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還是說說辣,南方的辣,貴州的辣,湖南的辣,川渝的辣。
好多年了,貴州旅游報道小編在好多城市“流浪”,吃過很多地方的美食,屬于很能吃辣那種,所以白口嘗遍。還是能說說“吃辣”這回事。 為了嘗遍所有地方的辣味,其實小編是努力去過幾十個城市的…… 好吧去過這么多城市,這跟你一定要吃辣有關系嗎? 當然,有—— 我的小圈子,有個他們自己提出來的一個說法: 湖南的妹子,重慶的鍋子,成都的簽簽,貴州的辣子…… 這個辣子可不是只有老干媽、老干爹、曉獅妹這樣的辣椒醬的功勞。 這里小編來解釋一下:湖南吃得辣他們會養出來一眾的辣美人;重慶滿大街光膀子吃火鍋說江湖的人很常見;成都小巷里走錯路都能遇到用簽簽吃小吃的人;貴州的辣子啥意思,貴陽的街弄里炸洋芋要放小米辣攪拌才能吃得下,像我自己奶奶經常要白口吃小米辣椒……她說跟你大爺抽煙一個癮。 實際上來講,“貴州人能吃辣”這個話題,也是這些年才被提及得更多。 貴州人有個俗話:辣椒當飯吃! 沃特!辣椒當飯吃,我沒聽錯。 是的,在全中國,把辣椒當菜來吃的只有貴州一省這么干。 只是川菜學去后整得更出名罷了。 不過就是幸好有了川渝菜的推廣,辣味流行,在中國似乎就自然了。不然你去上海跟人說吃辣,一定會被“打”,糖醋里脊跟辣完全沒可能搭配。人家會罵你“糟蹋”食物。 所以很長的時間,我們談到辣椒,吃辣,關于辣的一切,網絡上的也好,紙媒上的也好,都是四川重慶湖南……他們的天下。沒多少貴州的事…… 當然,其實這也是現實。 在每座城市的鬧市區、美食城,湘菜、川菜都是最核心的位置。 所以自然搜索量和關注度都是最高的。 不過@貴州旅游報道 和@吃辣幫 今天想說的關于“吃辣”的這部分的討論,實際只是誰更能白口吃辣椒的能力的討論。 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確實是貴州人更能直接吃辣,就是所謂的“白口吃辣”。 首先我們看看網絡上有一個最能吃辣的排行榜,是這樣的: 中國吃辣排行榜
貴州吃辣的能力絕對實力派,穩居第二。 但這個表單是真實的數據表現嗎?貴州為何不是第一名? 其實經過我們的調研,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直接吃辣能力和吃辣能力是兩個東西。 上表只是網友的統計而已,我們做的“直接吃辣”能力的調研證明,貴州人才是全中國直接吃辣最強的人。可長期以來貴州人都被誤解的是“吃辣不如川渝湘”,這不是事實。
@吃辣幫
這個表說明一點,關于“吃辣”的熱度就是這個么情況。全國人民都很關注“辣”的事業。 但是不是代表海南吃辣就一定高過湖北,可能這點海南人去湖北,或者湖北人去海南就能得到答案。 因為每個省份吃辣的人數不一樣,所以具體情況又是不一樣的,這個詞條數只是搜索的熱度和搜索情況以及詞條數量而已。 如果按照百度的指數,可能對于貴州辣的搜索,可能比湖北還低,所以這個表只能說明,可能我們平時關注的辣的話題是稍微有一個多少的比較的。 當然還有就是吃辣場景不一樣也會對吃辣的能力判斷有不一樣,比如吃火鍋的場景,炒菜的場景,干過的場景以及,夜宵大排檔的場景……這個我們統計了網絡上很多關于“吃辣”的討論,得出一個數據:
@貴州旅游報道 和@吃辣幫 這次貴陽街頭盲測采訪了79人,有效人數77人。其中湖南人15人,重慶人12人,四川人8人,貴州人20人,云南7人,其它省份15人。 下面這邊表可以解釋實際“直接吃辣”人群的實力比例。
上面表中統計有個信息,可以強調一下,就是“吃辣”時是否是直接吃。直接吃辣椒的指標,肯定是能吃辣的最高指標。基本上貴州90%以上的年輕人都有經常把小米辣直接吃的經歷。 數據還表明,幾乎90%貴州人家庭都把“辣椒”稱為一種菜來看待,而不是像川渝人平常所說的“老板要放辣”那種狀態。前者是直接吃,后者要的是辣味。
但是也有別的版本,比如:云南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貴州人怕不辣。還有一個版本: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貴州人怕不辣。甚至也有:湖北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貴州人怕不辣。 這些山寨說法都有一個貴州。當然最正確說法肯定是“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貴州人怕不辣”這個版本。這些都證明了,在“吃辣”這個事情上,貴州人的瘋狂是外界所不夠了解的。
全中國真的不知道貴州人對辣椒的瘋狂是一個什么程度,小編提供一個數據:
