情緒,惆悵自己啊,無緣與她相會。 昨夜星光燦爛,夜半卻有習習涼風; 我們酒筵設在畫樓西畔、桂堂之東。 身上無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 內心卻象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鉤嬉戲,隔座對飲春酒暖心; 分組來行酒令,決一勝負燭光泛紅。 可嘆呵,聽到五更鼓應該上朝點卿; 策馬趕到蘭臺,象隨風飄轉的蓬蒿。 詩人拒絕了張懿仙的好意,攜著自己的孩子回到了四川。公元858年,詩人李商隱也是危在旦夕,憔悴的他躺在床上,看到妻子生前最喜歡的錦瑟,萬分情緒最后化為一首詩: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看著錦瑟,想起自己人生中的三個女子,最終嘆了口長長的氣,含淚長眠…… 文:葉弦秋。 |
|
來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