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瓷的產生于中國陶瓷發展具重要意義,長期以來,因現代白瓷的普及程度高,大眾明顯弱化了白瓷的地位。 陶瓷專家將白瓷的創燒成功定義為是我陶瓷科學技術史上第四個具歷史意義的里程碑,它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早擁有白釉瓷的國家。那么,白瓷創燒何時?每個朝代的白瓷都有什么特點?48圖欣賞中國各朝代白瓷文物之美。 什么是白瓷?白瓷(現代定義),胎和釉均為白色的瓷器。然而,為燒制出白瓷,其胎、釉雜質要比青瓷更少,其中鐵的氧化物僅占1%,或不含鈦,以氧化火焰燒成,胎體才能夠達到白色且純凈透明。 北宋 白釉瓜棱提梁壺 定州博物館藏 擱現代,白瓷的燒制似乎相當容易,然而,在古代如何將胎中鐵含量控制在1%以下,卻是很有難度的。 北宋 白釉刻牡丹紋龍首注壺 定州博物館藏 若按這個標準來研究中國白瓷,那么早期的白瓷怕是都不合標準。因此,專家學者普遍認為白瓷是胎土為白色或較為純凈的淺色,大部分含鐵氧化物只占1%,外施透明釉或乳濁白釉,以1200℃左右高溫燒成的瓷器品種。由于時代、原料、燒成溫度的差異,最后成色出現白中泛青、白中泛黃等。 五代 白釉鳳首壺 定州博物館藏 白瓷何時創燒?起源哪里?關于白瓷起源,歷年來頗有爭議,有北魏起源說、北齊起源說、隋代起源說。據目前現有的考古資料,專家大體認為中國真正的白瓷起源于隋代以河南相州窯、河北邢窯為代表的豫北冀南地區。 1.白瓷“北齊起源說”1971年,河南安陽北齊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幾件白釉器,在有很長一段時間認知里研究學者認定北齊鄴城地區為白瓷起源地。 河南安陽北齊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出土白釉陶器,左:白釉綠彩長頸瓶;右上:白釉碗;右下:白釉四系罐 但據研究比對,該幾件白釉器并不符合白瓷標準,而是鉛白釉陶器。 2.白瓷“北魏起源說”2005~2008年,鞏義白河窯窯爐周圍的一個灰坑中出土白瓷器,該批白瓷并未使用化妝土,其胎體細白、白釉微泛青,基本符合白瓷特點。 左:河南北魏洛陽城大市遺址出土Ⅱ式青瓷杯;右: 河南北魏洛陽城津陽門內大道遺址出土A型白瓷杯 但專家對漢魏洛陽城大市遺址出土的北魏時期陶瓷器進行地層斷代研究,出土瓷器時代大體為北魏后期至隋代,并不能確認為北魏時期。 河南北魏洛陽城大市遺址出土的鞏義白河窯“北魏”白瓷杯,白釉泛青,釉層薄,符合白瓷的特點 因此白河窯最早地層年代,有待研究,白瓷“北魏起源說”至今無具體出土文物進行佐證。 3.白瓷“隋代起源說”2005年,出土一批以張盛墓為代表的隋代墓葬白瓷器,據研究該批出土白瓷可能產自河南安陽相州窯,或者河北邢窯。
河南安陽隋開皇十五年(595年)張盛墓出土白瓷俑及鎮墓獸 據考古資料顯示,隋代安陽地區在考古資料上出土白瓷數量最為密集,即使白瓷釉色泛青,但符合白瓷標準。 河南安陽小屯隋唐墓葬YM243出土白瓷俑 綜上,筆者傾向于持白瓷起源于北齊末年隋代初期,因為隋代出土的白瓷已經偏成熟,不可能在隋代才開始創燒。 為什么白瓷率先在北方興起?白瓷燒制有多難?
