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基于胡希恕經方醫學淺談三二四三辨證法則與應用

     彼案 2021-02-21

    引言:

    我19歲就開始念傷寒,我今年差不多80多了,那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個改變,就讀這個東西,你要不是這個整個看問題,那沒個明白---胡希恕先生

    這個辯證法的宇宙觀,主要地就是教導人們要善于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并根據這種分析,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因此,具體地了解事物矛盾這一個法則,對于我們是非常重要的。---《矛盾論》

    一、胡希恕經方醫學體系簡述

    近日聆聽彭師兄在經方周記中所主講的,關于《三二四三法則暨臨床應用》相關問題,實則是在深入學習胡希恕經方醫學后,從而做出進一步的發揮與細化,臘肉群諸師兄師姐早已踐行多時,今擇以下幾條,以胡希恕經方醫學為始,不揣冒昧,略作探討。

    胡希恕經方醫學即六經八綱與方證辨證之理論體系,其精神實質為于患病人體一般的規律反應上適應整體,講求疾病的通治方法。其過程為先辨六經八綱,繼辨方證,最后求得方證相應以治愈疾病。

    胡希恕經方醫學之所以受莘莘學子喜愛,趨之若鶩的原因,一則驗之臨床,確有效驗,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不是假把式,一試便知。二則作為完善的醫學體系,在學習過程中,我發現胡希恕經方醫學體系,既不是失于實踐流于空泛的唯理論,即教條主義。更不是失于理論指導的經驗論,即經驗主義。而是充滿知行合一,實踐與理論具體統一的唯物辯證法思想。觀《傷寒雜病論》中充滿了辯證思想,而胡希恕先生解讀《傷寒雜病論》,在分析矛盾,解決矛盾、看待內因外因之間的辯證關系、重視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認識實踐與理論之間辯證關系等等方面,同樣是運用了唯物辨證法的眼光看待問題,具有符合事物客觀發展規律的觀點,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正是因為如此,才能使這一體系得到眾多同道堅定的認可,學習與實踐,傳承與發揚。

    但如果抱有唯心主義,或者機械唯物論思想去學習《傷寒論》,只注重表象、外因,只看到事物發展的外部聯系,從而忽略事物發展內在根本原因,或者靜止的、片面的、孤立的、形而上的看待問題,從而忽略事物發展的整體的、聯系的、運動性的話,必然是不科學的,不嚴謹而空洞的。如章太炎先生所云可謂一語中的:“中國醫藥,來自實驗,信而有征,皆合乎科學,中間歷受劫難 ,一為陰陽家言,摻入五行之說,是為一劫,次為道教,摻入仙方丹藥,又一劫;又受佛教及積年神鬼迷信影響;又受理學家玄空推論,深文週內,離疾病愈遠,學說愈空,皆中國醫學之劫難”。

    胡希恕先生于《經方辨證施治概論》中詳細解釋了六經與八綱的概念,同時明確指出,六經來自于八綱,《人民日報》曾經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是解決了歷代醫家缺乏論述的難題。不只如此,《經方辨證施治概論》作為胡希恕經方醫學體系最核心的精要心法,還有諸多著名觀點,如《傷寒論》所代表的經方醫學體系不同于《內經》為代表的醫經體系;六經八綱的實質,六經來自八綱;經方治病依據癥狀反應;辨證施治的實質;經方脈診;方證是六經八綱的繼續,亦即辨證的尖端;原因療法;人體自身中毒為發病的根本原因等等。

    胡希恕先生大作《經方辨證施治概論》開頭篇,就陳述辨證施治的問題,更以“有是證即用是藥”做為簡短精辟總結,通俗的來講,就是該怎么治就怎么治,短短幾個字便能感覺到,胡希恕先生是非常實際的,具體的說,是擁有辨證唯物論世界觀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駁斥牽強附會,掐訣念咒之流弊。

    既然胡希恕先生是用唯物論的哲學思想看待問題的,那么作為學習胡希恕經方醫學的學子們,首先就要學習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兩本哲學著作,即《實踐論》與《矛盾論》,以期進入到胡希恕先生的思維模式之中。

    《矛盾論》云:“矛盾即是運動,即是事物,即是過程,也即是思想。否認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認了一切。這是共通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無論是研究中醫還是其他學科,凡是具有矛盾的事物,都可以運用唯物辯證法分析,基于歷史環境,胡希恕先生如是,我們當亦如是,尋找胡希恕先生的思想來源,就是所謂的工夫在詩外,尋根溯源。

