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湯 【原文】 麻黃四兩(去節(jié))?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甘草二兩(炙)?石膏半斤(碎,綿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作者】張仲景 【出自】《傷寒論》 【經(jīng)典回顧】 1、發(fā)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用法】 1、以上四味藥,以水七碗,先煮麻黃,等水量減少二碗,撈去浮在上層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藥材,煮成三碗。 2、去滓,每次溫服一碗。汗出后須擦干,避免吹風(fēng)受涼。 【劑量】 1、麻黃用三錢,杏仁差不多用兩錢最多可以到五錢,石膏也是四錢到六錢,和麻黃量相等就可以,甘草二錢或少一點(diǎn)。 2、1錢=3.75克。 3、現(xiàn)代劑量:麻黃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石膏20克 【組成】 甘草 石膏 麻黃 杏仁 【功效】 辛涼疏表,清肺平喘 【時機(jī)】 1、攻下后,如果汗出又喘,沒有表證,沒有大熱,就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2、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用的時機(jī)并不是去發(fā)燒的,而是汗出而喘。這個喘和咳連在一起。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是熱癥; 3、有汗, 咳嗽不止,痰出黃粘,胃口尚可。 【方解】 1、麻黃將石膏帶到肺去解肺熱; 2、杏仁去肺的痰; 3、甘草讓藥不要下去太快、在肺停留一下將熱和痰清得干凈一些。 【禁忌】 1、用過一次,如果熱沒有完全退去,不要再用這個方劑,對癥改用其它方法; 2、做過心臟手術(shù)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黃,請改用荊芥五錢,防風(fēng)三錢,浮萍三錢來取代麻黃; 3、忌生冷、 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惡等物。 【應(yīng)用】 1、外感風(fēng)寒,肺熱雍盛證。 【說明】 1、麻杏甘石湯屬于麻黃劑,功能辛涼疏表,清肺平喘。由麻黃、杏仁、炙甘草、石膏組成。 2、在《解析方劑學(xué)》中,麻杏甘石湯是用于治療氣喘、咳嗽及夜尿。 3、從組成方劑的單味藥藥性中,瀉藥特別多,方中有熱藥,也有寒藥,整體的寒性也比較大,以微寒為主。麻黃、杏仁、石膏都是瀉性藥,麻黃會瀉是因?yàn)榘l(fā)汗。麻黃發(fā)汗會把肺里變得干燥,加杏仁、炙甘草、石膏這三個潤藥。 4、方中燥性藥是麻黃,整體方劑還是特別的潤,水多,溫度就會下降。就像汽車會有引擎和水箱,引擎會發(fā)熱,水箱能散熱,水越多溫度就越能降下來。麻杏甘石湯是潤劑,讓身體水變多,讓溫度降下來。 5、整體方性是偏寒,偏瀉,偏散,偏潤,純降。 【應(yīng)用集錦】 1、麻杏石甘湯是治療肺炎的第一方。到最后壯熱就是肺炎了。反之,如果無汗而喘咳、有大熱者,就是發(fā)高燒而肺熱苔黃者,就要考慮大青龍湯了。 2、(1)因風(fēng)寒而喘者: A、無里熱、無里寒,是麻黃湯證。 B、有里熱,大青龍湯。 C、有里寒,小青龍湯。 (2)下后微喘者,桂枝加厚樸杏仁湯證。 (3)喘而汗出者、下利,葛根黃芩黃連湯。 (4)汗出而喘,無大熱、無下利,麻杏石甘湯。 (5)汗后津液不足,飲水多而喘者,是五苓散證。 3、(1)麻杏石甘湯(麻黃12克 杏仁9克 炙甘草6克 石膏,打碎用棉袋裝,24克):有汗、咳嗽不止、喘咳、氣粗、痰出黃粘、發(fā)熱口渴、苔黃薄、胃口尚可 (兼治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熱咳、汗出而喘)。 (2)有汗、咳嗽、黃痰黃鼻涕、喉嚨痛:麻杏石甘湯。 4、不發(fā)燒、不怕冷、黃鼻涕:麻杏石甘湯+辛夷石菖蒲蒼術(shù)黃芩。 5、(1)氣喘的病人,冬天喘夏天不喘,就是小青龍湯證,也就是寒喘;天氣熱才開始喘,天氣冷就不喘,是熱喘,就是大青龍湯證。 A、熱喘:病人虛汗很多,陽虛了,舌苔黃黃的。氣喘到你的手上的時候,大都是虛證了, 一定喘很久了。處方用大青龍湯和麻杏石甘湯的變方,視胃口好不好而定,胃口好就吃麻杏石甘湯,胃口不好的吃大青龍湯。如果病人喜歡喝酒就用桂枝加厚樸杏仁湯。 B、寒喘:看到最多的就是寒喘,每到冬天的時候都不能睡覺,都要坐著睡,吐出來的是白痰,每天晚上三點(diǎn)到五點(diǎn)的時候就開始喘。處方用小青龍湯來加減。 (2)傷寒論喘證辨別:桂枝湯證有喘:桂枝加厚樸杏仁湯;表癥、無汗而喘:大青龍湯、小青龍湯;陽明證的喘:蒸蒸發(fā)熱、里實(shí)證,白虎湯,承氣湯類;非上述癥狀,汗出而喘:麻杏石甘湯。 6、麻疹屬火邪,是一種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多發(fā)于小兒。癥見發(fā)熱、流淚,繼而皮疹起,或在胸前,或在背后四肢等部,多少不一,可發(fā)遍全身。 (1)若發(fā)熱無汗,體溫升高達(dá)40C以上,皮膚色青而疹欲出入不得者,可用葛根湯以發(fā)之。疹出熱去,其癥可解。 (2)若有寒熱往來癥狀者,可用小柴胡湯治療,因其少陽主火、主三焦之故。若伴有咳嗽、下痢等兼癥者,可依小柴胡湯加減法治之。在治療過程中,不以出疹多少為依據(jù),而以脈靜身涼為痊愈的標(biāo)志,因病毒不同、病情有輕有重,故出疹也有多有少之異。 (3)麻疹合并肺炎,是指在出疹期,由于熱毒閉肺,出現(xiàn)疹出不透、稀疏不齊,或疹出驟然隱沒,高熱煩躁,咳嗽痰鳴,氣喘鼻煽,口唇青紫,甚則昏睡??垢腥局形麽t(yī)結(jié)合治療的同時,用麻杏石甘湯以辛涼宣泄、清肺平喘。 【比較集錦】 1、(1)麻杏石甘湯:麻黃四兩(去節(jié)) 甘草二兩(炙) 石膏半斤(碎,綿裹) 杏仁五十個(去皮尖); (2)越婢湯:麻黃六兩 石膏半斤 甘草二兩 生姜三兩 大棗十五枚。惡風(fēng)者加炮附子一枚,風(fēng)水加術(shù)四兩; (3)越婢加術(shù)湯: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甘草二兩,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白術(shù)四兩; (4)越婢加半夏湯:麻黃六兩 石膏半斤 生姜三兩 大棗十五枚 甘草二兩 半夏半升。 2、(1)麻杏石甘湯:只是咳嗽,黃痰很容易出來,杏仁潤肺,所以一定是用在肺的燥; (2)千金葦莖湯:舌苔黃濕,病人已咳嗽、喘氣得很厲害了,呼呼的很大聲,痰不容易出來,聽到氣管里面很多的痰聲,但是痰又咳不出來。葦莖通肺氣非常的強(qiáng)。 3、麻黃加術(shù)湯:即麻黃湯加白術(shù)也,治風(fēng)濕在表身痛。麻黃湯去桂枝,名三拗湯,治風(fēng)寒表實(shí)而喘。三拗湯加石膏,名麻杏石甘湯,治內(nèi)熱表寒無汗而喘。 4、麻杏石甘湯:似越婢湯證,但無腳弱、疼痛及水腫等證。因表閉而水氣聚于心胸,見喘急、汗出而渴、或不渴。其腹脹滿,腹皮鼓之有力,按之無大熱,反覺身熱如白虎。 