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種強迫癥,關懷“強迫癥”,通俗一點的講就是希望別人依賴于我們、依附于我們的一種強迫癥。而這種病癥大都來自于我們的父母,我們的長輩。 舉個例子來說,有一種冷叫“我媽覺得我冷”,秋天還未到來,我們的父母早早的把秋褲給我們準備好,并且不斷的提醒我們,“天氣涼了趕緊把秋褲穿上吧”。這種關愛往往是單向的出發性,喜歡關懷別人,不去關心別人自己就難受,而且這種關懷一定要別人接受不可,不管別人需不需要。 來自父母的關愛“強迫癥”有錯嗎所有的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出發點都只有一個,那就是希望孩子可以健康幸福,沒有哪一位家長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過的好的,但是無微不至的“關懷”這樣的方式是錯誤的,有些時候家長的關懷已然成為了孩子心理上的負擔。 過度的關懷迎面而來的只有兩種結果 第一種:孩子無法接受家長長期的控制欲以及關愛欲,認為自己已經沒有獨立的思想,由此開始發生心理叛逆,反對這種關心,產生對立的沖突。 第二種:過于的服從以及依賴父母的想法和意見,自己一點判斷力都沒有,獨立的人格缺失,需要在被人的幫襯之下才可以存活,所有的生活能力都退化了。 區分真假關懷 建立正確的關懷健康的關懷應該是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父母及時站出來為孩子指點迷津,在孩子摔倒的時候,鼓勵孩子自己勇敢的站起來,而不是家長代勞將孩子抱起來。 在孩子需要關系的正確時刻給予恰當的關心,而非多余無用的關心,不是向孩子提供了孩子根本不需要的東西,強迫孩子來接受你的關懷,這就是不強迫性關懷。 關懷強迫癥大都源自于我們的父母,父母不恰當的愛我們的方式有些時候可能會讓我們感到窒息,但是換個角度想一想,出點發是好的,只不過方式不對,我們需要做的是向父母闡述我們內心真實的想法,讓父母理解我們的需求,化解現在相互折磨的矛盾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