    那么辨證施治的過程是如何的,試從以下幾點分析。

    1、患者從走入診室開始,醫者就已經開始搜集信息,如觀察患者神色面容、精神狀態、形體、步態、氣息、聲音等等方面,其后或查舌、切脈、問診、腹診、查體等等,進一步采集信息,盡可能獲得豐富的客觀材料,這一階段中醫稱之為“收集四診”,收集來的信息也可以稱之為“癥狀反應”。如果以哲學的觀點分析,這屬于感性認識階段,是外在現象的、量變的階段。感性認識是人們進一步認識事物本質和規律所依據的最原始材料,沒有感性認識人們就無法理解客觀世界,即無法認知疾病的本質。此一階段是對于事物的表面的,片面的,外部的聯系的認識,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認識,同時理性認識也依賴于感性認識。

    2、接著醫者開始對患者的四診信息,癥狀反應進行整體的綜合分析,這一步是辨證的階段,如何辨證、辨為何種證取決于醫者的辨證體系,如就胡希恕經方醫學體系來言,即通過癥狀反應來分析患病機體出現的一般規律反應,而這種規律反應實際為六經八綱證。

    胡希恕先生對于患病機體為何出現六經八綱證這樣的規律反應,引用矛盾論的觀點,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即人體抗御疾病機制的內在作用為主,面對外在刺激時,機體抗爭、疏導、修復后所作出的應答反應。

    此時便是理性認識的階段,我們通過全面的感性認識材料,然后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通過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將感性認識材料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等進行加工制作、選擇、構建、形成概念、判斷、推理的理論系統,從而完成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也即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由量變引起質變的階段,而我們所采用的科學的思維方法,便是中醫思維,確切的說是運用經方辨證思維進行分析、總結與歸納,判斷與推理,最后得出結論,是對于癥狀反應的本質更進一步的、深刻的認識。

    3、施治環節,需把理性認識應用于實踐中,通過實踐來檢驗認識和發展理論,這是認識第三階段。即醫者要結合癥狀反應,運用經方醫學理論分析,辨出方藥的適應證,最后求得方證相應。此一步驟便是于患病的一般規律反應的基礎上,適應整體,講究疾病的通治方法,最后具體落實到一張處方后,診療過程才算基本結束,關于方證的重要性,胡希恕先生有云:“中醫治病有無療效,其關鍵就在方證是否辨的準確。”如果對于方證不熟悉,方證辨的不準確,一切都將前功盡棄,功虧一簣,如何做到方證相應具體還要諸多層次,如《經方醫學講義》中所言:“方證相應不僅局限在方與證的相應,同時,藥量、制劑、煎服法以及調護等諸層面,均應與證相應。”

    對于方證相應的認識,馮世綸先生于《探討方證對應之理》有云:“胡希恕先生一生中對方證對應的體悟是‘或有人問,經方雖驗,有和足以應萬變之病?誠然,病證多變,為每證各設一方,即多至千萬數,恐亦難足于用,須知,經方雖少,但類既全而法異各,類者,即為證的類別;法者,即適應證的治方,若醫者于此心中有數,隨證候之出入變化,或加減、合方,自可取用不盡’既道明了方證對應的內涵,又標明了方證對應的具體應用,值得后生細細體悟。”

    近日中華中醫藥雜志刊登了馮世綸先生最新文章,名為《經方辨證依據癥狀反應》,文中以經方發展史、癥狀反應的內涵、病因辨證、依據癥狀反應才能正確指導臨床等幾個層面,對于經方醫學理論進行重點闡述,同時引用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自然規律以及法象思維,意在說明基于人體的自然結構,人體抗病機制祛邪外出的趨勢及狀態,八綱六經治病等皆自然之理。從另外的角度去理解,馮世綸先生便是闡述哲學中的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二者結合從而指導實踐的過程。

    二、三二四三辨證法則

    1、定義

    此法則是先辨六經、繼辨八綱、最后落實方證的具體實施以及細化。它是胡希恕經方醫學的核心,也是步入胡希恕經方醫學體系的便捷法門。

    2、三二四三辨證法則的內容

    三個病位(表、里、半表半里)兩種病性(陰、陽):