5、(1)白虎湯:腹脹,按之有力堅(jiān)滿,復(fù)手壓之,覺胸腹肌肉發(fā)熱,如循裝有熱灰之囊袋,漸應(yīng)掌心,而覺烙手,所謂無大熱者,乃白虎湯之腹證也。 (2)又,熱厥而手足逆冷,似四逆湯之證者,亦屬白虎湯。 (3)大抵似白虎湯證之腹?fàn)?,表證多,以邪聚于上部而喘,定為麻杏石甘湯證。 6、(1)里熱、喘急,邪聚于上部而喘,麻杏石甘湯。 (2)無里熱,表氣閉郁而喘急,以皮膚水氣不得發(fā)越,故一身疼而發(fā)熱。屬表邪實(shí)證,俱以發(fā)散為主。麻杏薏甘湯。 7、(1)麻杏石甘湯:麻黃四兩(去節(jié)),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甘草二兩(炙),石膏半斤(碎,綿裹); (2)大青龍湯:麻黃六兩(去節(jié)),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甘草二兩(炙),石膏如雞子大(碎),桂枝二兩(去皮),生姜三兩(切),大棗十枚(擘); (3)文蛤湯:麻黃三兩,杏仁五十枚,甘草三兩,石膏五兩,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文蛤五兩; (4)小續(xù)命湯:麻黃3錢,杏仁3錢,炙甘草3錢,石膏5錢,桂枝5錢,當(dāng)歸3錢,川芎3錢,干姜2錢,人參3錢。 8、麻杏石甘湯的癥狀有時可能是大承氣湯的誤診。一定要問別人的大便情況。病人燥屎堵在大腸時,肺與大腸相表里,也會有喘滿的現(xiàn)象。 9、
【名家論述】 1、麻杏甘石湯《傷寒筆記》(倪海廈) 開麻黃的時候,如果有石膏在,不用擔(dān)心太重,要讓石膏達(dá)到肺的每一個血管里面。麻黃去節(jié),麻黃的節(jié)能夠止汗,所以要剪掉,麻黃用三錢,杏仁差不多用兩錢最多可以到五錢,石膏也是四錢到六錢,和麻黃量相等就可以,甘草二錢或少一點(diǎn),石膏一般用棉布包起來,先煮麻黃減二升,就是先去掉麻黃的氣,留麻黃的味,不要麻黃跑到頭部去了。開大青龍湯的時候,麻黃開六錢, 杏仁開兩錢、石膏開四錢,如此一來,杏仁加石膏與麻黃的六錢相等,就不會傷到津液。石膏的目的是去熱,杏仁是去痰、潤肺。因?yàn)槁辄S甘石湯的病人沒有大熱、沒有發(fā)高燒,所以麻黃的劑量不用很多,麻杏甘石湯不是用來退燒的。 大青龍湯就是麻杏甘石湯加三味藥,就是麻杏甘石湯加「桂」、「姜」、「棗」就變成大青龍湯,所以大青龍湯有表證,用桂枝和麻黃一把它發(fā)表,所以麻黃用到六錢;除了清里熱還要解表,麻杏甘石湯和大青龍湯的分辨,同樣是氣喘也是熱,問病人胃口好不好?胃口好就吃麻杏甘石湯,胃口不好的吃大青龍湯,因?yàn)楦式獥椌褪情_胃的藥,藥吃下去,為什么會流汗?就是靠腸胃的津液去流汗的,胃功能沒有了,那還有津液流汗,就是這樣分類的。 氣喘的治療: 一、熱喘:就是病人虛汗很多,陽虛了,舌苔黃黃的,氣喘到你的手上的時候,大都是虛證了, 一定喘很久了,小孩用單剌不留針,呼吸痰的聲音很大,只針不灸:下「公孫」「內(nèi)關(guān)」〈胃心胸〉, 「三里」「太白」〈土生金〉,「臨泣」「太白」〈合化土〉,正面的『云門」背后的「肺俞」, 一般來說氣喘的病人胃口一定不好,再加「中脘」。處方用大青龍湯和麻杏甘石湯的變方,視胃口好不好而定,如果病人喜歡喝酒就用桂枝湯加厚樸杏仁。 二、寒喘:看到最多的就是寒喘,每到冬天的時候都不能睡覺,都要坐著睡,吐出來的是白痰,肺寅大卯胃辰宮,每天晚上三點(diǎn)到五點(diǎn)的時候就開始喘,很準(zhǔn)時,確定病人是寒喘,除了針之外還可以灸,針灸的穴道還是一樣的,也是虛證的治療,背后的「肺俞」、「脾俞」、「胃俞」,其它的穴道一樣,用土生金的方法來治療。寒喘的時候一定要加灸,灸的效果很快的,處方用小青龍湯來加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