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乳制品競爭格局(深度分析)來自十年財務自由之路的雪球原創專欄2021-3-10 伊利股份之前路演已經講過,有粉絲想看文字版,最近才有時間整理,全文 2500 字左右。 本文從國內乳制品市場空間、乳制品競爭格局以及伊利未來戰略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希望對關注伊利的粉絲有一定幫助。 伊利是一個非常穩健的乳制品公司,不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最近幾年都一直維持在非常穩定的增速區間,近5年營收復合增長率為10.6%,凈利復合增長率為10.8%,ROE也常年保持在25%左右,是A股中典型的白馬股,具有很強的投資性。 從整個行業規模看,伊利已經連續六年蟬聯亞洲乳業第一,是我國規模最大、產品線最全的乳制品企業,與蒙牛稱霸乳制品市場。如此優秀的伊利能否在未來再創佳績,繼續蟬聯亞洲乳業第一的寶座呢? 下面主要從3個方面對伊利股份進行分析,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可參照的依據。 一、國內乳制品市場空間(1)乳制品行業進入成熟期 乳制品行業規模自2015年后整體增速放緩,逐步進入成熟期。根據歐睿數據顯示,20世紀初至2014年乳制品經歷了量價齊升的高速發展期,2009-2014年行業規模CAGR達14%,2018年乳制品增速放緩,不足5%,整體來看,乳制品行業已逐步進入成熟期。 (2)乳制品細分子行業處于不同增長階段 從品類發展角度看,細分子行業處于不同的增長階段。據統計,我國乳制品消費市場最大的細分領域是酸奶,占比35.6%,其次是常溫奶,占比22.4%。 從增長態勢看,常溫奶增速放緩,2014-2019年的CAGR僅為3.3%,且增速不斷下降;低溫奶呈現較好的增長態勢,2014-2019年的CAGR達到9.2%,且仍在加速;在奶粉消費市場,嬰幼兒奶粉占據絕對主導地位,2014-2019年的CAGR達到9.8%;奶酪是增速最快的領域,2015-2019年的CAGR高達16%。 (3)國內人均乳制品消費具有較大潛力 從全球乳制品人均消費價格看,我國仍然具有較大消費潛力。2019年我國乳制品人均消費價格為44.5美元,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5.3美元,甚至不到南非的一半,和日本的174.1相比更是相差甚遠。 在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的中國,大家對于健康的關注越來越多,奶制品是公認的具有營養價值且健康的食品,我國的消費市場龐大,未來有較大的空間。 二、乳制品競爭格局(1)常溫奶伊利持續領跑 常溫奶領域伊利已經連續領跑多年,行業第一的地位短期很難被撼動。2020年一季度伊利和蒙牛的市占率分別達到38.5%和28.2%。 (2)低溫奶 低溫奶因為技術問題以及運輸條件的限制,并未出現超級統治者,區域性品牌更強勢,因此呈現出比較分散的競爭格局。其中市占率比較高的主要是三元和光明。在低溫奶領域,伊利的主要戰略是卡位。 (3)奶粉 我國奶粉市場上外資品牌仍占據較大市場份額,但國產品牌市占率在逐漸提升,2019年達到49%。目前外資龍頭惠氏占據主導地位,市占率9%左右,其次是達能和雅培,而飛鶴領跑國產品牌,市占率為7%左右,其次是伊利和君樂寶。 (4)奶酪 我國奶酪市場起步相比國外較晚,所以近年來奶酪市場主要由進口品牌主導,根據相關數據,2019年百吉福的市占率高達22.7%,是我國奶酪市場的絕對龍頭。我國品牌中,妙可藍多以兒童奶酪棒為切入口,快速放量,躍居國產品牌第一。 三、伊利未來戰略(1)控制奶源 伊利在奶源上的布局主要源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當年因為三聚氰胺國內很多乳業公司倒下,也讓伊利意識到奶源把控的重要性。 伊利通過自建、合作、參股、扶持等形式加速打造現代化牧場、奶聯社、奶源示范基地等多種模式的牧場。目前伊利通過參控股和戰略合作方式得到的原奶量約有300萬噸以上,蒙牛為200多萬噸。由《荷斯坦雜志》統計的2019年度中國乳企生乳收購量數據顯示,伊利的生鮮乳收購量為608萬噸,伊利可控的原奶收購量可滿足一半左右的原奶需求。 未來奶源仍然是伊利非常重要的布局,把奶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僅保證了奶源安全,而且可以自主調控產能,免受制約。 (2)渠道下沉 在渠道方面,伊利很早就開始實行扁平化管理,經銷商數量多但體量小。而蒙牛在初期主要實行大商制,借助大經銷商實現在全國的快速鋪貨,2017年開始推動渠道下沉。 相比之下,伊利更加重視渠道的精耕和下沉:公司從2007年開始下沉鄉鎮;2014年開始加大對鄉鎮市場的覆蓋力度,直控村級網點數量迅速增加。到2019年底,公司服務的液態奶終端數量達到191萬家,服務的鄉鎮村網點近103.9萬家,常溫液態奶的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 深度的渠道下沉,不但可以使公司持續享受各線城市消費升級帶來的紅利,而且提高了公司對渠道的掌控能力和對市場動向的敏感度。 (3)品牌提升 對于乳制品,相比于乳制品種類、口感、產品新鮮度,最能打動消費者的終歸還是品牌,品牌的塑造對于伊利來說永遠都不能松懈。 從營銷力度上看,伊利投入也是非常成功的,2015年之后公司在廣告營銷上的投入占營收比重的12%-13%左右,廣告投放費用的絕對估值和占比均高于蒙牛。通過贊助一些列高規格的體育賽事和國際賽事,公司明顯提升了自身的國民度和高端品牌形象。Brand發布的“2019年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榜單,伊利連續7年位列食品和乳業排行榜第一名。 (4)布局飲品 伊利在飲品市場上的拓展一直不盡如人意。2017年投資過億打造伊利新品孵化中心,運行一年未拿出亮眼產品,2018年解散。2018年又成立健康飲品事業部,銷售情況也很一般。回顧公司在健康飲品推廣上的挫折,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伊利帶著乳企的思維去做飲品,并沒有意識到乳品和飲品在運營模式上的巨大差異。 但飲品市場是伊利未來的必爭之地,伊利想成為大型綜合食品公司,需先在健康飲品賽道立足。對于伊利,有足夠的信心可以做好飲品這一塊。首先,飲品市場足夠大,相比于乳品,飲品競爭格局更分散,可容納下一個大型的進入者。其次,伊利資金雄厚,現金流寬裕,可以支撐產品研發投入,直到出現打開市場的爆炸單品。最后,伊利公司文化中的執著精神和超強執行力是非常強的隱形保障。 四、總結(1)伊利是國內乳制品的絕對龍頭,不論從財報數據還是公司經營,伊利都是非常值得長期投資的公司。 (2)我國乳制品市場空間仍然較大,但總體增速趨于平穩,新入者很難趕超巨頭。 (3)伊利在奶源、渠道、品牌上具有巨大優勢。 (4)伊利在保證乳制品絕對龍頭地位的同時,開拓健康飲品領域,會為伊利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