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博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yī)院 陽虛 陽虛指機體陽氣虛衰,機能減退或衰弱,代謝活動減退,機體反應(yīng)性低下,陽熱不足的(病理)現(xiàn)象。常見癥狀有畏寒肢冷、面色蒼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脈沉微無力等。與病位相結(jié)合,則有胃陽虛、脾陽虛、腎陽虛等之分。 陽虛體質(zhì) 陽虛體質(zhì)的人怕冷,尤其背部和腹部怕冷,一到冬天就手冷過肘,足冷過膝。需要說明的是陽虛體質(zhì),是一種體質(zhì),還不屬于病理現(xiàn)象,最多屬于亞健康。 吃洋蔥、辣椒等食物可以幫助身體產(chǎn)生熱量、促進血液循環(huán),緩解癥狀。 陽虛證 陽虛證是指體內(nèi)陽氣虧虛,以畏寒肢冷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虛寒證候。 臨床五大癥狀:(1)畏寒怕冷,四肢不溫。(2)完谷不化(大便中夾雜未消化食物)。(3)精神不振。(4)舌淡而胖,或有齒痕。(5)脈象沉細。 四肢不溫,吃什么中藥 四肢不溫,是一個臨床癥狀。 西醫(yī)認為: 導(dǎo)致四肢不溫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末端循環(huán)的問題,有可能是心臟供血的問題,有可能是內(nèi)分泌失調(diào)等病理因素。可能是這個人情緒容易激動,還有可能是身材太瘦脂肪太少,也有可能是天氣真的太冷而他又缺乏運動等非病理因素。 藥物治療:吃點維生素B或維生素E。維生素B特別是B1和B12,具有營養(yǎng)神經(jīng)的作用;維生素E 還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可以加強肢體末梢兒的血液循環(huán)。 中醫(yī)認為: 四肢不溫屬于陽虛證的一個癥狀,多由氣虛進一步發(fā)展,或久病損傷陽氣;久居寒涼之處,或過服寒涼清苦之品;年高而命門火衰等原因?qū)е玛枤馓澨摚瑴仂恪⑼苿印饣茸饔脺p弱,或因先天不足,稟賦虛弱。 藥物治療: 金匱腎氣丸:組成:地黃、山藥、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澤瀉、桂枝、附子(制)、牛膝(去頭)、車前子(鹽炙)。輔料為蜂蜜。具有溫補腎陽,化氣行水之功。用于腎虛水腫,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附子理中丸:組成:附子(制)、黨參、白術(shù)(炒)、干姜、甘草。輔料為蜂蜜。具有溫中健脾之功。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舌淡若白滑、脈沉細遲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