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廣陵:江蘇省揚州市,地處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北宋時中國東南部的經濟、文化中心。 《黃鶴樓》 唐代: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在湖北省武漢市,位于長江南岸武昌的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始建于三國東吳時代。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和湖南岳陽的岳陽樓一起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漢陽:湖北武漢市漢陽區 《早發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奉節白帝山上。 江陵:湖北荊州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劍外:劍門關以南,這里指四川。 薊北:泛指唐代幽州、薊州一帶,今河北北部地區,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 巴峽:重慶以東的石洞峽、銅鑼峽、明月峽統稱巴峽。 巫峽:長江三峽第二峽,自巫山縣城東大寧河起,至巴東縣官渡口止,全長46公里,有大峽之稱,有十二峰等名勝古跡。 《涼州詞》 唐代: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玉門關:漢武帝時設置,因西域輸入和闐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約40公里的小方盤城,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在漢代為都尉的治所,是中國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對中國的對外交通,文化、經濟交流都起過極為重要的作用。 《題臨安邸》 宋代: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臨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統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臨安。 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開封市。 《登科后》 唐代: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長安:陜西省西安的古稱,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周武王時在此建鎬京。長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杰出代表,隋唐時期世界最大的城市。長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早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和國務院最早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長安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稱錦城、蓉城。三國蜀漢時管理織錦之官駐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別稱。此句是說露水盈花的美景。 《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丞相祠堂:即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區,晉李雄初建。 錦官城:成都的別名。 《楓橋夜泊》 唐代: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楓橋街道閶門外。 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傳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京口:故址在江蘇省鎮江市。 瓜洲:鎮名,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郊,即今揚州市南部長江邊,京杭運河分支入江處。 鐘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烏衣巷》 唐代: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金陵城內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與朱雀橋相近。三國時期吳國曾設軍營于此,為禁軍駐地。由于當時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所以此地俗語稱烏衣巷。在東晉時以王導、謝安兩大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人稱其子弟為“烏衣郎”。入唐后,烏衣巷淪為廢墟。 朱雀橋:六朝時金陵正南朱雀門外橫跨秦淮河的大橋,在今南京市秦淮區。 《登幽州臺歌》 唐代: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 幽州臺:即黃金臺,又稱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是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 《自題金山畫像》 宋代:蘇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黃州:位于湖北省東部黃岡市轄內,長江中游北岸,大別山南麓,東連浠水,北接團風,西南與鄂州隔江相望。蘇軾在黃州開了菜園,研究做菜,做紅燒肉,寫了《豬肉頌》這樣的大俗,同時也寫了《赤壁賦》、《赤壁懷古》這樣的流芳千古的詩詞。 惠州:廣東省惠州市,有羅浮山和惠州西湖等名勝,留有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儋州:海南省儋州市,在那時被貶儋州是非常嚴重的流放,那時的海南是蠻夷之地,顯有人居住,生活條件極其惡劣。但東坡先生把海南當家了,在詩中寫道:“我本海南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游”。 黃州惠州儋州是蘇東坡晚年因“詩案”被貶謫的三個地方,北宋時期首都在開封,這三個地方一個比一個遠,條件越來越艱苦,環境越來越惡劣。東坡先生晚年因與王安石改革政見不同,被新舊兩黨輪翻迫害,被迫離鄉背井,貶至他鄉。不過也正是這三次被貶,使蘇老先生親近了黎民百姓,接了地氣,修煉了自己,使自己得到了升華。 《金陵酒肆留別》 唐代: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為六朝故都。宋、齊、梁、陳,還包括東吳和東晉,這六朝均建都于南京 《樂游原》 唐代: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樂游原: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曾是唐代長安城的最高點,地勢高平軒敞,為登高覽勝最佳景地。 《錢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錢塘湖: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間,因與其他山不相接連,所以稱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唐代:岑參 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云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輪臺:位于新疆境內,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有名為“輪臺”的縣。而在烏魯木齊市南郊烏拉泊水庫旁還有一個唐代輪臺城,這正是岑參詩作中所指之處。扼守天山南北通道的輪臺,不僅是身系大唐西域穩定的屏障,也確保著絲綢之路的安全暢通。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蜀州:今四川省崇州市。 