    ①、證候以太過之勢集中反應于表,并欲借發汗之機而達到驅邪者,視為表陽證,即太陽病。(*實則攻<汗>之 虛則補之)

    ②、證候以不及之勢集中反應于表,雖欲借發汗之機達到祛邪,但機能出現沉衰,需強壯振奮者,視為表陰證,即少陰病。(*實則攻< 汗>之、寒則熱之)

    ③、證候以太過之勢集中反應于里,且欲借吐、下、清之法而達到祛邪者,視為里陽證,即陽明病。(*熱者寒<清>之、實則<攻》之、實則在里,可吐、可下;據邪之偏于上偏于下及人體反應之勢而定>之為常,虛則補之為變)

    ④、證候以不及之勢集中反應于里,但機能出現沉衰、無法祛邪,治宜溫、補者,視為里陰證,即太陰病。(*以虛則補之、寒者熱<溫>之為常,實則攻<實則在里,可吐、可下;據邪之偏于上偏于下及人體反應之勢而定>之為變)

    ⑤、證候以太過之勢集中反應于半表半里,且臨床不宜汗、吐、下,宜和而清者,視為半表半里陽證,即少陽病。(*虛則補之、熱者寒<清>之;實則攻之為變)

    ⑥、證候以不及之勢集中反應于半表半里,治宜和而清之,但機能出現沉衰,需和、清、溫并施者,視為半表半里陰證,即厥陰病。(*虛則補之、熱者寒<清>之、寒者熱<溫>之)

    仔細推敲彭師兄所講的廣義下六經,實則涵蓋了以下問題:

    ①、病位問題、即不單單要根據脈癥反應集中的部位,還要結合基于人體自然結構,機體抗邪外出的趨勢或途徑。

    ②、強調了脈癥反應的直觀與客觀意義。

    ③、分析機體抗御疾病機制面對刺激后進行的斗爭、疏導、修復等應答反應是較常人太過還是較常人不及,即陰陽之本意。

    ④、糅合六經八綱與八法治則的問題,一目了然。

    ⑤、治法上知常達變。

    四即四種病情:

    彭師兄把陰陽置于病性之下,明確其具有統領的意義,而把寒熱虛實置于病情之下,是陰陽為證反應的具體表現,如果說陰陽是質變,那么寒熱虛實便是量變的范疇,臨床不但要明確其患病反應為太過還是不及,還要通過其具體寒熱虛實反證其陰陽的本質。

    彭師兄在論述寒熱虛實四種病情時,亦學習胡希恕先生辯證唯物論思想進行逐一闡述,其中最具鮮明的特點是運用矛盾的相對性思維思考問題。

    如相對少陰病來說,麻黃湯、桂枝湯皆表陽熱實證,但二方相對,前者為表陽熱實證,后者為表陽熱虛證。如相對太陽病來說,桂枝加附子湯與麻黃附子甘草湯皆表陰虛寒證,但二者相對,前者為表陰虛寒證,后者為表陰實寒證;如相對里陽證來說,白虎湯與承氣湯皆里陽熱實證,但相對有無實邪相結合,前者為里陽虛熱證,后者為里陽實熱證。

    正所謂沒有惡就沒有善,沒有大就沒有小,沒有是就沒有非,高矮胖瘦,薄厚黑白,矛盾中的個體都具有獨特性與相對性,沒有特指參照物,那另一半無從談起。明白相對概念,便不會執著于梔子豉湯與酸棗仁湯皆稱虛煩為何故,參照不同罷了。

    三即三種逆亂:

    三者多也,非僅限三種,取其三生萬物之意。彭師兄對于三種逆亂的論述,是在《經方辨證施治概論》的基礎上進行補充發揮,既明確三毒為機體自身中毒,減弱抗病機能從而導致患病的根本原因。同時說明要以機體與氣血津食等自身中毒、時間、地域,等諸多綜合因素斗爭后出現的癥狀反應為準,即刻下癥狀反應。換言之,刻下的癥狀反應是各種因素相互影響斗爭后的結果。

    我們不單單要重視六經八綱,同時也注重病因辨證,此種病因而非教材中的病因,而是氣、血、津、食的逆亂后,機體產生了不同的病理產物,同時反作用于人體后,機體產生了怎樣的癥狀反應。

