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常被看作是一個沉重的字眼。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看到有誰一個人吃飯、逛街、看電影,其孤獨的身影就會被凸顯出來,我們在潛意識里也會把這個人貼上反常、不被人接受的標簽。 以至于孤獨成了空虛寂寞、無依無靠、心情郁結等情緒和狀態的代名詞——潛臺詞是,孤獨者的生活,令人同情。 獨處這種情況在當下是如此普遍,獨居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他們習慣于一個人租房、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在家做飯、邊吃零食邊追劇、一個人泡咖啡館…… 那些喜歡獨自生活的人,真的孤獨嗎?也許是時候拋開對孤獨的刻板印象了。 偏愛獨處的人一定孤獨嗎? 很多人一個人的時候其實很自在,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會受外界干擾。 他們與其參加一些無意義的社交活動,更愿意自己單獨待著。 而外人又憑什么覺得他們孤獨呢?這份“孤獨”其實是我們的潛意識里強加給他們的。 這種簡單粗暴關于孤獨的假設其實充斥在每天的生活中。 例如,我們難以相信某位朋友是真心喜歡并且享受一個人生活,完全不想談戀愛;難以相信某位同事是真的愿意單獨工作、不喜歡參加飯局。 渴望獨處生活的人常常會遭受來自他人的誤解。因為在有些人看來,那種生活是令人畏懼且孤獨的。 但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那么一類人,他們非常享受獨處,他們充分享受著午后的寧靜時光,愜意地躺在沙發上,任自己沉浸在書中。 他們獨自漫步于春日的樹林中,聆聽枝葉間微風低吟,然后在人流如織的餐廳里獨享美食帶來的樂趣,并且在與自己為伴的過程中,獲得了真正的滿足感。 別把寂寞和孤獨混為一談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對于偏愛獨處的人第一印象可能是:他們十分內向或者害羞,長時間處于孤獨狀態可能還會感到寂寞。 但研究表明,情況并非如此。 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的心理學家在2017年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發表在期刊《個性與個體差異》上的研究結果表明,享受獨處的并非全是內向者,有些外向者也會傾向于選擇獨處。 研究人員認為,對于在生活中有獨處需求的人,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類是出于與羞怯性格相關的恐懼或焦慮而選擇獨處的人;一類是出于對社交的厭惡而選擇獨處的人;最后一類是單純出于他們并不覺得獨處有什么可怕的人。 對于上述第三類人而言,獨處令他們體驗到了更積極的想法、感受,并且擁有了更強的創造力。但在現代社會,獨處卻常常被人們認為是一種需要盡量避免的狀態。 一個人的時候,你能分清自己是感到孤獨還是寂寞嗎? 寂寞與孤獨常常被混為一談,但這種做法實在錯得離譜。寂寞與憂郁相伴而生,甚至會對人造成傷害,孤獨卻與此剛好相反。 對于那些偏愛獨處的人而言,獨處的時光才是保障個人幸福、健康的自尊心、情緒的恢復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先決條件。 另外,獨處還可以幫助你直面內心,梳理自己的想法、情感等等。獨處同樣與增強幸福感、釋放壓力緊密相關,并有益于我們與他人經營一段更強大、更健康的關系。 高質量的獨處,從建立邊界感開始 生在這個依賴屏幕生活的快節奏時代,獨處是生活的常態。 根據貝殼找房和珍愛網聯合發布的《90后獨居青年生活真相》的調查里,有近8成的90后有過獨居經歷,平均獨居時長2.2年,而且他們獨居的前三個首要原因為單身、享受自由、異地工作,其中有4成的獨居青年表示幸福感勝過孤獨感。 我們總有不得不面對孤獨的時候,可能是我們主動選擇的孤獨,也可能是被動的孤獨。 盡管獨處會讓我們在某些時刻感到幸福,那也是建立在高質量的獨處之上,而不是追劇、打游戲和吃外賣,從社交網絡上吸取碎片化信息所帶來的短暫快感。 我們該如何應對孤獨?什么才算高質量的獨處? 有人說,孤獨就是和自己在一起。但著名心理學家李松蔚認為,“能和自己在一起,以沉靜的方式體味孤獨,也是一種幸運。難的是找不到自己,沒有人陪伴的同時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為了抵抗孤獨,我們會拼命找尋盟友。但盟友并不能幫我們解決實質性問題,我們需要的是勇氣。 “當我們沒有了勇氣,覺得內心沒有了力量和方向時,才會感覺孤獨。當我們和自己重新連接,找到內心的光的時候,哪怕我們孤身一人,也不再感到孤獨”。 如果你發現獨處能讓自己更好地積蓄能量,參加社交反而是種消耗,那就需要無懼他人的不解,勇敢確立好自己與他人的邊界,專門留出獨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為自己打造安靜的環境和適當的獨處空間。 如果下班后你想要拒絕同事的小聚,不要因為害怕冒犯而選擇逃避或者無視別人的邀請。無論你最終決定是否出席,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真誠,充滿溫情。 你可以嘗試表達:“非常感謝你想著我,但我這周簡直要忙死了,晚上實在想好好休息一下?!?/p> 如果不得不出席某一活動,那么就盡量在特定的時間提前離開??梢栽诨顒娱_始之前將打算提前離開的想法告訴朋友或者家人。這一舉動有助于設定期望值,一旦意識到自己不必待到最后,就可以毫無心理負擔地提早離開。 對那些在獨處時感到最為快樂的人而言,孤獨有助于建立他們所擁有的最好的人際關系——和自己之間的關系。 在關鍵時刻能夠毫無負擔地說“不”,對你的信心以及好心情有著極為深遠的積極影響。 由此,得以在自己的空間中完全享受自己的陪伴,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而不必對他人感到抱歉。 在適當的情況下,很多人都能培養并提高自身享受孤獨的能力,并從中獲益良多——無論是花一晚上讀本好書,給自己做一頓晚餐,還是到公園安靜地散會步,或是漫步于美術館之中。 嘗試享受積極的孤獨吧,放松下來,釋放生活中的壓力,與自身的思想和情感重新建立聯結。準備好重新開啟一段旅程。 MOOK書《呼吸》這一期的主題是“孤獨”,幫助我們直面對孤獨的恐懼,學會與自己相處。 畢竟在這智能化、碎片化的時代,我們少有機會能放慢腳步,去關照自己的內心。但其實我們更渴望在某一時刻不受任何外界和手機信息的干擾,僅僅是安靜待著什么也不干。 本文部分內容源自《呼吸.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 -End- 編輯:Yoyo 2021.2.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