1.貴州生產了全國50%以上的辣椒醬、油辣椒 2.貴州不僅是產辣椒大省還是人均消耗大省,人均消耗45斤。湘菜推廣最厲害的湖南也才40斤,整個貴州幾乎消耗了全國25%的辣椒,貴州辣椒醬工廠近百家,但貴州人口只有3600萬,湖南人口有6918萬,四川人口有8375萬,重慶人口有3124萬。 3.貴州有全球最大的辣椒集散地——中國辣椒城。2018年僅遵義辣椒種植面積達225萬畝,年產鮮椒270萬噸,占全球的6%、中國的10%。 4.90%的貴州人從小都認為辣椒在貴州是道菜,不是調味品。所以辣椒也是零食,吃不完的辣椒是兩道零食:辣脆和辣角,還有一個奇葩小吃:辣薯片!那真叫一個爽。
貴州辣味特產:辣薯片 還有小編從小吃到大的油炸白辣椒,真的超級好吃,那個辣爽不是一篇文章可以描述的。 吃辣在貴州不是本領,而是人人都有的本能。 吃火鍋是聚會的場景,吃辣那是聚會的氣氛,但是一個人住在山上,天天吃辣頓頓有吃辣,那需要憑借你的勇氣,因為辣是一種刺激,一種可能不舒服的體驗。不過貴州人似乎免疫被辣到。 因為貴州的氣候條件決定,如果一天不吃辣,走路打竄竄,上坡下坎沒有力氣,辣是提神的良物。 ![]() 貴州民間小吃:白辣椒,油炸吃最好吃! 我們還隨機街訪了25個貴州人,100%的人都有直接把小米辣椒吃掉的經歷,并且“隔三差五、經常、每天”三個指標中“每天”的人數占比高達80%。 上表中6個問題,占比最高的就是貴州人,比如“你吃辣嗎”的問題中,貴州20人中“吃”的回答,在75人中占據了26.5%,遠遠高于湖南人的20%,其中一個湖南人還不吃辣。
![]() 街采隨訪 ![]() 街采隨訪 貴州人吃辣的場景里有兩個非常奇葩的“特點”: 一是做湯放辣,二是白口直接吃辣。 ![]() 菜里的辣椒就是直接吃的菜 ![]() 貴陽本地很多人怪嚕飯,放3種辣椒:小米辣、黃泡椒、暗辣椒 最典型的菜就是白菜豆腐湯湯要放小米辣,還有酸菜豆米湯必須放小米辣,還有西紅柿雞蛋要放辣提味。以貴陽本地很多人喜歡吃的怪嚕飯為例,必須放3種辣椒,:小米辣、黃泡椒、暗辣椒。除非你說不要小米辣,黃泡椒可以不放。但是默認的版本就是這幾種。 這些辣椒是必須要吃的啊,不然切這么細干嘛?小編在北京就聽過好多重慶朋友說,貴州人白口吃辣真的厲害,服! ![]()
那么,從上表的內容中可以看出來,“直接吃辣”比“只吃辣味”肯定更高階。 比如川湘菜炒菜放小米辣,可能只是點綴和增加辣味,但是一般并不吃,其實很多渝菜也都是這樣的。川菜的辣子雞,實際更是代表。這種辣椒很好挑出來,一般很少人吃。 不過你吃吃貴州的辣子雞,那是辣椒和雞融為一體的,辣子雞用糍粑辣椒爆炒,還要放小米椒和泡椒提辣,就是讓你直接吃掉才爽。 ![]() 糍粑辣子 所以在貴州辣子雞有兩種,一種辣子雞,就是餐館也能吃到的美味,雞肉很鮮很辣很爽。另一種是雞辣子(有的地方也叫雞辣角),這個可以當零食,因為是特產也可以送禮,也可以做下飯菜辣得爽。所以,很多貴州人都知道這兩者是不一樣呀。但是對外地人就不一定了。 某干媽有種辣椒醬,就是雞辣子,好像在青巖古鎮這種私房做法的“雞辣子”真的遍布全鎮,每個人家都有不一樣的味道和做法,小編一直覺得每家的味道都好吃。如果你在貴州沒有吃過以吃辣椒為主的“雞辣椒”,那么你真的就不算來過貴州。 ![]() 貴州辣子雞,也稱雞辣子 “只吃辣味”對比“直接吃辣”更具代表的便是火鍋,火鍋的辣其實都算是涮辣,就是紅湯涮辣。所以辣的程度沒有直接把小米辣吃掉更高。而且火鍋都是鴛鴦鍋混搭,所以還能緩解整鍋的辣度。 小編十幾年來吃過幾十個個城市的火鍋,包括在延安吃重慶火鍋,實際辣味基本都是“不辣型”的。所以火鍋只是傳播了“辣”的語言,但是不能代表更能直接吃辣。火鍋就是涮辣的代表。 那么相反,湘菜、川菜中的炒菜,可能才是真正的傳播“吃辣”能力的表率。
因為直接吃辣的概率是最高的。我們在貴陽花果園地區的20多次吃辣調研,涉及火鍋、湘菜、川菜,小編明顯感受就是可能比湘菜、川菜本地菜還要辣。如果你說,“請全部放小米辣炒”這都是很容易和OK的事。
不過我們這期內容的目的,不是為了顯擺貴州人能吃辣,比別的省人更能直接,因為談到這個可能就會“傷及”友省,比如湖南、四川、重慶朋友的心。 不過睡著貴州越來越開放,我們相信這些信息一定會通過各種實踐來傳達的。 我們并非為了“制造”誰能吃辣,誰不能吃辣,只是希望通過一個簡單數據的測試,驗證一下,大家都吃辣的認知。 實際上,小編認識的重慶朋友,湖南朋友、四川朋友都是非常能吃辣的代表。在吃辣界,如果沒有川菜、重慶菜、湘菜、云南菜、湖北辣味小吃等大牛們的強勢推廣,肯定就不會有這么多的人喜歡辣。所以在辣的事業上,他們的貢獻最大。
來源:貴州旅游報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