制瓷者為迎合大眾所需,不斷追求白釉,嘗試燒制白瓷。 北魏 青瓷圈足碗 洛陽博物館藏,洛陽漢魏故城西郭城大市遺址出土 雖沒有燒制出達到白瓷標準的白瓷,但該時期所燒的“白瓷”為高質量淺色青瓷,或白胎低溫釉器。 北魏 白瓷碗 洛陽博物館藏,洛陽漢魏故城西郭城大市遺址出土
北方瓷土多為鐵、鈦等呈色元素含量低的二次沉積粘土,形成高嶺-石英-長石等三元系瓷器。 數據來源:各窯址出土文物碎片
最后,白瓷的成功問世還有賴于我國制瓷歷史上第二次高溫技術的突破,即燒制瓷器的窯爐改進。不似燒制青瓷的龍窯還原焰,而是使用小型直焰慢頭窯,(亦稱馬蹄窯)。 大燃燒室、小窯室和雙煙囪結構
此外,裝燒工藝的改進也是燒制白釉瓷的突出成就。時至今日,匣缽裝燒技術也運用在德化白瓷燒制上。 ![]() 各個時代的白瓷有什么特色?目前,隋代并無文獻資料記載白釉瓷,僅有出土的隋代白釉瓷器,基本代表了中國白瓷起源階段的產品樣貌(粗白釉瓷):早期白釉瓷胎質粗糙、釉色白中泛黃、泛青。 ![]() 隋 白瓷雞首龍柄壺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早期北朝-隋朝白瓷窯場有安陽窯(亦稱相州窯)、邢窯等。所產白瓷胎色灰白、釉色白中帶黃、青灰、青褐等。當中邢窯有施加化妝土,其白更明亮。 ![]() 隋開皇十年(581~600)麴[qū]慶墓(墓主人590年亡)出土相州窯白瓷 公元580年,隋文帝楊堅(541~604)將河南省北部的安陽改稱相州,窯以地名,故安陽市發現的隋代瓷窯址,稱“相州窯”,該窯址于1974年被發現,是南北朝至隋唐時期中國北方最大的青瓷窯址,也是中國白瓷燒制的創始 ![]() 隋 白釉深腹碗 邢窯博物館藏 隋代的邢窯獨創透影白瓷,成品胎釉渾然一體,最薄處僅有0.1厘米。胎釉呈乳脂光澤,迎光透影,代表當時白瓷的最高水平。 ![]() 隋 透影白瓷標本 邢窯博物館藏,1987年西關北遺址出土 ![]() 隋 透影白瓷杯 邢窯博物館藏, 隋大業四年(609年)蘇統師墓出土 白釉瓷發展至唐代,白瓷技術更為成熟,產生了白胎、白釉的精細白瓷和施化妝土的化妝白瓷兩種趨勢,出現以邢、鞏、定窯為三大窯口的精細白瓷。 ![]() 瓷土資源不同、窯爐結構不同都影響白瓷的質量。唐代三大白瓷窯口的“白”各不相同。 ![]() 數據來源:鞏義窯、邢窯、定窯窯址出土文物碎片,三個白瓷窯口瓷胎中鐵含量低 白度最高水平的邢窯白瓷,其胎土為賦存在石炭二疊紀含煤地層中的瓷土礦層,而這個瓷土礦層儲量不大。
可見,邢窯生產規模之大、影響之遠。唐代邢窯白瓷作為地方特產進貢朝廷,帶有底款的細白瓷為官用或皇室用品,款識還有“大盈”、“翰林”、“官”字款等。 ![]() 唐 “盈”字款白釉罐 邢窯博物館藏
然而,被陸羽在《茶經》中盛贊“類銀、似雪”的邢窯白瓷僅燒造數百年,因其優質粘土告罄,精細白瓷被迫停產,在北宋時期被定窯超越。 ![]() 唐 “翰林”款白釉罐 邢窯博物藏鎮館之寶
時至今日,河北省邢窯研究組曾使用邢窯附近的原料仿制邢窯精細白釉瓷,其胎的白度、釉色等方面與古代皆有差距。這一研究更是佐證了邢窯沒落的主要原因瓷土原材問題。 ![]() 唐 “盈”字款細白瓷玉璧底碗,1985年影院禮堂窯址出土 即使邢窯衰落被定窯超越,但邢窯精細白瓷依舊是我國白瓷水平的高代表,因為瓷土的不一樣,邢窯白瓷的白是定窯所不能超越的,甚至連明代后來居上的景德鎮甜白釉也不及邢窯的白。 ![]() 唐 邢窯白釉鼓式缽 大英博物館藏 除邢窯在唐代選為貢品,鞏義窯白瓷在盛唐時期也曾作為貢品,其白瓷風格與邢窯類似,不善裝飾。 ![]() 鞏縣窯 唐代白釉貼獸面紋罐
然而發展至北宋,因窯址處于皇陵所在地被迫停燒,燒造時間極短,鮮為人知,直至20世紀50年代在鞏縣發現窯址后,才又受到人們的注意。 ![]() 唐 鞏義窯白釉兔子,2020年紐約佳士得場上最終以280萬落錘 鞏義窯白瓷瞬間引起陶瓷界的注意。該品是宮廷貢品,可見白瓷胎色灰白,釉色白膩,存世稀少, ![]() 隋 鞏縣窯白釉高足盤 浦上蒼穹堂 東京 藍理捷,J. J. LALLY & CO, 紐約 白瓷發展到唐宋之際,因唐末北方人口南遷,深諳白瓷造詣的北方工匠到南方開辟新市場。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時期是南方白瓷興起的第一個高峰。
