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 頭痛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自覺癥狀,可由多種疾病引起。凡外感六淫,內傷雜病引起的以頭痛為主的病證,均稱為頭痛。頭痛劇烈,反復發作,經久不愈者稱為“頭風”。病由風寒濕熱之邪外襲,或痰濁瘀血阻滯,致使經氣上逆,或肝陽郁火上擾清空,或氣虛清陽不升,或血虛腦髓失榮等所致。現代醫學中的偏頭痛、緊張性頭痛、叢集性頭痛、高血壓病、副鼻竇炎、神經癥頭痛、腦外傷后綜合征等病出現以頭痛為主癥者,均可參照本病辨證論治。 診斷依據 1、以頭痛為主癥。一側或雙側或全頭疼痛,呈跳痛、灼痛、脹痛、針刺痛等。痛甚者伴惡心嘔吐,難以忍受。 2、外感頭痛多急性發作,且伴外感表證;內傷頭痛多反復發作,病史多在1年以上。 3、遇七情變化、勞累、月經期等誘發可加重。 4、結合腦電圖、頭顱CT掃描檢查,以明確診斷。 鑒別要點 1、雷頭風起病急驟,頭痛如雷鳴,頭面部起核塊,紅腫熱痛,常伴惡寒發熱、大便燥結等,多為濕熱或痰火上沖所致。 2、鼻淵其頭痛部位多在前額,呈持續性。辨證論治 1、辨證要點 (1)辨外感頭痛與內傷頭痛:外感頭痛,一般發病輕急,病勢較劇,多表現掣痛、跳痛、灼痛、脹痛、痛無休止,多屬實證;內傷頭痛,一般起病緩慢,病勢較緩,多表現為隱痛、空痛、昏痛,病勢悠悠,遇勞則劇,時作時止,多屬虛證。 (2)頭痛的部位:大抵太陽經頭痛,多在頭后部,下連于項;陽明經頭痛,多在前額及眉棱等處;少陽經頭痛,多在頭之兩側,并連及耳部;厥陰經頭痛,則在巔頂部位,或連于目系。 (3)頭痛的性質:因于痰濕多重墜脹痛;因于肝火多灼痛、跳痛;因于寒邪多掣痛,陽亢多脹痛。若瘀血頭痛,痛處固定不移,痛如錐刺。 2、治療原則 調神利竅,緩急止痛為基本治則,初病多實,治宜祛邪,以祛風散邪為主;久病多虛,治宜固元氣,以補虛為主,虛中夾實者,當權衡主次,隨證治之。 3、分證論治 (1)外感頭痛 a.風寒頭痛 【證候】頭痛時作,痛連項背,惡風畏寒,遇風尤劇,口不渴,苔薄白,脈浮。 【治法】疏風散寒。 【方藥】川芎茶調散加減。川芎、荊芥、防風各10g,羌活6g,白芷10g,細辛3g,薄荷6g,甘草6g。 b.風熱頭痛 【證候】頭痛而脹,甚則頭痛如裂,發熱或惡風,面紅目擊赤,口渴欲飲,便秘溲黃,舌紅,苔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散熱。 【方藥】芎芷石膏湯加減。川芎、白芷各10g,菊花12g,石膏20g,羌活6g,藁本、黃芩、連翹、牛蒡子各10g。 c.風濕頭痛 【證候】頭痛如裹,肢體困重,納呆、胸悶,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膩,脈濡。 【治法】祛風勝濕。 【方藥】羌活勝濕湯加減。羌活、獨活、川芎、防風、蔓荊子、藁本、藿香各10g,甘草6g。 (2)內傷頭痛 a.肝陽頭痛 【證候】頭脹痛而眩,心煩易怒,夜寐不寧,或兼脅痛,面紅口苦,苔薄黃,脈弦有力。 【治法】平肝潛陽。 【方藥】天麻鉤藤飲加減。天麻、鉤藤、桑寄生、川牛膝、杜仲、益母草、黃芩、梔子各10g,夜交藤15g,石決明30g。 b.腎虛頭痛 【證候】頭痛且空,每兼眩暈,腰痛酸軟,神疲乏力,遺精,帶下,耳鳴,少寐,畏寒,肢冷,舌紅少苔,脈細無力。 【治法】溫腎填精。 【方藥】右歸飲加減。熟地黃15g,附子10g,肉桂6g,鹿角、人參、當歸各10g,山藥15g,山萸肉、枸杞子各10g。 c.氣血虛頭痛 【證候】頭痛而暈,心悸不寧,遇勞則重,神疲乏力,自汗氣短,畏風,面色無華,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養氣血。 【方藥】補中益氣湯合四物湯加減。炙黃芪20到30g,熟地黃15g,白術10g,黨參20g,當歸10g,白芍12g,陳皮、川芎、白芷、升麻、柴胡各6g。 d.痰濕頭痛 【證候】頭痛昏蒙,胸脘滿悶,嘔惡痰涎,苔白膩,脈滑或弦滑。每遇陰天發作或加劇。 【治法】化痰祛濕降逆。 【方藥】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半夏、白術、天麻各10g,茯苓15g,生薏苡仁30g,陳皮、白芷、白豆蔻仁各6g。 e.瘀血頭痛 【證候】頭痛經久不愈,痛處固定不移,痛如錐刺,或有頭部外傷史,或婦人經期發作并伴痛經,舌質紫,或有瘀斑,脈弦或細澀。 【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方藥】通竅活血湯加減。桃仁、紅花各10g,赤芍15g,川芎、當歸各10g,人工麝香0.2g 【沖服】,川牛膝、枳殼、柴胡各10g。 4、單方驗方 治頑固性頭痛、偏頭痛可選用: (1)全蝎、蜈蚣各等份,共為細末,每次服2g,每日3次。 (2)制川烏、制草烏各6g,白芷、僵蠶各6g,生甘草9g,研細末,分成6包。每日1包,分3次用綠茶送服。用治頑固性風寒頭痛效佳。 (3)川芎、白芷各15g,大頭魚魚頭1個,文火燉40分鐘,飲湯。對偏頭痛療效尤佳。 5、針灸療法 (1)外感頭痛:巔頂部痛者取百會、通天、阿是穴、行間等穴;前頭痛者,取上星、頭維、阿是穴、合谷穴;后頭痛者,取后頂、天柱、阿是穴、昆侖穴。 (2)肝陽頭痛:取風池、肝俞、腎俞、行間、俠溪刺之。 (3)痰濕頭痛:取中脘、內關、豐隆、解溪刺之。 (4)氣血虧虛頭痛:取脾俞、腎俞、關元、足三里刺之。 6、推拿療法 推三點,首先推神庭,用雙拇指交替,從頭部發際過神庭,入發際2寸,用力推10次;然后推太陽,雙拇指分別用力按住太陽穴,用力推至耳尖為止;最后推頭維,方法同上。用此法治療頭痛,絕大部分立即緩解或疼痛暫消失,方法簡便可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