    彭師兄的此番論述,同樣是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眼光看問題,既肯定了事物發展的內因,同時也說明了外因對于內因起的反作用,正是因為二者相互影響,才出現當前的結果,即癥狀反應。唯物辯證法主張事物因內部矛盾引起發展,但是唯物辯證法并不排除外部原因,因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也就是說,每一事物都處于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交互作用之中,它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都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3、三二四三辨證法則的步驟

    胡希恕先生提出六經八綱的辨證順序,書中雖早已言明,只是初學者視而不見,沒有仔細深究,同時容易陷入以寒熱虛實定陰陽的迷霧中。胡老云:“但辨證宜從六經始(因其有實形)。《傷寒論》以六經分篇,就是這個道理。六經既辨,則表里分而陰陽判,然后再進行寒熱虛實的分析,以明確陰陽為證的實質。至此則六經八綱俱無隱情了,是自然而然的辨證順序也。”

    用彭師兄梳理后的三二四三法則(病位、病性、病情、三種逆亂)去看待這段話,更加清晰,即六經的分類,有表里陰陽即可,這一步,六經辨證過程已經結束。如表陽證為太陽病、里陽證為陽明病等等,但只辨出六經是無法指導用方的,此時就要進行寒熱虛實(剩余四綱)的分析,以明確陰陽的實質,到這一步,是具體陰陽為證反應的具體量化與類比,為指導方證而辨。如病位在表,病性為陽,為表陽證,即太陽病。(先辨病位,繼辨病性,或者先辨病性,繼辨病位,皆可,視自己喜好與實際而定)接著病情為熱為虛,即表陽虛熱證,自然而然辨到桂枝類方上面,但具體為哪種方,還要與癥狀反應合參。如胡希恕先生所說,至此則六經八綱俱無隱情了,是自然而然的辨證順序也。

    《胡希恕傷寒論講座》中多處講到辨證順序問題,我們都讀過但容易輕視,彭師兄領悟三二四三辨證法則,皆來源于胡希恕先生思想,雖名稱不同,但辨證步驟如出一轍,如書中云:“所以他這個書啊,據我的觀察,他是先有這六個基本類型兒。這個類型兒也是來自于八綱,就是八綱。在這個類型上是‘表里陰陽’具備了,他再辨‘寒熱虛實’,這個書也確實這樣子。你們好好看看就是啊,再辨‘寒熱虛實’最后辨到方證。”

    “所以他這個辨證啊,在這一個書是這樣子,先辨六經,六經他是六個固定的類型了,然后再分析寒熱虛實,在這一個時候,這個當大夫要是看病看到這兒呀,心里就有數了,啊,他知道用哪一種法則來治療這個病,應該用什么方藥?他還要進一步追,那就是辨方證了。”

    三、運用三二四三辨證法則解案與應用

    1、解案的意義

    醫案之重,前賢多有論述,如《宋元明清名醫類案》引章太炎先生言曰“中醫之成績,醫案最著。學者欲求前人之經驗所得,讀醫案最有線索可尋,循此專研,事半功倍。”章公弟子徐衡之又云:“研究中醫之步驟,初則讀書博采,繼則臨診實驗,兩者兼重,不可偏廢。醫案者,古人讀書臨診之心血結晶,研究中醫者所必讀也。”清代周學海先生有云:“宋以后醫術,唯醫案最好看,不似注釋古書之穿鑿也。每部醫案中,必有一生最得力處,潛心研究,最能汲取眾家之所長。”章次公先生云:“醫案在治療學上,居重要之地位,足以啟發學者之性靈,為施治時變化無方之張本。”

    對于醫案的學習意義,彭師兄非常重視,視為學習《傷寒雜病論》之重要途徑之一,同時彭師兄謹遵當年馮老“傳、幫、帶、教”之教誨,由此創建臘肉群,化身為橋,渡一切可渡之人。群內所有人不論職稱高低,不論出名與否,全員解醫案之本意,旨在用胡希恕經方醫學體系為指導理論,以醫案為為切入點,深入挖掘前輩留下的寶貴財富,深刻學習仲圣《傷寒雜病論》,或與醫家辨證體系有別,但若與三二四三法則去衡量、揣摩、分析,糾偏,如此各家經驗,皆可兼收并蓄,為我所用。框架既定,血肉未豐,選擇醫案要遵循先易后難、層層深入、由點及面的原則(以胡馮二老醫案為主,旁兼各家),逐漸在辨證框架中填充血肉,但也要避免過猶不及,欲速則不達之弊。用彭師兄的話來講便是“小鮮肉”要用小火慢慢的熏,直至通過解案,在彭師兄問難,互相啟發、互相學習之后,逐步熏成一塊“老臘肉”。試想,若解一案,便有的放矢,復習一遍相關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若每年解三百案,會有怎樣的進步呢?若解兩年,三年呢……