城闕:即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 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即今陜西省潼關以西一帶。 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里泛指蜀川。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安西:唐代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 渭城:秦置咸陽縣,漢代改稱渭城縣(《漢書·地理志》),唐時屬京兆府咸陽縣轄區,在今陜西咸 陽市東北,渭水北岸。 陽關:漢朝設置的邊關名,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古代跟玉門關同是出塞必經的關口。因在玉門之南,故稱陽關。 《別董大二首》 唐代: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余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京洛:本指洛陽,后多泛指國都。 《芙蓉樓送辛漸》 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原名西北樓,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在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 楚山:楚地的山。這里的楚也指鎮江市一帶,因為古代吳、楚先后統治過這里,所以吳、楚可以通稱。 洛陽:現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 《于易水送別》 唐代: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易水:河流名,也稱易河,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縣境內,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為戰國時燕國的南界。此地曾是荊軻刺秦時燕太子丹送別荊軻之處。《戰國策·燕策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北,三面臨水,倚長江而立。 《從軍行》 唐代: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西京:長安。 龍城:又稱龍庭,在今蒙古國鄂爾渾河的東岸。漢時匈奴的要地。漢武帝派衛青出擊匈奴,曾在此獲勝。這里指塞外敵方據點。 《泊秦淮》 唐代: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秦淮:即秦淮河,發源于江蘇句容大茅山與溧水東廬山兩山間,經南京流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兩岸歷來是達官貴人們享樂游宴的場所,“秦淮”也逐漸成為奢靡生活的代稱。 《題烏江亭》 唐代: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亭:在今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相傳為西楚霸王項羽自刎之處。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唐代: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 云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 華清宮:在陜西西安市驪山上,是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宮,唐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那里尋歡作樂。 新豐:唐設新豐縣,在陜西臨潼縣東北,離華清宮不遠。 《赤壁》 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三國赤壁之戰的古戰場。發生于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云人物。 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里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 《望廬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又名匡山,中國名山之一。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陽湖盆地,在廬山區境內,聳立于鄱陽湖、長江之濱。 香爐峰:廬山香爐峰有四。此指南香爐峰。因煙云聚散,如香爐之狀,故名。 《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兩山峰相對,望之如蛾眉,故名。 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在今四川中部峨眉山東北。源出寶興縣北,東南流經雅安、洪雅、夾江等地,到樂山匯大渡河,入岷江。 清溪:指清溪驛,屬四川省犍為縣,在峨眉山附近。 三峽:《樂山縣志》謂當指四川省樂山縣之嘉州小三峽:犁頭峽、背峨峽、平羌峽,清溪在黎頭峽之上游。 渝州:唐代州名,屬劍南道,治所在巴縣,即今重慶市。 《客中行》 唐代:李白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蘭陵:原山東嶧縣,在今山東棗莊南。 《元宮詞》 明代: 朱有燉 大都三月柳初黃,內苑群花漸有香。 小閣日長人倦繡,隔簾呼伴去尋芳。 大都:元朝的首都,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為元代京師,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區。 《孫權故城下懷古,兼送友人歸建業》 唐代:劉長卿 雄圖爭割據,神器終不守。上下武昌城,長江竟何有。 古來壯臺榭,事往悲陵阜。寥落幾家人,猶依數株柳。 威靈絕想像,蕪沒空林藪。野徑春草中,郊扉夕陽后。 逢君從此去,背楚方東走。煙際指金陵,潮時過湓口。 行人已何在,臨水徒揮手。惆悵不能歸,孤帆沒云久。 建業:是南京在東吳時期的名稱,是三國時期東吳的都城,當時中國南方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中心,又名石頭城。 《會稽》 宋代:陸游 海近風云惡,城高鼓角雄。 山川橫慘淡,樓閣半虛空。 故國千年鶴,征途萬里蓬。 余生猶幾日,盡合付杯中。 會稽:中國古代郡名,位于長江下游江南一帶。秦朝于公元前222年設郡,郡治在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城區),轄春秋時長江以南的吳國、越國故地。西漢末年,會稽郡轄境大致相當于今江蘇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以及福建部分地區,是當時轄境最廣的郡之一。西晉至南朝末年,會稽郡僅轄今紹興、寧波一帶。唐肅宗時改為越州,會稽郡遂不復存在,之后作為越州、紹興的別稱。 《秋思》 宋代:陸游 半年閉戶廢登臨,直自春殘病至今。 帳外昏燈伴孤夢,檐前寒雨滴愁心。 中原形勝關河在,列圣憂勤德澤深。 遙想遺民垂泣處,大梁城闕又秋砧。 大梁:北宋都城開封的古稱。 《菩薩蠻·黃鶴樓》 現代:毛澤東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 剩有游人處。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漢陽龜山,東起長江邊,西臨月湖畔,全長1730米。其最古老的名字叫翼際山,但很長一段時間被稱為大別山,據說是站在今漢口龍王廟附近,可發現長江與漢水一渾一清,“涇渭分明”,是謂“大別”,因而得名。 武昌蛇山西起長江邊,東至大東門,全長約3500米。修建武漢長江大橋時,西部千余米夷為平地。蛇山原名黃鵠山,山下有黃鵠灣。 《出塞》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龍城:龍城是匈奴祭天集會的地方,是匈奴的政治中心地。一說是現今內蒙古赤峰市附近;二說是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西側的和碩柴達木湖附近。 陰山:陰山山脈,在今內蒙古境內,是我國北方的屏障。漢時匈奴時常從這里開始南下騷擾侵占中原地區。 