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在坐公車空閑的時候,就會翻開貼吧看看貼子,發現有許多人都在問這個“失精”怎么治。什么叫做失精呢?包括精自出,夢失精等。 那么我觀察他們都是拿腎氣丸、地黃丸這一類的處方在處理這些癥狀。其實后世很多處方里面,用的不少補腎藥,變化來變化去,還是在地黃類方里面。那么我今天就去看這個腎氣丸了,我學醫大概有十一二年了,腎氣丸自然是很早就聽聞,只是向來一知半解?!夺t貫》我也看過,把六味地黃丸吹到包治百病,以至于這個藥一直以來,到今天也是在亂用、濫用。 今天特地去請教師兄弟,為了把這個內容理清楚,腎氣丸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實腎氣丸不是一個所謂的補腎藥。我們在上一期討論溫熱病的時候,提到了地黃這個藥,地黃確實有生津,填骨髓的作用,有清虛熱的作用,還有逐血痹的作用(強壯性祛瘀藥)。我前段時間到金華聽課期間,空閑時整理了地黃這個藥出現的方,發現如果老祖師在使用地黃為了走血分,突出地黃“逐血痹”作用時,往往會配合酒在使用?;蛘哂镁苼碇笏?,或者用酒來吞服。而在生津為主的百合地黃湯等方中基本不配伍酒的使用,反而多用新鮮地黃來增強補津液清虛熱的作用。腎氣丸用了這么大劑量的地黃,可以說既有逐血痹,又有補津液清虛熱的作用。腎氣丸證有少腹拘急不仁,少腹的問題往往和瘀血還有水飲有關,而腎氣丸的組成中,有茯苓澤瀉桂枝,這是半貼的五苓散,腎氣丸證有消渴、小便不利等癥狀,可見,腎氣丸證是有處理水的,水代謝的異常,導致壞水泛濫,身體反而缺少正常的水液。從腎氣丸的組成,又可以發現,寒藥多,溫藥少,說明有虛熱,有水熱。同時又有表的虛寒,用桂枝附子來溫通。腎氣丸表現為少腹不仁拘急,腰痛,短氣,小便不利,消渴,飲一尿一等。后世拿來當成“補腎”方,從一個學習經方者的角度看,是不合理的。 我們反過來去看失精有關的方子,到《金匱要略》虛勞篇里面看,代表方劑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和建中湯,還有我們現在運用不多的天雄散。那么,我們再去翻開《千金方》、《外臺》等書,漢唐時代在處理失精這個問題,都是溫藥多,桂枝等藥常常出現。而反觀后世,則以地黃等藥為主。我們不能說地黃類方就不能補腎,而是我們必須要把這里面的道理說得清楚一些。 首先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頭眩(一作目眶痛),發落,脈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金匱要略》血痹虛勞) 啥叫芤脈呢?芤就是類似于蔥的東西,脈書上面怎么寫呢?浮大中空叫做芤。浮大就是這個脈,你一把就能感受到,但是稍微一用力,就空了,大家去拿手捏一下蔥就明白了。 我們知道,桂枝湯證是浮緩,在《傷寒論》第12條,就說,陽浮而陰弱。這個太陽中風不是純粹的表證,而是里面有榮氣的不足,屬于表里同病。桂枝湯的脈浮,往里面按一點,會感覺脈減弱了一些,因為里面榮氣津液稍有不足。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的情況要嚴重一些,榮氣津液更加不足,以至于脈都空掉了。所以說,這個脈,就是桂枝湯浮緩脈的進一步發展。 再看,桂枝湯是自汗出,汗是津液輸布的一部分。我們學經方,是很注重津液的,津液是血、精的基礎,亡血、失精會帶走大量津液,換句話說,也就是亡津液。津液不夠了,脈會空掉。那么我們一般的亡津液,脈往往不會浮起來,而是會沉下去,變得虛弱。這里的脈反而是浮起來,浮大中空和蔥管類似,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是有虛熱的上沖,氣往上往表走。 