    同時臘肉群有幾條紅線群規,可謂嚴苛,諸師兄師姐不敢逾越,如只懟不捧,防止捧殺,主張互相問難;只運用六經八綱方證理論解案,保證理論統一性;三日不解案,清退出群,有事提前請假;人命比金子貴重,三思而慎行,買定離手,藥已入喉,生死已定……

    解案的過程是痛并快樂著的,如在某一則醫案中包含了《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很多知識點,需橫向對比,縱向參考,反復印證等等,解案后更需回顧總結、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有師兄感慨,解一則醫案,為保嚴謹而冥思苦想,書桌鋪陳各種書籍,互相印證;更有其中受益者,體系越來越完善,臨床效果越來越好,分享自己驗案;還有師兄言稱,前幾日前剛解過某案,無獨有偶,今天便遇到相同問題的患者,則事半功倍,可謂苦心人天不負,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之人。

    2、解案分析與應用

    ①、解案分析

    2021 0106日解案作業

    王某,男,36歲。自訴胸中發滿,有時憋悶難忍甚或疼痛。每逢冬季則發作更甚,兼見咳嗽,氣短,四肢不溫,畏惡風寒等癥。脈來弦緩,舌苔色白。

    淺析:

    從患者整體脈癥反應來看,為沉衰不足,陰之屬,排除三陽證。無寒熱錯雜或上熱下寒,二便無異常,舌苔色白,病邪不深,知機體無欲自半表半里亦于里而達到祛邪,唯有表陰證。

    即“證候以不及之勢集中反應于表,雖欲借發汗之機達到祛邪,但機能出現沉衰,需強壯振奮者,視為表陰證,即少陰病。”

    患者胸滿,憋悶難忍(胸滿甚)偶痛,遇冬季(寒冷條件下)加重,伴見咳嗽氣短,四逆,無熱畏寒,脈弦緩:津液虛而脈緩,脈拘急身體疼痛而見脈弦,無熱畏寒,四逆為機能不足,表現消極沉衰,無法溫煦機體所致,與太陽證蓄熱充足而導致的溫差,從而導致惡寒,有天壤之別。故雖然有津液上沖救表的表現,卻無法得到汗出而解除疾病。治宜因勢利導,順應機體抗病趨勢。法當健胃生津,強壯振奮機能以解表,與桂枝加附子湯。但因機體上沖救表之勢劇烈,胸滿痛甚,去有微下之性,不利于解表之芍藥,加強解表之力。

    綜合以上,整理如下:

    (三)病位:表

    (二)病性:陰

    (四)病情:寒虛

    (三)三毒:無

    八法:汗法 溫法 補法

    六經:少陰

    方證: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方藥:桂枝10 生姜15 大棗20 甘草6 附子10

    條文:21、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22、若微、惡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結果:五劑胸滿,氣短諸癥皆愈。出自劉渡舟先生《經方臨證指南》

    ②、個人應用

    好友之女,13歲。時間:2020 1224 

    主訴:劍突下胃脘拘攣痛半年余

    刻下癥:近日鼻塞,干咳,咽中有痰,咳之不爽。晨起惡心,偶吐。胃脘拘攣痛,不拒按。有汗,汗后無惡寒,白天上課教室熱,脫了衣服又覺得冷。口中和,小便可。大便素一日自行,干稀正常,但最近大便3-4天一行,質地無正常。舌質紅,苔白微膩,網診無脈象。

    淺析:

    觀患者整體癥狀反應為機能太過的表現,病在陽,排除三陰證。

    患者鼻塞,汗出惡寒(東北教室溫度高,即使脫掉外套也不會有惡寒之感覺)口中和(無口干咽干口苦等癥,排除少陽證)小便顏色正常,知病在表,機體欲借發汗的轉機,自體表以解除疾病,但限于良能不足,雖得汗出,未解除的形象。

