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學期開始,長沙市3-6年級增加“人工智能教育”課程
開設AI課 培養小創客
-
育英西垅小學學生正在合作編程。照片由學校提供
長沙晚報3月4日訊(全媒體記者 岳霞 通訊員 徐巧萍)“今天我們學習用克隆模塊,做出《螞蟻搬家》,同學們想想,大自然里還有哪些現象可以用克隆模塊制作呢?”4日上午,芙蓉區育英西垅小學周蓉老師,開始了新學期的第一堂人工智能課教學。今年春季學期開始,長沙市3-6年級增加“人工智能教育”課程,7-9年級增加“編程教育”課程,人工智能教育課程已進入課表。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人工智能教育早在長沙學校已經打下良好基礎,深受學生喜愛。
人工智能課學生很積極
開學第一課,芙蓉區東茅街小學信息教師劉歡心情舒暢——14位校友捐贈的新機房成為了新學期孩子們收到的最驚喜的禮物。學生在新課程上表現得十分積極,不少學生表示這是令人難忘的“第一課”。“學生的積極表現讓我在課堂中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劉歡為好的教學效果很是開心。
在學校的創客第八空間,育英西垅小學五年級的程子漾和小伙伴王晶亮正在蔣婷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編程小汽車遇到障礙后自動后退轉彎。這是在課堂外對人工智能感興趣的學生“加餐”,今年每個班一半以上的學生報了人工智能的課外興趣小組,編程社團課也成了“香餑餑”。
學校六二班的史穆宸同學告訴記者,每天完成家庭作業后,自己會另外花3個多小時學習編程,“不是爸爸媽媽逼的,是我自己很感興趣。”這個在學校詩詞達人賽拿到冠軍的小姑娘,已經拿到全國小學計算機奧賽三等獎。
信息老師迎來教學春天
周蓉老師2015年從湖南師大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碩士畢業后,到育英西垅小學任教,親身體驗了從“邊緣化”老師,到“占了C位”的轉變。
周蓉說,求職時自己已經做好了心理建設,“以后在學校里可能就是一個'工具人’。”2016年底,育英西垅小學啟動了“創客”教育,2019年人工智能教育正式進入課表。周蓉表示,不僅是學校的重視,外部的教育環境也有了很多變化,“省市甚至國家層面的關于信息科的賽課比賽多了,對老師的培養更重視了,讓老師有了教研探討氛圍。”2017年周蓉參加長沙市首屆創客教育教學競賽獲得一等獎,在長沙市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比賽中也獲得一等獎。
學校在設置課程時,也更加系統成熟。育英西垅小學校長劉萍介紹,今年學校繼續通過“課程資源、創客空間、創客師資、創客活動”等方面來持續推進學校人工智能課程,“構建學校AI教育的空間—資源—課程—文化四級培育體系。”
師資亟待“升級”
湯金濤是芙蓉區信息技術學科帶頭人、兼職教研員,也是湖南省教育學會創客教育中心常務理事,他表示,人工智能課與傳統的信息課主要區別有兩點:信息技術課已經有比較成熟的體系,人工智能課程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沒有統一的課程標準,各個學校實施起來差異較大;信息課主要是傳統應用軟件的學習,而人工智能課程側重于人工智能方面的應用和計算思維的培養。
據介紹,目前人工智能授課老師基本來自各學校的信息老師團隊,老師面臨著知識的更新和升級。
因為在人工智能教育領域探索多年,且是全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試點學校,長塘里小學校長肖陳慧介紹,該校的人工智能教師由學校培養培訓,由信息老師和有興趣有潛力的老師,比如數學老師、科學老師擔任人工智能課專任教師。該校2020年已送3人參加全國人工智能教育培訓。
長沙市教育局基教處處長肖碧芳介紹,目前長沙市正加大對人工智能教課老師的培訓力度,“下周開始我們就會啟動對全市人工智能教師的培訓。”
“新學期,新課程”系列報道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