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男,38歲,干部。1997年7月2日首診。主訴:因腰痛及右腿麻木,睡覺不能向左側臥,臥必右側,左側臥則腰腿疼痛益甚。在某醫院檢查診斷為:雙腎結石、左腎水腫,腎如棱形,體積超過右腎1倍。經治療2個月余,效果不佳。診脈象沉滑,兩尺不實,舌質暗,苔滑膩。辨證:濕熱下注,氣化失職。治宜清熱利濕,方用自擬排石湯加減。 處方:海金沙30g,過路黃30g,連錢草15g,車前草30g,苧麻根15g,白木通12g,茯苓15g,橘核9g,土茯苓15g,三顆針15g,5劑。 7月10日二診。患者主訴:服上藥尿量增加,腰痛稍減輕,右腿麻木有好轉。囑原方續服7劑。 7月20日三診。主訴:服藥中間腰腹突感酸脹,尿急,解小便有2次如倒水狀,量陡增,色如濃茶。服至5劑,腰腿輕爽,效果甚佳。原方續服7劑。 9月30日四診。主訴:因出遠差近2個月未服藥,腰腿痛已不明顯。5天前做B超復查:左腎水腫消去1/3,右腎結石已不見。病已明顯好轉,原方加薏苡根30g,桑寄生15g,木防己9g,續服10劑。 1年后詢訪,患者癥狀完全消除,工作正常,余況不詳。(周正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