    剩余癥狀顯然不完全是表證問題,大便近日3-4天一行,雖質地正常,但舌質紅,表熱有入里之勢,但熱證有輕重緩急之分,刻下雖有里熱,但不重。

    其舌苔白膩,咽中有痰,咳嗽,晨起偶吐:表證氣上沖而救表時,也會產生咳嗽,或者吐。刻下癥狀反應已有痰飲問題,為機體自身中毒,痰飲上逆而嘔咳,同時機體欲通過咳嗽的方式,祛邪外出。

    故與桂枝湯內健津液,外和榮衛,助機體上沖之勢而解肌,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增小大黃之“芍藥”以瀉代清,照顧輕微里熱的問題,且和血緩解胃脘痙攣。合小半夏湯、桔梗湯,降逆化飲,溫中止嘔,排膿利咽。加厚樸、杏仁,加強止咳化飲的力量,隨證治之。

    綜合以上,整理如下:

    (三)病位:表、里

    (二)病性:陽、陽

    (四)病情:熱虛 熱虛

    (三)三毒:痰飲

    六經:太陽陽明

    八法:汗法 補法 溫法 清法

    方證:桂枝加芍藥湯加半夏、厚樸、桔梗、杏仁

    方藥:桂枝10 白芍30 炙甘草6 生姜15 大棗20

    姜半夏15 杏仁10 厚樸10 桔梗10

    五劑水煎服,輔汗法。

    結果:服藥第二天問診,胃脘痛已減,咳嗽減,五劑后略有清涕,其他癥已,大便如常。未開藥,囑清淡飲食,候機體正氣來復。

    四、自問自答

    或問:彭師兄提出的三二四三辨證法則與胡希恕經方醫學的關系是什么?

    答曰:此三二四三辨證法則,是彭師兄通過多年學習胡老《經方辨證施治概論》與反復聆聽胡老講座后,高度凝練胡老學術思想,結合臨床與實際從而進一步的細化與補充,適用于初學者更快捷的走進胡希恕經方醫學體系大門,同時也可幫助學習胡希恕經方醫學體系的同道突破瓶頸,達到更高的境地。

    或問:胡希恕經方醫學體系是真理嗎?

    答曰:根據《實踐論》有關真理的闡述,由于人類的實踐水平和實踐范圍,人類的認知能力都是不斷發展著的,因而真理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是永恒地、無限地、無條件地發展的,所以是相對的,同時它必然包含著與客觀對象本質和規律相一致,并且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內容,故而又是絕對的。

    胡希恕經方醫學體系的完善,不是一代人的努力,是有傳承與發展的,馮老先生、段老先生、陳老先生等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故后學者當飲水思源,尊師重道,感念前輩之功德,銘記于心。

    如上天假借胡老幾十年,胡老依然會醉心學術與實踐之中,發揚光大,從而使理論趨向于更加完美,而后學者已經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更不應該故步自封,淺嘗輒止,而要學習胡老馮老等前輩那般刻苦學習,不斷進取、鍥而不舍的精神,只有勇敢探索后才能不斷的提升自己,容不得半分懈怠,所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對于這種不斷進取,積極探索、趨向完美的精神,《實踐論》早已闡明實質,即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知,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致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行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

    或問:三二四三辨證法則是終點嗎?

    答曰:肯定不是。對于此觀點,彭師兄早已言明,三二四三”不是辨證的結束,只是個開始。雖然是辨證的基礎,并且于此基礎上亦可制定施治的準則,但若說臨證的實際應用,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接下來還有最尖端的方證辨證。不注重方證的對應性,只能了解治療的方向和前提,而不能落實到適應整體的具體的適證方劑上,則治療仍有盲目性、仍然沒有落到實處。療效必然大打折扣 甚至無效。 當然,不辨六經,不明病理機制,連病位和病性的陰陽都搞不清楚,想開出適證有效的方劑,必然也失之空泛、更加盲目,所以兩者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是辯證統一的。據我所知,限于講課內容與時間所限,方證辨證的內容還沒來得及展開,希望以后彭師兄會再次講授。

    或問:彭師兄是學醫之初就運用三二四三作為辨證法則嗎?