![]() 北宋 定窯刻花蓮花紋洗 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定窯白釉瓷器的印花題材各式各樣,以花卉最多見,動物、禽鳥、水波游魚紋等也有一定數量。 ![]() 北宋 定窯白瓷三系壺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金代 定窯印花花鳥紋盤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南方江西景德鎮窯、贛州窯、吉州窯等窯口開始從燒制青瓷轉向白瓷,但白瓷在南方并未似北方那樣興盛,反而是南北白瓷工藝結合的“青白瓷”更受歡迎。如宋代景德鎮窯系的湖田窯青白瓷、繁昌窯青白瓷等。 ![]() 北宋 景德鎮窯青白釉瓷枕 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藏
據考古資料發現,目前我國有近二十個省、150多個縣都有出土宋代青白瓷,而且遠銷海外。 ![]() 宋 景德鎮窯青白釉瓜棱瓶 大維德基金會藏,通體施青白釉,白中閃青,光澤柔和 中國百花齊放的陶瓷盛況隨著宋朝的滅亡而結束,明代景德鎮異軍突起,成為陶瓷發展中心的代表。
![]() 明永樂 景德鎮甜白釉梅瓶 圣地亞哥藝術博物館藏 甜白釉是明時景德鎮御窯廠創燒的一個白釉品種,白如凝脂,素若積雪。因該釉色給人以甜美之感,故命名為“甜白釉”,又有人稱其為“填白”,是指在此白瓷上可填彩繪畫。 ![]() 明永樂 甜白五龍紋高足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景德鎮窯白瓷在裝飾、造型上亦有創新之處。裝飾上流行暗刻花紋工藝,造型各異。 ![]() 明永樂 白釉暗花紋梅瓶 南京博物院藏,梅瓶肩部飾暗花花果紋,腹部飾纏枝蓮紋 ![]() 左:明永樂 甜白釉僧帽壺 故宮博物院藏 右: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澀胎僧帽壺(修復)
明代中期,德化窯白瓷興起(早在商周時期德化窯便燒造青瓷,宋代轉燒青白瓷、白瓷),明晚至清時白瓷生產達到鼎盛。 ![]() 明 白釉堆貼梅花紋三足爐 福建博物院藏 此時德化白瓷胎體細膩致密,釉質光潔瑩潤、白中泛黃,器皿造型優雅。 ![]() 明末清初 德化窯白釉鶴壽杯 廣東省博物館藏,該造型是德化窯特有的產品,也是外銷的“搶手貨” ![]() 明末清初德化窯白釉印花提梁盒 廣東省博物館藏 德化白瓷大量外銷歐洲,對當地社會生活和白瓷產業的出現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以何朝宗為代表的瓷雕藝術的出現,使德化窯走向了繁榮時期。 ![]() 明 德化窯白釉何朝宗款觀音像 上海博物館藏 德化白瓷人物雕刻主題多為宗教人物,面相細致,風格獨樹一幟。時至今日,德化窯依舊保持著古窯白瓷地位,這也是現今白瓷普及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 公元17世紀 德化白瓷送子觀音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其德化瓷燒制技藝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德化外銷白瓷在歐洲更有“中國白”的美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