我們對比上圖,可以發現,桂枝湯和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的基本框架是很像的,只是癥狀的表現方式、輕重不同。所以這是桂枝法的變證,用的還是桂枝湯法,加入了龍骨牡蠣,治的方位更加深入。 桂枝湯自汗出,我們叫做表虛,精氣不夠,津液往外走。到了失精,其實兩者根源是差不多的。當失精,呈現出桂枝湯法為基底的時候,我們用的就是溫藥,更加虛寒,往陰發展的時候,或許會動用到附子這類藥,比如說《金匱要略》里面的天雄散。天雄散以天雄(和附子烏頭是同一個植物,目前往往會用大附子來代替)、白術為主,這類溫補的方,在漢唐時代的治虛勞方中還是較為常見的。天雄散在《金匱要略》里面沒有具體的條文,但是我們可以在《外臺》看到,這里的天雄散是沒有加龍骨的。 《外臺》的條文也十分簡單,就說這個方子拿來治失精。沒有給你講任何的癥狀。從藥的組成來看,虛寒更加重,用到了附子,更是陷入了陰證。 以地黃為代表的方子呢?可以視為虛熱傳變而來,虛寒和虛熱有時會分不清,寒會夾雜著熱,熱也會夾雜虛寒,但本質是虛熱,津液不足,以里證為主。 閑話少說,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小建中湯,以及黃芪建中湯。小建中湯的條文: 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小建中湯主之。《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篇 結合《傷寒論》里面的兩個條文,綜合起來看,就更加完整了。 《傷寒論》的條文: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先看上面一條,陽脈澀,說明津液虛,血少,陰脈弦,這是提示有拘急,所以先救里,用小建中湯來治,然后還有外證未解,用小柴胡湯來處理。從病位來說,小建中湯證比小柴胡湯證要更加里。 下面一條,乍看之下,非常奇怪,不知所云。這里的心下悸是虛引起的。和《金匱要略》的條文互參就明白了。 我們回來看《金匱》的條文。虛勞里急,腹中痛。我們看《傷寒論》太陰篇的桂枝加芍藥湯,本來是太陽病,被誤下以后,出現了時有腹痛,這時用桂枝加芍藥湯來表里同治。這里呢,有里急,有腹痛,病位和桂枝加芍藥湯是類似的,用芍藥來緩解痙攣。里急,往往是腹部、小腹的拘急,腹證有腹直肌拘急、抵抗感。建中湯多出來的癥狀是,虛熱上沖變多了,有手足煩熱,咽干口燥,衄。但他的本質還是虛,不是實。虛熱的上沖,咽干口燥提示津液的不足,桂枝加芍藥湯有腹痛,而無建中湯中這些顯著上沖,兩方的差別在于飴糖一味。而建中湯飴糖用到了一斤,可見本方以飴糖為主,加強了滋潤的力量。 飴糖是甘溫,這里用甘溫來滋潤,是因為小建中湯本質是虛寒。和用甘寒藥的虛熱是不同的。虛寒是本,虛熱是標。 飴糖,甘溫 《名醫別錄》:主補虛乏,止咳,去血。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以“失”為主,所以加強了固的力量;建中湯以“虛熱”為主,加強了滋潤的力量。 黃芪建中湯 虛勞里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 這個條文很省略,把小建中的若干癥狀給省略去了,諸不足,提示了比小建中更加“不足”。黃芪這個藥是屬于解表藥,解陰經之表證,又能治水。當建中湯再引發水氣問題的時候,自然就更加不足了,一旦形成水氣問題,壞的水不能代謝,就勢必影響好的水吸收利用,愈加讓津血不足。 后記:暫時就記錄這么多,這些內容也都是學習前輩后,自己憑記憶加上自己的理解整理出來的。難免有不足之處,請多加補充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