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起源于渭水中下游,后來東遷到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的伊洛流域,商朝起源于黃河中下游,主要在山西南部與河南大部分地區(qū),周朝起源姬水流域,后遷到渭河流域與岐山之南,從夏、商、周的核心地區(qū)來看,他們居住的地方就是華夏族的核心地區(qū),也就是中原的核心區(qū)。 當時的人把居住在中原,并且認同中原文化與禮儀的人稱為華夏或者諸夏,與華夏相對的,就是居住在華夏之外的蠻、夷、狄、戎,而楚國最早居住的地方是在丹陽,這里已經(jīng)是當時華夏的邊緣地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楚人被視為蠻夷,楚為被周人稱為楚蠻,甚至還有楚王自稱為蠻夷的,那么楚人是不是蠻夷? 一、楚人的先祖 1、從世系角度看
根據(jù)《史記 楚世家》的記載,楚人的先祖是顓頊帝高陽氏的后裔,顓頊是五帝之一,是華夏人文始祖黃帝的孫子,這里的黃帝就是炎黃二帝中的黃帝,高陽是顓頊的氏,上古男子稱氏不稱姓,按照史記的說法,楚人先祖的世系是這樣的: 黃帝→昌意→顓頊(高陽)→稱→卷章→吳回→陸終→季連→附沮→穴熊→(史書未記載)→鬻熊→熊麗→熊狂→熊繹。 熊繹就是在西周初年被周成王封為子爵并建立諸侯國的楚國第一代君主,被稱為楚國的開國之君,但是史書并沒有記載熊繹的生卒年,如果以周成王逝世的公元前1021年為止的話,從公元前2697年黃帝即位的那一天算起,楚國用了1600多年才正式建立起諸侯國,并得到周天子的正式冊封。 所以,以史記的記載來看,楚人就是正宗的華夏后裔,只不過在1600年的歷史中,有一支來到了荊山之側(cè)的丹陽,這里應該是今天河南省的西峽縣和淅川縣一帶,附近有丹水和淅水,這里已經(jīng)是當時華夏的邊緣了,而且后來楚國的發(fā)展也是一路向東和向南,那里都是蠻族居住的地方。 2、從姓氏角度看 此外,楚人還有一個說法,就是說楚人是火神祝融的后裔,這個說法怎么來的呢? 在遠古時期,用火種燒熟食物,是野蠻人與文明人的過渡期,華夏歷史上的火種是燧人氏發(fā)明的,因此燧人氏也被稱為“火祖”,發(fā)明了火種之后,遠古華夏部落就需要一個專門的人來保存火種,并且在適當?shù)臅r候提供火種,這個專門負責保存火種的人就叫火正,這是一個官職。 帝嚳(五帝之一)在位時期,任命了一個叫重黎的人擔任火正,這個重黎就是卷章的兒子,吳回的哥哥,同時帝嚳賜重黎為祝融氏,重黎后來接受帝嚳的命令,與叛亂的共工氏作戰(zhàn),由于作戰(zhàn)不力,重黎被帝嚳所殺,然后帝嚳把火正的官職授給了重黎的弟弟吳回,同時吳回也繼承了祝融氏的稱號。 由于當時的官職是世襲的,于是火正一職就在吳回的后人中代代相傳,由于吳回也是祝融氏,所以后來就演變了火神祝融一族,也就是楚人的先祖,祝融不是一個人,可是理解為一個氏族,或者理解為一個世襲相傳的官職,在長達千余年中祝融氏衍生了八個姓,分別是:己、董、彭、禿、妘、曹、斟、羋,這也就是祝融八姓,這八個姓的后人有可能就是火神的后裔,其中楚國是羋姓,這就是楚國的國姓。 根據(jù)世襲,吳回這一族傳到商末時期,其中一支部族的首領(lǐng)叫鬻熊,由于其家族是代代相傳的火正,所以鬻熊也是火正,用火的高手,同時鬻熊是一個巫師,這在當時是受人尊敬的職業(yè),鬻熊當時投靠了周文王,成為周文王的火師,鬻熊像兒子對待父親那樣伺候周文王,周文王去世后,鬻熊又跟隨周武王。 周武王滅亡商紂王后,分封天下,沒能分封鬻熊,但是楚人一直支持周天子,直到周成王時期,才分封鬻熊的曾孫熊繹為子爵,有五十里的封地,楚人從這個時候開始真正封邦建國了。 由于鬻熊在楚人中的巨大威望,同時鬻熊還是有史以來最早的道家人物,后世《漢書》中收藏了有關(guān)鬻熊政治思想及主張的文章共22篇,在鬻熊去世后,為了紀念他的成就,鬻熊的兒子熊麗就以鬻熊的名字“熊”為氏,這就是楚國的氏,所以后世的楚國國君都是羋姓熊氏。 二、楚人的遷移 根據(jù)《水經(jīng)注》的記載,黃帝的兒子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兒,在若水生下了顓頊,若水就是今天金沙江的支流雅礱江,也就是說顓頊出生在蜀地,今四川,顓頊后來在窮桑登基為帝,窮桑這個地方是今天的江蘇省沭陽縣,再后來顓頊遷都到商丘和帝丘,商丘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帝丘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陽。 根據(jù)考古學家唐蘭在《西周青銅銘文分代史徵》中的說法,火神祝融重黎的封地在新鄭,在今天河南省鄭州市下轄的縣級市新密市,包括陸終的第四個兒子會人的封地鄶國也在今新鄭市及新密市附近。 據(jù)清華簡記載,陸終的第六個兒子季連出生在騩山,據(jù)考證騩山也在河南鄭州,所以幾乎可以肯定今河南鄭州以及鄭州下轄的新鄭市、新密市就是陸終及其幾個兒子重要的封地,而季連又是楚國的先祖,之后關(guān)于季連后代子孫的世系就出現(xiàn)了空白,幾乎就能肯定季連的后代就是從鄭州一路南下到荊山之側(cè)的,然后在丹陽建國。 如果從顓頊開始算的話,楚人的遷移路線是: 若水(四川雅礱江)→窮桑(江蘇沭陽)→商丘(河南商丘)→帝丘(河南濮陽)→鄭州(包括新鄭市和新密市)→荊山→丹陽(河南淅川)。 季連生活的時期大概是夏末商初,因為季連的大哥昆吾是夏朝最后一任帝王夏桀時期的諸侯,還曾經(jīng)是五霸之一,只不過站錯了隊,商湯滅亡夏桀后,昆吾一族也被滅亡,季連既然是昆吾的親弟弟,肯定會因為大哥忠于夏朝而受到商朝打擊,所以季連率領(lǐng)族人開始從河南鄭州一路南下遷移,為了躲避商人的打擊,最終來到了荊山,華夏的邊緣之處,這就是楚人的來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