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公然搶奪愛姬,韋莊忍氣吞聲寫下一首詞,愛姬讀后絕食而終 盛唐遠去,詩人不復當年。時代的衰敗隱沒了許多精彩,晚唐的詩人就吃了這個虧,縱然才華橫掃李杜,卻也無法突破大環境的束縛。除卻著名的小李杜之外,溫庭筠、羅隱、皮日休、聶夷中、杜荀鶴等人的名氣就不行了。 但同時,時勢造英雄,時代的裂縫可以造就巨大的浪潮,如果在時代的急流中能夠抓住機會,那么就可以逆襲而起,甚至一飛沖天。晚唐詩人韋莊便是這其中的一個。 韋莊是京兆郡人士,祖上有文昌右相韋待價和蘇州刺史韋應物,可謂是書香門第、名門之后。可是,韋莊在晚唐屢試不第,最高官職也只出任了個校書郎,并無多大成就。但當其進入蜀中后,為王建所用,才成就了一番大事業。 公元901年,韋莊入蜀,給王建做掌書記;公元903年,王建因功被唐昭宗封為蜀王,遂成為晚唐割據勢力中最為龐大的一支;公元907年,唐朝覆滅,朱溫建立后梁政權,但王建不服,于是在韋莊等人的勸說下,自立門戶,建立了大蜀朝,史稱前蜀。 韋莊抓住機會,不僅給王建獻計獻策,還為大蜀制定開國制度,可謂功績卓越,于是在公元908年,韋莊就被封為了宰相。要說這王建與韋莊一個君一個臣,出生入死共患難,交情應該不會太差。可韋莊怎么也沒想到,就是這個“小建人”干了一件忒不要臉的事兒。 話說韋莊仕蜀期間,身邊帶著一位絕色美姬,不但相貌出眾,而且擅長舞文弄墨,頗有風韻。偏偏這王建生性愛美人,聽說有姬如此,十分動心,于是便下令廣召美女,以入宮學詞為由,把韋莊這位愛姬給召進宮去了。 所有人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所有人不敢說明白是怎么回事。尤其韋老爺,那更是忍氣吞聲,不敢言語,只能將相思與哀愁寄托在一首首詞作之中。 《浣溪沙》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干,想君思我錦衾寒。 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惟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 雖然不敢明罵,但韋莊絲毫不隱藏自己的思念:每個夜晚,我都掉進了深深的思念之中,直到夜深人靜,直到漏斷更殘,那輪明月似乎也清楚我的傷心,讓我久久地憑靠欄桿,我想你也在思念我吧?沒有對方,我們都感到了被子的寒。 你的畫近在眼前,可想要觸摸可遙不可及,想起你來就只有把從前一起閱讀的書反復地翻來看,真不知道何時才能再見,一起攜手回到長安(離開這個鬼地方)。可見韋莊對愛姬的愛之深切,為了挽回她,不惜放棄功名利祿,不惜回到長安。 這首詞所表達的情感可謂刻骨銘心,兩人彼此深愛又相隔咫尺,卻因權勢的阻隔而不得相見,這真是人世間莫大的痛苦,也是一種寄人籬下的無奈。 上片寫相思之深,韋莊換位思考,認為愛姬也像自己一般飽受相思苦,因此才說“想君思我”,以“想君”二字合理地轉到了對方的角度,又以“錦衾寒”將這種思念具體化,使讀者更容易理解和代入,使情感宣泄更加直觀。 下片則從空間、時間的角度來表現相思。不過,韋莊在此說:想你了就翻翻從前的書。可在他為愛姬所寫的另一首詞《謁金門》里寫道“新睡覺來無力,不忍把君書跡”,卻說:不忍心翻開回憶,不忍心追尋從前的痕跡。這種矛盾的心理,恰恰表現了韋莊痛苦、憤怒而無處釋放的狀態。 這首《浣溪沙》寫就之后迅速傳播,直至傳到了宮里被愛姬所知,她亦悲郁不已,遂絕食而亡。而這些見證了一份凄婉愛情的文字流傳了千年,又被我們所知,真是令人不忍卒讀。
|
|
來自: acerbookstore > 《韋端己83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