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你』普及跑步技術,科學訓練,運動營養,急救知識——跑步不受傷,小白快入門。愿跑友親們更健康不受傷,一起跑一輩子。 原創技術文章,真實案例分析 文 | 老Q 今天不少人都開始復工,請注意個人防護,不要大意。 還有很多同學只能宅在家里——餐飲業、旅游業、制造業、養殖業等等,包括做外貿的同學,仍然得呆在家里,這個史上最長的假期應該還會再持續一段時間。什么時候到頭?2月底?也許大概可能吧。希望這些受影響的行業老板們還能撐得住。 說說跟跑步有關的事吧。 不能出門,也就沒有法子愉快地出去跑步……再加上2、3、4月份的許多賽事取消或者推遲,老Q今年要去跑的波士頓馬拉松還不知道最后啥情況呢,極大可能也泡湯了……哎,各種壞消息可謂接二連三此起彼伏。很多跑友于是乎非常郁悶,異常憋屈。不過也木有辦法,大局為重,現在這個階段不出門才是最穩當的處置方式,沒有之一。 宅在家里久了,有一些跑步同學開始任性了,各種熬夜,各種坐躺游戲,各種暴飲暴食,這樣當然是不對的。當然更多的同學還是很自律的,原地跑跳繩力量訓練,仍然堅持運動保持體能,不過在家里做運動,總是覺得各種別扭,哪有出門跑起來強風吹拂來得爽利。 好吧,我們不妨轉換個心態,這種被逼宅家的非常時期,可不正是可以安心練練技術知覺的好日子嗎? 很早以前咱們就說過,在學習跑步技術的前期,最好不要出去跑步,花一個月左右時間,在完成一些靜態的訓練課程之后,讓自己的知覺基礎夯實一些,再外出進行正常跑步訓練,這樣安排比較合適。羅曼諾夫博士在他的《跑步革命》里面也特別強調這一點,也明確給出了這些靜態訓練課程的順序,看過這本書的同學應該都還有印象吧。 為什么要強調這個順序? 先舉個例子,跑步技術差的跑友,其跨步明顯,上拉時機過慢,身體不自覺地前傾或者左右搖擺……重點是,這些跑友自己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只是在拍跑姿視頻逐幀看慢動作時自己看到才發現,一個個深表詫異,大呼沒有想到。這就是這些跑友的知覺不敏感了,或者說他的本體感受器不敏感。如下圖這個經典的錯誤跑姿。 運動員的一切運動技能是在本體感受的基礎上才能形成。借助本體感受器就能感知每一個動作中肌肉、肌腱、關節和韌帶的縮短、放松和拉緊的不同狀況,為大腦皮質運動行為進行復雜的分析綜合創造條件。經常參加體育訓練,不僅使人的本體感受器的機能得到提高,而且對肌肉運動的分析能力、動作時間的判斷精確度均得到發展。例如,不同訓練水平的籃球運動員運球快速進攻時,訓練水平高的運動員其控球能力強,失球次數少,而且運動速度快,表現出本體感受器具有較高的敏感性。 為什么有些人會不敏感? 肌肉活動時發生的本體感覺,往往被視、聽和其它感覺遮蔽(受到干擾。這種干擾不僅是外界的,也包括來自于自家內部的雜念),故本體感覺也稱為暗淡的感覺。運動員的本體感覺能力,必須經過長時間訓練,才能在意識中比較明顯而精確地反映出自己的運動動作。 上面這些,其實說明了一件事:千錘百煉之下,你的動作才能定型。不管是什么運動,都是這個規律。 舉個實例——我們都知道,落地點應該在臀部正下方(如上圖左)。但是,知道不一定表示自己能做到,如果我們不進行相關的知覺訓練,現在就出去跑的話,可能前一兩公里還能比較集中注意力,能控制落地點在正確的位置,但是兩公里之后,多數同學就比較難保證這一點了,相應的各種問題都會出現,且多數同學自己還不知道已經出現問題了。 咱們練的這些技術訓練動作(比如針對落地點,我們可以訓練關鍵跑姿,可以練原地跑),其實就是建立一種標準(本體感覺的標準)。而我們說的知覺呢,就是在運動的時候對照標準找差異,一有什么問題就能做到心里頭門兒清,然后就可以及時做出矯正或其它調整。 所以我們一直反復強調在前期進行比較靜態的知覺訓練,而不是著急出去跑步。您想啊,出去跑10公里,前面2公里比較專注可能還好,2公里過后,動作逐漸變回原有的習慣,亦即后面一直重復著過去的習慣動作(錯誤),這樣跑再多又能有什么提升呢? 因此,不如踏實借這個機會,宅在家里把知覺基礎夯實,讓自己知行合一。 優秀的運動員駕馭起自己的知覺能力來也是得心應手的。他們在運動時不但敏銳地知道自己肢體所處的位置,也知道在出現偏差時如何糾正。世界級運動員有著敏銳的知覺能力,他們可以精確地察覺在一個跑步周期中身體各部位的運動過程,可以根據跑步動作不同階段的不同要求調整肌肉的用力方式。他們的身體對他們來說,就是一件能夠熟練使用的工具。——羅曼諾夫《跑步革命》 --本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