《從軍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將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軍戍守。 雪山:即祁連山,山巔終年積雪,故云。 玉門關:漢置邊關名,在今甘肅敦煌西。一作“雁門關”。 樓蘭:漢時西域國名,即鄯善國,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東南一帶。此處泛指唐西北地區常常侵擾邊境的少數民族政權。 《哥舒歌》 唐代: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臨洮:今甘肅省洮河邊的岷縣。一說今甘肅省臨潭縣。秦筑長城西起于此。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唐代: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藍關:藍田關,今在陜西省藍田縣東南。 秦嶺:在藍田縣內東南,秦嶺為陜西省內關中平原與陜南地區的界山。秦嶺-淮河一線成為了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是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 潮州:今廣東省潮州潮安區。 《隴西行》 唐代: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隴西:今甘肅寧夏隴山以西的地方。 無定河:黃河中游支流,在陜西北部。 《馬嵬坡》 唐代:鄭畋 玄宗回馬楊妃死,云雨難忘日月新。 終是圣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馬嵬(wéi )坡:即馬嵬驛,因晉代名將馬嵬曾在此筑城而得名,在今陜西興平市西,為楊貴妃縊死的地方。 景陽宮井: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玄武湖邊。南朝的昏昧陳后主陳叔寶聽說隋兵已經攻進城來,就和寵妃張麗華、孫貴嬪躲在景陽宮井中,結果還是被隋兵俘虜。 《登鸛雀樓》 唐代: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鸛雀樓:古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鵲棲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濟市境內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黃河岸邊。《蒲州府志》記載:“(鸛雀樓)舊在郡城西南黃河中高阜處,時有鸛雀棲其上,遂名。” 《登岳陽樓》 唐代: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岳陽樓:即岳陽城西門樓,在湖南省岳陽市,下臨洞庭湖,為游覽勝地。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長江南岸,是中國第二淡水湖。 《滕王閣詩》 唐代: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滕王閣:故址在今江西省南昌贛江之濱,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洞庭湖: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云夢澤:古代云夢澤分為云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帶低洼地區。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岳陽城:湖南省岳陽市,在洞庭湖東岸。 《琵琶行》 唐代: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潯陽江:為流經潯陽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的龍開河,經湓浦口注入長江。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代: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密州:在今山東省諸城市。 《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 宋代:蘇軾 東武望馀杭。云海天涯兩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東武:密州治所,今山東諸城。 余杭:浙江省杭州市。 河塘:指沙河塘,在杭州城南五里,宋時為繁榮之區。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代: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五溪:一說是雄溪、滿溪、潕溪、酉溪、辰溪的總稱,在今貴州東部湖南西部。 夜郎:漢代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云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里指湖南的夜郎。 《獨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元和郡縣志》記載:“在宣城縣北十里。山有萬松亭、虎窺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寧國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東臨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唐代: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漢武昌),因在長江、漢水濱,故稱江城。 《望天門山》 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天門山:位于今安徽省當涂縣西南長江兩岸,東為東梁山(又稱博望山),西為西梁山(又稱梁山)。今當涂隸屬馬鞍山。 《蘭溪棹歌》 唐代: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蘭溪:即婺州(今浙江金華)境內的蘭溪江,也稱蘭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蘭溪市西南。 《過海虞》 明代:沈玄 吳下琴川古有名,放歌落日偶經行。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齊女墓荒秋草色,言公家在舊琴聲。 我來正值中秋夜,一路哦詩看月明。 琴川:江蘇省常熟市的古稱,因為城內有七條穿街過巷的河流恰似古琴的七根琴弦,琴川之名由此而來。 《垓下歌》 先秦: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gāi)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靈璧縣南沱河北岸。西楚霸王項羽在垓下進行必死戰斗的前夕所作的絕命詞。 《登飛來峰》 宋代: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飛來峰:有兩說:一說在浙江紹興城外的林山。唐宋時其中有座應天塔。傳說此峰是從瑯琊郡東武縣飛來的,故名飛來峰。一說在今浙江杭州西湖靈隱寺前。 《夏日絕句》 宋代: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江東:長江以南的地區,項羽當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 《有友人憐予乏勸為黃山白岳之游》 明代:湯顯祖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徽州,簡稱“徽”,古稱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府治所在為歙縣,歷宋元明清四代,統一府六縣(歙縣、黟縣、休寧、婺源、績溪、祁門)。“安徽”便是取安慶府之“安”、徽州府之“徽”作為省名。1934年婺源被劃入江西,1987年徽州地區建立黃山市,將績溪縣劃歸宣城地區。徽州六縣被拆分,改徽州地區為黃山市。如今,徽州之土已分屬兩省三市,而徽州之名也被改成黃山。 《寓嘆》 宋代:陸游 事外癡頑老,人中剩長身。 開顏時賴酒,閉口不言貧。 淡話常終夕,閑游動歷旬。 漁翁偶相遇,疑是武陵人。 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傳說中的桃花源所在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