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強 《弟子規》中說:“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意思是說:書房要整理清潔,墻壁要保持干凈,讀書時,書桌上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放置整齊,不得凌亂,觸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條,才能靜下心來讀書。對于參與家務勞動,就近三十年來的有關研究結果發現,愛做家務勞動的孩子,至少在三個方面收益頗為明顯: 其一,愛勞動能調節大腦,促使手腦心智發育,從而能提高孩子智力;我們常能看到,愛勞動且善于勞動的孩子,學科成績較為靠前。 其二,愛勞動能增強體質,促使生理新陳代謝,從而能健壯骨骼肌肉;我們也能看到,愛勞動且勤于勞動的孩子,身體素質明顯健康。 其三,愛勞動能錘煉品質,促使良好習慣養成,從而能尊重勞動成果;我們跟蹤發現,愛勞動且尊重勞動的孩子,社交關系更加和諧。 此外,愛勞動的孩子,在自立自主、責任擔當、感恩誠信等方面,也較不愛勞動的孩子有著鮮明的“分水嶺”。而在“懶孩子”身上,撒謊空談、挑剔刻薄、自私自我等不良行為的發生率也是明顯高于“勤快娃”的。 因此,從小從現在開始引導孩子愛上家務勞動,并逐步達到善于做家務的境界,不僅對孩子當下的學習生活質量有著直接的現實收益,還能對孩子將來長大成人成家乃至為人父母而提高幸福指數有著重要的儲備價值。 那怎么讓孩子開始愛上家務勞動呢?推薦三個“小法子”: 第一,意圖要明確。家務勞動的首要原則是“自己的事自己做”,逐步做到“家里的事補位做”,然后延伸到“公益的事盡心做”,再來追求“分內事盡職盡責”“分外事盡心盡力”的勞動境界。因此,孩子只要能動手操作的那一刻開始,家長就要把“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思想堅定不移傳給孩子。具體到孩子某項家務勞動,家長也應給予明確的家教指向。如孩子在家存在著亂放亂甩的不良習慣——當想起來要用的時候,又到處找,既影響居家環境,又耽誤時間,還會牽累心情。久而久之,在家學習效率自然低下。試想想,時間都花在找東西去了,那實際有效的學習時間又能有多少呢?對此,就要在“自己的事自己做”這方面,針對孩子存在的具體問題,附加更加精準的教育意圖,如“各自物品分類放”(“各科資料和各類衣物都要分類整理”),長期堅持就能提高生活和學習的有效率;如“即用即歸位”(勞動工具從哪里拿,用完要及時放回指定位置;等等),切莫用完隨手一甩就不管了。哪怕反復出現丟三落四的情況,也要果斷讓其品嘗“壞習慣帶來的惡果”。 第二,實施重提升。孩子剛開始參與家務勞動時,因為新鮮感或相應的鼓勵以及應有的成就感,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但如果簡單重復的家務勞動做多了,可能就會因失去挑戰性而產生倦怠甚至厭煩。作為家長,這時就要根據孩子成長的年齡特征,把相應家務勞動的要求等級逐步提高,或者適當增加有挑戰性的家務勞動,并在技術指引中讓其發現:勞動其實就是學習的延續和實踐。如疊衣服,幼小的孩子可以嘗試有樣學樣,能疊成型也算基礎入門;低學段的孩子可以嘗試對稱法、抓領法等來疊整齊疊美觀;高學段的孩子可以開始嘗試使用更為復雜的疊衣收納技巧來提高衣物的收儲率和取衣的便捷性,同時也可以適當掌握一些各種衣料衣服的保管處置辦法;對于有探索精神的孩子,還可以引導他們在疊衣服相關聯的內容上進行引導,如怎樣辨析衣服的質料,如怎樣提高衣柜的收納空間等等;鼓勵其“現學現用”“活學活用”甚至“探究性學習”。這樣,從大處著眼,在分階著手,以螺旋上升式引導孩子醒悟:隨著年齡的增長,勞動技能跟“玩游戲”“打怪獸”一樣,也是需要“成長”和“升級”的。這樣,生理年齡和勞動技能成正比的成長,才是對孩子的現實教育和終身幸福負責。 第三,評價促發展。被人認可,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受人指引,更是每個人不能或缺的寶貴財富。當孩子在家務勞動有較為明顯的進步時,必要的點贊和適當的指引也要相機跟進?!氨匾狞c贊”,要從點贊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的態度、時效、完成度、創新力、責任感、體諒心等方面,進行有意圖的點贊,而不是簡單的“你真棒”這樣的點贊語。如當孩子收拾房間耗時很少,但略顯不整潔,對此我們可以說,“小伙子做事蠻利索,說干就干,以后就繼續這樣干”;等到一段時間后,再來提出“迅速+整潔”的要求。當然一開始就提出高標準、嚴要求,這也要根據孩子的現有技能和接受程度,因人而異來標高。另外,當孩子小的時候,可能對“口頭點贊加指引”這一套還有吸引力;但當大了一點后,可能就會以“獎自由活動”或“獎看電視、玩游戲”甚至“家務勞動基金”來跟父母進行“勞務磋商”,并對“只見口水歌、不見真金出”的口頭點贊,就會慢慢不想理睬了。這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必然現象,畢竟孩子同伴們的家庭也會或多或少出現“勞動獎勵”的相關做法,我們也無法斬斷這些做法,何況勞動議酬也是很現實的社會教育常識。對此,我們可以進行“家務會談”,結合家庭的應有條件和孩子的發展方向,達成雙邊一致的意見。如在“自己的事自己做”后而額外承擔的家務勞動,如果是孝親類家務勞動,則是不能計酬的。如果是可以賦獎的,則要界定相應的規則要求:如額外勞動的質量和時效,可以與報酬多少掛鉤,一般不宜超過這項勞動的行業標準(如幫家人洗車,外面車行一般在20-50元,那就參照但不能標高,否則就會無意給孩子留有其他賺差價的想法)。當然,議酬的前后,我們還可以引導孩子對于勞動報酬既要“取之有道”,也要“用之有度”。此外,對于看電視等特殊活動的獎勵,也要規定時間和內容,同時也有懲罰機制對應,“有獎”哪能沒有“罰”的?任何不受約束的勞動以及任何不能自我控制底線的取酬透支行為,都應該果斷采取“熔斷”機制予以停止。 愛孩子,是讓其長大先成人,而不是“捧在手心是寶、放在外面是草”。如果不想孩子出現如同“爛塘泥、扶不起”的尷尬情況,就讓孩子慢慢愛上家務勞動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