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 名〕槐蕊、槐花米。 〔來 源〕為豆科植物槐樹Sophorajapomica L.的花蕾或花。 〔成 分〕花蕾及花皆含蘆丁,花蕾含量最高。蘆丁水解后生成槲皮素、葡萄糖及鼠李糖,并含樺木素及槐二醇,鞣質等。 〔作 用〕 一、歷代經驗 有清熱涼血,止血作用。 《日華子本草》: “治五痔,心痛,眼赤,殺腹藏蟲及熱,治皮膚風并腸風瀉血,赤白痢”。 《本草綱目》: “又療吐血,衄血,崩中漏下”。《醫林纂要》: “泄肺逆,瀉心火, 清肝火,堅腎水”。 《本草求真》: “治大、小便血,舌衄”。 二、近代研究 1.對毛細血管的影響:槐花含多量的蘆丁,蘆丁能改善毛細血管的功能,防治因毛細血管脆性過高,滲透性過高而引起出血。故適用于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作預防出血藥。臨床應用觀察有止血作用〔1~3〕。 2.抗炎作用:槐花所含的蕓香甙及槲皮素對大白鼠因組織胺、蛋清、5-羥色胺、甲醛、多乙烯吡咯酮引起的腳爪浮腫,以及透明質酶引起的足踝浮腫有抑制作用。蕓香甙能顯著抑制大白鼠創傷性浮腫,并能阻止結膜炎、耳廓炎及肺水腫的發展等〔1、4~5〕。 3.解痙及抗潰瘍作用:槐花所含槲皮素能降低腸、支氣管平滑肌的張力,其解痙作用為蕓香甙的5倍,而蕓香甙能降低大白鼠胃運動功能,并能解除氯化鋇引起的小腸平滑肌痙攣。此外,蕓香甙能顯著降低因結扎大鼠幽門所致的潰瘍數目,對反射性胃潰瘍的治療效能較凱林強〔6~7〕。 4.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槐花浸出液對離體蛙心有輕度興奮作用,但對傳導系統有阻滯作用。所含蕓香甙、槲皮素、槲皮甙亦能增加離體蛙心的收縮及心輸量,并減少心率,槲皮素可以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循環。并有降低血壓作用〔8~9〕。 5.降脂作用:槐花所含槲皮素有降低血脂的作用〔10~11〕。 此外,尚有抑菌,抗病毒及制癌作用等。 〔性 味〕苦,微寒。歸肝、大腸經。 〔功 效〕清熱,涼血止血。 〔主 治〕便血,痔血,吐血,衄血,血痢,崩漏,風熱目赤,喉痹,頭暈,癰疽瘡毒等。 〔臨床應用〕 1.諸種出血:槐花可用于因熱所致的上述諸種出血,經驗認為對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效果較好。如便血,痔血多配伍地榆、側柏葉、炒荊芥、刺猬皮等,方例《槐花散》、 《腸風黑散》。痔血用《槐榆煎》。崩漏下血多配百草霜等,方例《槐花散》。其他出血癥可隨癥用槐花配入復方中用。 2.肝熱目赤:槐花可用治肝熱, 目赤,頭暈等,類似于高血壓、急性結合膜炎等,單用有效,可煎水代茶。目赤腫痛可配伍菊花、夏枯草、豨薟草、黃芩、生地黃等煎服。 此外,也用治風熱犯肺所致之咳嗽,聲嘶,咽喉腫痛等,可配伍沙參、木蝴蝶、通大海、枇杷葉等煎服。 3.癰腫瘰疬:槐花可用治癰腫瘡毒等之紅腫熱痛,未成膿者,單用有效,也可配伍桃仁、金銀花、野菊花等煎后加酒服。近單用治療銀屑病取得一定效果;配伍糯米為散治療瘰疬,類似于淋巴結核其效較滿意。 〔用 量〕 10~15克,大量可用至30克,丸散酌減,外用適量。 〔用 法〕生用或炒后用。 〔禁 忌〕孕婦及虛寒證忌用。 〔附 方〕 1.槐花散(《簡便方》):槐花、側柏葉、炒荊芥、炒枳殼。 2.腸風黑散(《世醫得效方》): 槐花、槐角、炒荊芥、刺猬皮、 血余炭、 甘草、枳殼。 3.槐榆煎(驗方):槐花、地榆、黃芩、桃仁、火麻仁、枳殼、甘草。 4.槐花散(《良朋匯集》):槐花、百草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