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體就像個靈敏的機器,哪一方面照顧疏忽了,很快就出現報警。但是,今天想說的是媽媽們看不見、摸不著的寶寶的一項發育——視力。 別看孩子水靈靈的大眼睛看起來很正常,如果生活中很多小細節不注意,眼睛可能已經悄悄斜視、弱視、近視、散光,因為外表看不出來,你,我,寶寶全都渾然不覺。 是哪些小事在悄悄傷害視力?廢話不多說,趕緊自查一下吧! 中招1:不關夜燈,影響生物鐘、視力、長高晚上找孩子,蓋被子,抱孩子尿尿,小夜燈簡直是夜晚剛需有木有?干脆一直開著多方便。有些寶寶怕黑不睡,媽媽也會留個小夜燈。 這樣都會增加寶寶將來患近視的可能性。 早在1999年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就有研究發現,在2歲之前有夜間照明睡覺的兒童得近視的可能性是在黑暗中睡眠的兒童的5倍。(有粉絲留言孩子因此不到1歲得了散光,55555) 而且,夜燈、手機屏幕光都含有藍光,藍光能抑制褪黑素分泌。褪黑素有催眠效果(是某些安眠藥成分),還能刺激生長激素釋放。褪黑素分泌減少,不僅導致寶寶警覺性提高,睡不踏實,還耽誤他長高。 我們也越刷手機越興奮 因此,夜晚睡眠時,拉窗簾關燈,保持室內黑暗和安靜,讓晚上像個晚上。 中招2:太早、太頻繁看電子產品屏幕藍光的威脅不僅限于簡單的晝夜節律破壞,還有急性和慢性光毒性作用。因為能量高,可以誘發類似于由紫外線引起的光化學反應。在動物身上的實驗,藍光的高能量能殺死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 雖然生活中沒有實驗用的藍光劑量大,但是AOA還是建議減少孩子的屏幕時間。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一歲半以下的孩子盡量不要看手機,3歲以下的孩子每天看手機平板的屏幕時間加起來不超過1小時。 如果看電子屏幕,屏幕不要太小,細節不要太多,速度不要太快,顏色不要太鮮艷。種種需要眼睛高度緊張使勁兒盯著的畫面,都容易導致眼疲勞,應該避免。 中招3:盯著看浴霸、閃光燈、陽光、玩具發光,各種強光記得小時候,看到有工人電焊鋼材,老爸就會用大手捂住自己的眼睛不讓看,說傷眼睛。這是有科學道理的。 正常人面對明亮的光線時,眼睛的瞳孔都會收縮以提供保護。但是小寶寶的眨眼反射不健全,直視強光時,瞳孔不能及時收縮保護眼睛,孩子會產生暫時失明,就是眩光,俗稱”晃眼睛“。 另外,陽光中的紫外線、強光透過晶狀體射到視網膜上,如果光很強,照射時間又長,可能會造成永久性視網膜損傷(真能閃瞎眼啊)。所以,你看明星出街面對狗仔隊的長槍短炮,會下意識幫孩子擋住眼睛。 而美國兒科學會也建議,6個月以上的寶寶出街,可以戴墨鏡保護眼睛。我們建議,到2歲以后,如果是白天10:00——16:00之間太陽最大的時候,應該堅持給寶寶戴墨鏡。 中招4:床頭掛玩具的位置固定、離眼睛太近很多媽媽喜歡給寶寶掛個小床鈴,或是在床欄中間系一根繩,上面懸掛一些可愛的小玩具,逗寶寶看。 但寶寶出生時多數是“遠視眼”,如果玩具放得特別近,寶寶要使勁調節眼睛才能看得見。眼睛較長時間地向中間注視,就有可能影響眼部協調功能(比如斗雞眼)。 正確的方法是:玩具多角度懸掛在寶寶的小床上。 懸掛的彩色玩具不能掛得太近,距離寶寶應該在40厘米以上,而且應該在多個方向懸掛。爸爸媽媽可以定期移動玩具位置,避免寶寶長時間只注意一個點而影響眼部肌肉及神經的協調功能。 中槍太多啦?這樣彌補吧你中槍了幾條?是不是開始擔心寶寶的視力了? 最保險的方法就是定期檢查,分別在出生時、3月齡、6月齡、9月齡去眼科檢查,以后每半年檢查一次。 檢查除了簡單的看字母E,還包括屈光度檢查、眼位檢查、立體視檢查、眼底檢查、眼軸檢查等。 前兩天剛聽同事說,幼兒園的老師反映班里已經有好幾個孩子視力出現明顯下降,太可怕了,遠視儲備都抵消不了壞習慣的侵蝕,未雨綢繆,防微杜漸,家長們趕緊重視起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