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子夏記 漫說歷史,閑講創業,論大千世界 
火神后裔 春秋五霸的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都寫了,現在可以講講楚莊王了。 之前講過,周朝的各個諸侯國祖上都是貴族,最早都可以追溯到黃帝一脈。有作者認為比如周朝王族本來是西部蠻夷一只,是后來強大,就想要找個有影響力的祖先,就自認為黃帝后裔。這種事情唐朝李氏皇族就干過,他們說春秋老子李耳是他們先祖,反正皇帝說啥就是啥,老百姓也不關心這些。按這種觀點,周朝各諸侯都自認為黃帝后裔,就是想滿足虛弱心而已,就像歐洲各國都認為自己是羅馬帝國正統后裔,其實都是蠻族后代。 我認為:周朝這些各個諸侯國的先祖都能追溯到黃帝,最合理解釋是黃帝族是華夏大地上實力最強,影響最大一族,后來黃帝族統一華夏,上層貴族隨之向全國各地發展,建立封國。這又可以說說最近很火的三星堆,《華陽國志》記載蜀王就是黃帝的后裔。蜀之為國,肇于人皇,與巴同囿。至黃帝,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陽,是為帝顓頊;封其支庶于蜀,世為侯伯。—《華陽國志》第一代蜀王就是從黃帝孫子顓頊的支庶一脈發展出去的,所以三星堆文明和中原夏商文明是有聯系的,從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和殷墟出土青銅器的相似風格就可以看出。 所以三星堆文明也是華夏文明一部份,并不是外來文明。 而夏朝是作為黃帝族嫡系正統繼承了江山,其他的商,周,秦,越,蜀,巴,各國君主都是黃帝部族的上層貴族,他們在到華夏各地建立自己的小封國,把黃帝一族的先進文化帶到了華夏各地上。 所以他們自己也說自己是黃帝一脈,肯定誰都想夸耀自己先祖是英雄多么偉大嘛,可以理解。高陽,稱,卷章,都是默默無名之輩,然而重黎卻大有可講。火正
重黎不一般,在帝嚳時期當上國家的火正一職,火正是什么官,現在又兩種說法。
一是負責觀測大火星,目的是“授民以時”,以便安排農業生產的天文官。 二是于火耕而被尊奉為“火正”,祭祀火神,管理火政的官員。 我比較傾向于第二種說法,火正是負責火耕的官員,就是刀耕火種,把樹林燒了以后的種上糧食,這也符合那個新石器時代的生產方式。 火帶來溫暖光明,人們發現火把森林燒了種地,糧食產量得到提高,就會把火這種自然力量人格化,就有了原始的火神崇拜。 擅于火耕的人就是火正,重黎在當上了火正以后,帝嚳給了他一個新的名字祝融火正是擅于火耕的官員,史料記載里面也可以的得到側面印證。這就是我們都知道的火神祝融與水神共工爭帝位的故事。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淮南子》這是漢朝人劉安總結當時人們對于遠古部族之間戰爭的故事。 在司馬遷的筆下是帝嚳時期,共工部族不服帝嚳領導,起兵反叛,帝嚳命令掌管火正之職的重黎去平叛,為什么帝嚳要選擇重黎去平叛呢? 因為火正的工作內容就是刀耕火種,既然如此就要團隊合作,要組織大量的人力資源,對于當時的人類來說也是比較復雜的任務。 會組織,會計劃,那么率軍打仗也是同理,你能帶人生產勞作,那么帶人打仗也是可以的,而帝嚳如果叫一個天文官員去打仗就不合理了。重黎率軍攻打共工雖然勝利,但是大部份余黨都給逃跑了。 這樣的工作成績是老板帝嚳不能接受的,重黎因此被誅,別人都打贏了,只不過余黨逃跑了,就被殺了,想想確實比較冷酷。但是不要以現在人的思維去理解當時人的行為,當時還未進入奴隸社會,人權那些是沒有的。重黎弟弟吳回繼任了重黎的火正的職位,是為新的祝融。 分別是老大昆吾,老二參胡,老三彭祖,老四會人,老五曹姓,老六季勝其中昆吾在夏朝混得可以是一方諸侯,老三彭祖一支在商朝也是小諸侯。穴熊之后,司馬遷寫到這里也不知道了,說也許在中原地區,也許在蠻夷之地。 據楚居記載在商朝時期,祝融后代楚人一族被商王朝從中原趕到南方荊山一代,到了南方以后商王又數次大軍征討此次的楚人,在商王朝看來楚人就是蠻夷。
