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寫書評 所謂書評,就是作者對一本新書的價值判斷,它是以書品鑒定為宗旨,以客觀認識為基礎,以提高讀者認識為目的的。簡要敘述了作品的關鍵信息,評價了作品的優缺點。一般來說在期刊發表的書評有特定的格式要求,第一部分主要闡述一個領域近年的發展概況,第二部分要呈現出每一類的特征作者如何評價和描述的,第三部分也是一樣,介紹作者在書中表達的觀點,書評是介紹該書作者如何論述和呈現這些內容的,而只有在最開始和結束的時候才有書評人的觀點和評論。 嚴肅認真的書評不是商業性的推銷和主觀好惡的宣泄,而是要在客觀公正的基礎上分析書籍的內容和形式,評價其思想性,學術性,知識性和藝術性,從而在作者,讀者和出版機構之間搭建信息溝通交流的橋梁。它要超越個人淺層次的閱讀感受,體現出對書籍內容的深度闡發。高明的評論在于其真知灼見,而在實際創作當中,很多的書評卻變成了讀后感和讀書筆記,這就需要我們提高文體辨識度,對他們進行細致區分。二者區別如下: 書評和讀后感都具有主觀性,但他們有很大的不同。書評的寫作思維是從寫的怎樣開始的,而讀后感是以寫什么為起點的。書評作者的所思所想必須要回到所評之書上面來,由此向讀者展示其感受的客觀可靠性,讀后感是作者以書為由頭,來體現人生感悟,此時的書已成為“感” 的跳板和媒介。書評是評論這本書寫的好不好,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 二者最大的區別在于鑒別書籍的視野大小,讀后感只關注所讀的書,而書評要求對原書有所闡發,視野開闊。如文學評論家李健吾指出的,沒有比較就不能分高下,評優劣,書評如果只有作者的解釋而無以往杰作的比照,其客觀公正性就可想而知了。那種唯書是從的書評因其單一性恰恰暴露了書評者讀書修養的淺薄。 正所謂,不讀書,無以評,書評包括閱讀和寫作兩個階段,寫作思維的訓練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要想寫好書評,首先要改變讀書的態度,在閱讀中培養批判性思維,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種批判性思維就是說,不能只滿足于被動的接受,要因疑生惑,因惑而求解。在這個過程中,閱讀視野逐漸被打開,書評作者對所評圖書也有了深入認識的可能性。 其次調整閱讀的重心,將以獲取知識為主轉移到以思維訓練為主。置身網絡資訊當中,知識的過度生產與傳播使得人類思維的依附性增加。鍛煉思維的有效途徑莫過于閱讀經典和相關論著,讀者如果能夠以古今中外任何一部經典為原點,拓展性閱讀相關研究,在比較中揣摩他們的高下優劣,那么我們思考的獨立性和創造性也會逐漸比培養起來。 感謝姜峰教授對本公眾號的支持 本文編輯:吉林大學 張媛 本文審核:東北農業大學 楊傳鳴 國際科研論文寫作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