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的某A,女性,今年56歲,上周我門診時來診,說去年醫生說她既往得過肺結節,有個“疤”,想復查一下現在怎么樣。我先打開她2019年11月在本院查的CT片,我們來看下是下面的圖像: 見左上葉占位性病灶,有明顯分葉、毛刺,葉間胸膜也略有受牽拉,病灶整體膨脹感明顯,而且縱隔窗上沒有鈣化點。應該首選考慮肺癌吧!怎么會一年多沒有管它,找出當時的報告,示:左上葉團塊影,考慮感染性病變可能性大,建議短期復查,除外其他。怎么說也是叫她要短期復查的呀!我說考慮肺癌可能性大,怎么好如此大意不復查隨訪呢?她女兒說,記得當時拿到檢查結果后回診室專門問過,醫生告訴她關系不大,可半年或一年復查。還提供了信息說2017年時曾在金華廣福醫院就診過,當時醫生告訴她可能之前得過結核,報告上說:肺部陳舊性病灶、肺大泡、支管管擴張伴感染(口述)。可見沒有說左上葉占位性病灶呀。我們再來看其他部位也有一些小結節或異常: 我覺得2017年時廣福醫院說的陳舊性病肯定指的是右側這些,左上團塊影如果當時也有,肯定會說明的。所以我建議其住院進一步檢查了增強CT: 以上分別為2020年12月的增強縱隔窗與肺窗的左上葉病灶影像。可見整體上似乎較1年前沒有明顯變化,但仍是較為典型的惡性征象,報告示增強掃描有明顯強化的: 這樣的結果,我們該怎么來考慮?影像上是較為典型的惡性征象,且左上葉有新發病灶,與2019年的對比其他部位也有些改變,主要是新增病灶,下面是2020年的其他部位影像: 如果把前后兩年的放在一起對比,則得到以下結果: 我的考慮是:
經過與患方的溝通,也已經講了后續針對腫瘤的不同治療方案,我心中是認定左上病灶是肺癌的,只是惡性程度可能并不太高,所以進展不明顯。患者同意進行了PET檢查,結果如下: 現在好了,PET與增強CT均支持左上肺癌的診斷,而且已經雙肺多發轉移,手術是沒有機會了,聯系了穿刺活檢。結果非常意外: 為什么?是慢性炎伴干酪樣壞死,結核不除外!那進一步可查痰找抗酸桿菌、PPD試驗、結核抗體以及T-SPOT等。 我錯了!犯了大多數醫生都容易犯的錯:太注重輔助檢查的結果而輕視病史。 回顧這個病例的過程,有以下感悟:
當然最后來說,這個病例的穿刺與PET檢查都是值得的,也應該是合理的。對于沒有鈣化又持續存在的實性占位提高警惕,通過檢查來排除或確定其是否為惡性是正確合理,也是負責任的醫療行為。假若PET提示其他病灶均未見高攝取,只提示左上是惡性,那么倒是可能誤為腫瘤切除左上葉,那可真不劃算了! 作者:葉建明主任醫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