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為天下王受國不祥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譯:天下沒有比水更顯柔弱了,而攻堅克強沒有比它更能取得勝利,因此水沒有東西可以替代。弱小勝過強大,柔軟勝過剛強,天下人沒有不知道的,但沒有人來實行。所以圣人說:“承擔全國之屈辱,可以成為國家之君主;承受全國之禍難,可以為天下之君王。”正言反說。 淺析:現代人沒有柔弱的概念,總是爭強好勝,以為職位、學位都是爭來的,不能甘居人下,更不愿甘居人后。對謙與讓這種概念,不會靜下心來想一想,弄得自己像一團火球,生命不自覺地在燃燒,結果很是年青,生命就走到盡頭。生命本來可以緩緩地持之以恒地走,才更重要一些。 后面圣人之言,這種話讀到,必須牢牢地記在心里,終身都不敢有絲毫的忘記。“受”指主動型,主動接受,主動承擔。“垢”本義污濁,引申到人事人情,是指屈辱。每一個個體之人真正能夠成長,都是在旁人眼中的屈辱過程中,得以錘煉而得。家庭頂梁柱是如此,集團負責人更是如此,國家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一個人為一句話而暴躁如雷,繼而做出了極端之事,是因為其心中沒有家人;只有百把斤自己的身體也顧不了了。獨生子女的“富養”話題鋪天蓋地,在老子的眼中,不知會作出何種反應?小編真的很想知道。凡是“富養”者,實在難以承擔家庭之重任,古有云:“富不過三代”,現代人愿意把古代的糟粕當成經典來侍奉。 “祥”本義是福、善之示。這里“不祥”便指禍與惡,把國家全民的恥辱與禍難一肩挑了,這是什么胸懷與擔當?開天辟地的君王這樣得來的天下,必定戰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步步為營,恐怕夜晚都不會有踏踏實實睡覺之機會。 為什么老子會提出這樣的理念?他還是從水的特性中觀察來的,水不但柔弱、更是暢通、堅韌;敢居下而不知受污濁;上天入地,自潔其身。并且所有的生命都不能離開水,都得到水的恩惠才得以生存的機會。天下之王同樣佑護著良善者與不善者,同等地給予生存的機會與生命的力量,這應該沒有什么分別。 庚子年臘月小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