商朝末年,周文王手下有個叫鬻熊的大臣,自稱是季連的后裔。 但不管先祖多么輝煌,該打工還是要打工,鬻熊在老板姬昌這里發展很好,他之后兒子熊麗,孫子熊狂,曾孫熊繹都在為大周公司打工,為大周立下汗馬功勞。 但明顯他們家族在大周公司一直沒有什么存在感,最多算是基層管理人員,在周朝開國時期也沒有獲得封國權利。
直到周朝的大周第二代領導人周成王時期,忽然想表彰一下爺爺老爹時期為大周做過貢獻的基層員工,最終熊繹封了子爵,給封了五十里的地。 其實在受到封賞之前,楚人的根據地就在荊山一帶了,現在周天子只是給了一個正式名份而已。 估計楚人實際地盤也比五十里大不了多少,窮鄉僻壤,這個時候的楚人很窮,連祭祀的牛都只能去偷別人的。 不過周成王這種封賞諸侯的辦法也是擴土開疆的方式,像公司發展時期的手段,反正政策給你們了,市場很大,全靠你們去爭取了,你們發展起來了,公司實力也就發展起來了。 一天,已經是楚子的熊繹接到大老板周成王召集天下諸侯于岐陽開會的通知。 從丹陽到岐陽有千里之遙,熊繹就這樣坐著柴車走過了一片又一片原始森林,風餐露宿到達了岐陽。到達岐陽拜見周成王,上貢了貢品,本來還想和天子多聊幾句,誰知天子只是淡淡答到:好,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看著其它諸侯們都錦衣華服,腰佩美玉,自己這身粗布衣服,顯得格格不入,想找別人說話,也不好意思。熊繹只得找個地方坐下,靜靜的等待晚飯,這時王宮內侍走到了熊繹身旁。非也非也,楚子啊,你看看現在會場這么忙,要你幫忙置矛蕝,發座次卡,你覺得如何?等到會場布置好,宴席即將開始,各國諸侯們都進入大殿。結果剛到門口,又遇到內侍了,內侍說到:楚子啊,你看會場外面還需要個守火堆的人,你看是不是辛苦你去守一下?  王宮內侍又發話了:很懂事嘛,那還有鮮卑國君,你們一起也好說話,一會兒我叫宮女給你們拿兩盒盒飯,你們邊守邊吃,年輕人就要多做事,天子那我會說楚子為這次會盟做了很多工作的。昔成王盟諸侯于岐陽,楚為荊蠻,置矛蕝,設望表,與鮮卑守燎,故不與盟。 —《國語》 這個就像現在公司要舉行一個年度表彰大會,你認為自己一直為公司付出了辛苦和努力,公司有了現在的成就,你把自己看成了公司的一份子,你也因此感到自豪。 結果大會那天你到了會場,董事長助理叫你幫忙布置會場,做這做那,等開飯的時候發現根本沒有你的位置,還要勉勵你,年輕人就該多做事。 走到殿面火堆那里,一個頭戴獸皮的帽子的大漢已經坐到那了。 楚子走近作揖行禮:閣下就是鮮卑國君吧 大漢起身回禮道:正是,正是,閣下就是楚子吧? 楚子回到:正是,不必多禮,請坐 鮮卑君說到:我這蠻夷之國的君主,沒有資格進入大殿參加宴席,可你楚子幾代人為大周辛勞工作,也受到這般無禮對待。
周天子優待自己同姓諸侯,天下諸侯國七十一,而姬姓就占了大半,都是天子的親戚,封的都是肥沃的土地。 其余就是堯舜禹等上古圣王的后代,比如越國,杞國,薊國,宋國等等,我們這些蠻夷之國天子怎么看得起啊? 楚子答到:我楚人一族也是顓頊帝高陽一脈,先祖高黎吳回擔任火正一職。 鮮卑國君又說:那怎么楚子你也受到這般對待啊?你和我一樣,在天子眼中就是蠻夷之邦罷了 楚子笑著回到:蠻夷又怎么了? 現在對外做好天子安排的工作,對于發展生產富國強兵,就算是蠻夷終有一日,也能一定讓天下知道蠻夷的力量
大殿內諸侯們依舊歡歌笑語,他們不知道殿外這個卑微楚子的國家,日后會多么強大與輝煌。
推薦關注這篇文章的作者子夏記。子夏記一位青年作者。現在主要的作品是漫談華夏系列,以通俗易懂的文風講述悠悠華夏文明五千年的歷史,且該系列作品已經被全歷史平臺選為優質專欄作品。除了漫談華夏系列之外,子夏記主要是寫國際國內的熱點事件,與各類書籍內容的解讀。歡迎各位朋友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