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解剖學 騰康學院 腓總神經解剖 腓總神經(腰4~5,骶1~2)自腘窩上角附近由坐骨神經起始后,即沿股二頭肌內側緣向下外方走行,繞過腓骨小頭下方(即腓骨頸)向前進入小腿上部的外側,穿腓骨長肌上端分為腓淺、深神經兩終支。 腓總神經的分支分布 腓總神經的主要分支如下: 腓腸外側皮神經 腓深神經 腓深神經走行于足十字韌帶下方,到達足的前面,在此處又分為內、外側兩支,內側支分布于第1、2趾相鄰的背面皮膚,外側支支配趾短伸肌,可以伸直第2~4趾,并使之向外分開,踇短伸肌有伸踇趾并使之稍向外側分開的作用。 腓淺神經 其終支于小腿中、下1/3交界處穿筋膜至皮下,又分為兩大支,即足背內側皮神經和足背中間皮神經,分布于小腿外側面下部和足背、趾背大部分(第一、二趾背相對面皮膚和小趾外側緣皮膚除外)的皮膚。 綜上所述,腓總神經分布于小腿肌前群、外側群和足背肌以及小腿外側面和足背的皮膚。 腓總神經損害的臨床癥狀 腓總神經損傷多發生在繞腓骨頸處,此處常被直接暴力、腓骨頸骨折或石膏繃帶壓迫而損傷。 腓總神經損傷的運動障礙 小腿肌前群有使足背屈和伸趾作用,小腿肌外側群的作用主要使足背屈和外翻,所以腓總神經損傷后,這兩群肌肉癱瘓萎縮,足不能背屈而下垂,各趾不能伸直,足不能外翻而呈內翻位,即所謂馬蹄內翻足。 由于足下垂,病人步行時必須用力提高病肢,髖、膝關節高度屈曲而呈“跨閾步態”。 腓總神經損傷的感覺障礙 感覺障礙位于小腿前外側(小腿外側皮神經)、足背與第一趾間(足背內側皮神經與足背中間皮神經、踇背外側神經和第二趾背內側神經),刺激性疼痛不明顯。 脛神經低位損害時僅僅在足跖部有感覺障礙(跖內側或外側神經)。 腓總神經分支損害 腓總神經又分為腓深神經和腓淺神經兩支。但這兩支神經單獨損傷少見。 腓深神經損害 引起脛骨前肌的麻痹,表現為足背屈和提足內緣障礙,足下垂稍外展。 因為趾總伸肌、踇長伸肌麻痹。同時蚓狀肌與骨間肌的拮抗作用出現足趾基底節屈曲(跖屈)。 腓淺神經損害 引起腓骨長肌和腓骨短肌麻痹,出現足外展、提足外緣障礙,故足內翻與外緣下垂(內翻足)。第一趾間隙和足外緣足背部有感覺障礙。 腓總神經易卡壓點 腓骨肌管 腓骨肌管由腓骨長肌上部及其周圍筋膜和腓骨頸組成,治療定點在腓骨長肌(A點)。 腓淺神經穿出深筋膜部位 腓淺神經在小腿前外側中、下1/3交界處穿筋膜淺至皮下,此處即為治療定點(B點)。 參考書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