    答曰:非也。彭師兄的學習心路歷程經過了“683”“643”“83”“3243”等階段,在每一個階段里摸爬滾打,反復驗證,到目前確立了“3243”的法則與步驟,示人以規矩準繩,已錘煉、深究、運用多時,同時在臘肉解案群中備受師兄師姐們的推崇與喜歡,并且應用于實踐之中,得心應手,有法可依。我相信彭師兄并不滿足于此,必然在繼續深入學習后產生新的思路,彼時師兄有更進一步的闡述,我也不覺得驚奇。彭師兄時時以胡老幾十年的學習精神自勉,不斷進步,自我問難。我每有所悟,自以為有所進步時,空暇之時向彭師兄請教,都能清晰感知師兄又在更高的層面引導,令我不禁羞赧汗顏,只好繼續埋頭啃書。

    或問:每日解案對中醫臨床水平有多少提高?

    答曰:用臘肉群栗師姐的話說:“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或問:解案過程中除了以上(病位、病性、病情、三毒、六經、八法、方證、條文)還有其他步驟嗎?

    答曰:有,還可以加上方解、方鑒、方機、藥證等,限于篇幅,未加說明。有志于此,欲做到精細辨證者,可試之。

    或問:除了解案之外,咱們初學者如何學習傷寒論?怎樣才能跟得上老師們的腳步?

    答曰:這是個大話題,可能每個心中,都有不同的學習觀點與方式。作為初學者,個人淺見是,看看老先生們都是如何做的。如馮世綸先生、段治鈞先生、張長恩先生、陳雁黎先生是以何種方式學習胡希恕先生,從而達到今天之成就的,在諸位老先生的著作中可見一斑。我們照著先生們的路,自己再走一遍、兩遍、三遍、四遍、無數遍,堅持以胡希恕經方醫學為指導思想,進行類經學習、方證、類方、類癥、藥證、脈學、常見病診療……最后嘗試自己注解傷寒論,細玩條文,循環幾次直至無數次以后,必有所得,所謂不瘋魔不成活吧。這個過程可能要持續很久,如引言所提,胡希恕先生于此,深研一生。

    五、總結

    彭師兄手不釋卷,深入學習胡希恕經方醫學體系,總結三二四三辨證法則是先辨六經、繼辨八綱、最后落實方證的具體實施以及細化。它是胡希恕經方醫學的核心,也是步入胡希恕經方醫學體系的便捷法門。且無論解案與應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更是以此法則為學習胡希恕經方醫學之切入點,探討愈病之理、發病之本、體會因勢利導、整體辯證看待《傷寒雜病論》中的問題等等,指明方向,免其泛覽,如同章太炎先生所云:“從來提倡學術者,但指人方向,使人不迷,開通道路,使人得入而已”。

    在課件總結的部分,彭師兄將其法則精要,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全景呈現,秩序了然,炳如觀火,可見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重要性。以此圖與胡希恕先生《經方辨證施治概論》互參細玩,有云開見月之感。不僅如此,彭師兄在胡希恕經方醫學公眾號內,有許多文章,非常值得一讀,如率先提出病理因素不可歸經的問題,影響漸廣且逐漸被同道肯定與發揮。

    值得注意的是,彭師兄引用陸淵雷先生之語:“學問與日俱進,今以為是者,安知他日不以為非?訂正甯有止境。”足以說明彭師兄的學習認識在不斷自我完善、提高之中,我輩初學者要學習借鑒三二四三辨證法則,更要學習師兄求學若渴的精神,刻苦鉆研,不斷充實與完善自己辨證體系。

    以上,是我對于胡希恕經方醫學與三二四三辨證法則的一點點學習體會與嘗試應用,由于自身認知淺薄,初學未深,多有粗鄙管窺之見,愿諸師教誨,多多指教,不勝感激。

    最后以馮老之語與諸君共勉,做一代經方傳人。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国语对白| 亚洲图片自拍偷图区| 丁香五月婷激情综合第九色| 亚洲AV午夜成人无码电影|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主页|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网禁呦|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二区芒果视频 | 成年视频人免费网站动漫在线 |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V欧美V中文在线| 特级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 香港日本三级亚洲三级| 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av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网站|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国产| 欧美XXXX黑人又粗又长| 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无码专区| 国产永久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日韩| 国产精品点击进入在线影院高清| 成人一区二区不卡国产| 欧洲精品久久久AV无码电影|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 亚洲A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福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无码| 欧美极品色午夜在线视频|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A毛片毛片看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爽|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 | 日韩精品区一区二区三vr|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国产啪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尤物|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日本高清视频色欧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