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戰國時期楚國祖先的來歷,史記中用了一句非常明確的話描述:
這說的是:楚國的祖先是五帝之一的顓頊 (zhuān Xū),顓頊號高陽氏,是上古時期華夏部落聯盟的首領,顓頊是黃帝兒子昌意的兒子,也就是黃帝的孫子,黃帝就是炎黃二帝中的黃帝,華夏的人文始祖,這一記載從根本說明楚國的祖先是華夏族。 那么從五帝之一的顓頊是如何過渡到楚國的呢? 那就得先說說楚國祖先的世系是如何傳承的,對此,史記也有明確的記載,顓頊生了個兒子叫稱,稱生了個兒子叫卷章,卷章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重黎,一個叫吳回,重黎因為善于用火和保存火種,成為后來的五帝之一帝嚳(kù)高辛氏的火正,所謂火正就是上古時期的一個官職,主要負責用火和保存火種,也就是后來的火神,也可以稱為祝融。 重黎討伐共工氏不力,被帝嚳所殺,然后重黎的弟弟吳回就被任命為火正,當時的官職是世襲的,所以吳回的后人世世代代被封為火正,也被賜予祝融的稱號,吳回生了個兒子叫陸終,陸終生了六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昆吾,次子參胡,三子彭祖,四子會人,五子曹姓,六子季連。 季連姓羋,他就是楚國王族的祖先。周文王時期,季邊的后代有一支叫鬻(yù)熊,因為在中原地區受到排斥和打擊,輾轉到了荊山一帶,荊山也就是今天湖北省境內的荊山,位于漢水以西,長江以北,這里還是蠻族生活的區域,活躍著眾多的蠻族,是華夏族與蠻族雜居的地方。 鬻熊投靠了周文王,協助周文王父子兩代人滅亡了商紂王,鬻熊生了個兒子叫熊麗,熊麗生了個兒子叫熊狂,熊狂生了個兒子叫熊繹,熊繹因為幫助了避難到荊山的周公,再加上鬻熊曾經幫助過周文王,所以,周公回朝后建議周成王分封熊繹為諸侯,所以熊繹就被周成王分封為子爵,有五十里的封地,定都丹陽。 從熊繹開始算起,楚國就算正式立國了,并且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認,楚國正式立國的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1042年~公元前1021年之間,也就是西周初期周成王執政期間,一直到公元前223年被秦國所滅,楚國一共存在了800多年。 楚國最初是一個50里地的子爵國,但在幾百年的發展歷程中,滅亡了61個諸侯國,一躍成為天下最大的諸侯國,橫跨整個長江流域,楚國鼎盛時期的疆土北至河南中部及山東南部,南到湖南中部及江浙一帶,東至大海,西到巴蜀,巔峰時期的國土面積超過了150萬平方公里。 但是,楚國的疆土最初并不是楚國人的,而是很多諸侯國以及南方的蠻族共同擁有,楚國是一步一步依靠戰爭滅亡其他諸侯國,楚國所滅亡的諸侯國包括權國、申國、羅國、鄧國、隨國、魯國、越國等,其中姬姓諸侯國就有11個,這是周朝的宗親諸侯國,姒姓諸侯國2個,這是夏朝的宗親諸侯國,子姓諸侯國2個,這是商朝的宗親諸侯國。 除此之外,楚國內部確實有大量的蠻族被納入,長江以南在堯舜禹時期是屬于三苗部落的,三苗部落屬于蚩尤九黎族部落,蚩尤戰敗后,一部分部落融入華夏,另一部分遠離華夏來到了長江以南,被稱為蠻族,西周時期,南方主要有揚越,周昭王曾經三次南征荊蠻,這里的荊蠻不是楚國,而是揚越這樣的蠻族。 到楚武王時期,楚國大力攻打荊蠻,收復了諸多蠻族,楚莊王時期,蠻人在庸國人的率領下聯合濮族、蠻族背叛楚國,但被楚國打敗,隨即蠻族都投靠了楚國,成為楚人,而這些蠻族成為楚人之后都被楚國特有的華夏文化所同化,楚悼王時期,任用吳起變法,楚國強大起來后,又攻取了南蠻,打下了洞庭,一直打到了蒼梧,這里是廣西與湖南的交界處。
左傳和國語中都記載了楚國攻打蠻族,之后以華夏文化同化了蠻族,所以楚人之中有為數不少華夏化的蠻族,經過楚國幾百年的同化,與華夏基本上沒啥區別,但是楚國文化跟中原諸侯也是有區別的,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了中原,比如楚國的音樂就超過了中原。 楚國嚴格來說,是一部分華夏人到南蠻之地創業,成功地建立了一個地跨數千里的超級大國,由于楚國擴張很快,所以楚國內部的組成是非常復雜的,楚國是以華夏族為統治階層,以華夏人和華夏化的蠻族為主,蠻族也分為蠻族、濮族、巴族三個民族,甚至更多,成立的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比如在楚國占據貴族地位的屈、景、昭三家就是楚國王族的旁支,楚國所有的重要職務基本上是這三家擔任的,除此之外,楚國還有項燕這樣的貴族,項燕的祖先是周朝分封的諸侯國項國的王族后裔,項國的位置在今天的河南省沈丘縣與項城市之間,是一個很小的諸侯國,因為封地在項,所以以地名為姓。 項國后來被魯國所滅亡,而魯國后來又被楚國所滅亡,所以項國王族也成為了楚國的貴族,項燕是楚國末年的名將,公元前225年,秦將李信率領20萬大軍攻楚,被項燕聯合呂平君熊啟打敗,之后,秦國名將王翦率領60萬大軍伐楚,項燕不敵,戰敗被殺,隨后楚國就滅亡了。 十幾年之后,項燕的兒子項梁與孫子項羽以及項氏族人一起起兵反秦,項梁戰死后,項羽成為反秦義軍的首領,被楚懷王封為魯公,封地在原來的魯地,項羽被殺之后,只有他封地魯地的民眾抵抗漢軍最激烈,這說明魯地民眾忠于項羽,而項羽的祖先項國王室就是被魯國吞并的,項國也并入魯國,所以項羽也是華夏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