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炙甘草湯 【原文】 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甘草四兩(炙) 生姜三兩(切) 人參二兩?生地黃一斤?桂枝二兩(去皮)阿膠二兩?麥門冬半斤(去心) 麻子仁半升?大棗十二枚(擘)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復脈湯。 【又名】復脈湯 【作者】張仲景 【出自】《傷寒》 【經典回顧】 1、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劑量】 1、炙甘草用一兩,生姜三片,桂枝三錢,人參二錢,生地黃一兩,阿膠二錢,麥門冬五錢,麻子仁五錢,大棗十二到十五枚。 2、麥門冬和麻子仁是表里藥,一個潤肺,一個清腸,常常并用所以等量。 【組成】 人參 甘草 地黃 麥門冬 桂枝 阿膠 大棗 麻仁 姜 【時機】 1、一名復脈湯 2、結代脈。只要心臟有問題的脈不整,就可以用。 3、病人是心肺虛腸胃實。 【方解】 1、甘草、人參、大棗、生姜,這四味藥是固定健脾的; 2、麥門冬專門是潤肺的,讓肺里面的濕度夠; 3、麻子仁慢慢的把腸子清出來,中藥的仁劑,杏仁、薏仁,都是油質比較多的,可以潤滑,本來血就不夠了; 4、生地專門是補血的; 5、阿膠是驢皮熬成的膠質,現在最好的是山東的阿膠,深咖啡色,阿膠專門補心血,阿膠止血的功能非常好,所以女人月經來的時候不能吃阿膠; 6、把補血的藥加在里面,要讓它進入心臟進入動脈,所以重用桂枝。 【應用集錦】 1、舌裂紋是由于舌為心之苗,心陰不足,不能上榮于舌,舌失濡養,則生裂紋。可用本方治療。 2、手心出汗,手心雖屬心包絡之部位,但心包絡是心之外圍,與心同氣。汗又為心之液,汗多則耗傷心氣,故用本方益氣斂陰以止汗。 3、炙甘草湯應用于心臟病、巴西多氏病、產褥熱、肺結核、喉頭結核等。 4、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 5、心悸, 不易入眠:炙甘草湯補心血。 【比較集錦】 1、小建中湯,是補陽用的,沒有生病也可以吃; 2、炙甘草湯是補陰虛用的。 3、(1)心悸+水飲(突發嘔吐、暈眩等),小半夏加茯苓湯; (2)血虛之心悸,炙甘草湯; (3)頑固的失眠證,心下悸得厲害,用其他的藥不行,用茯苓甘草湯加龍骨、牡蠣各12 克每每見效。要是治失眠的話,茯苓起碼要擱 4 兩,還可以加,茯苓關于神經方面的證候用得相當多。 (4)不渴、心下悸,茯苓甘草湯。 4、虛癆諸證表 虛癆諸證 (1)男于平人脈大或脈虛極 (2)平人脈虛弱細微,善盜汗 (3)男人面色薄,亡血,里虛,口渴,脈浮 (4)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目瞑兼衄,少腹滿 (5)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6)脈浮弱而澀,精氣清冷無子 (7)人年五六十,脈大,痹俠背行,或腸鳴馬刀夾癭者 (8)脈沉小遲、脫氣、疾行則喘渴、手足逆寒、腹滿甚則溏泄食不消化 (9)脈弦大芤虛,婦人半產漏下、男子亡血失精 【名家論述】 1、炙甘草湯《傷寒筆記》(倪海廈) 整本傷寒論里面就兩個方子治里虛,不管有沒有表證。里虛有兩種狀況,一種是病人腹痛,就是「小建中湯」,所以看到病人是小建中湯證,就先予小建中湯給他吃,還有一種是「炙甘草湯」,不管病人什么病,只要摸到病人脈「結」「代」,心動悸,就給他炙甘草湯,何謂心動悸?就是心慌、想哭,脈結代,脈結代就是西醫說的「心律不整」,就是脈跳二下停一下,或跳三下停一下,結就像繩子上面打很多結,結的距離不一定,然后手摸上去就是結脈,代脈就像滴水,久久才滴一滴,結脈和代脈都是一種癥狀,脈結代了就是里虛,里虛的時候,不管表證是什么,如果脈結代就是炙甘草湯,另外一個就是小建中湯。 摸到病人脈的跳跳停停,不要用粉劑,炙甘草湯用湯劑,大約三劑就好了,為什么會脈結代?腸胃本虛之人容易看到,腸胃虛的人,消化不好,所以常常在婦人身上看到有,思能傷脾、脾就腫起來了,吃下食物后,因小腸蠕動太慢而有間隔,人的腸胃吸收了食物之后,才變成血,血再供應給心臟,如果有時候給血,有時候又不給血,心臟有時候抓得到血,有時候又抓不到血就停一下,所以本虛的人就會有脈結代的現象。小腸套迭的病人,阻塞的地方有時候通有時候不通,也會發生結代脈的情形。 張仲景發現這心律不整是腸胃引起的,當胃的津液不足的時候可以看到,因為知道是腸胃本虛,所以處方用到甘草、人參、大棗、生姜,這四味藥是固定的,脾臟本身有動能,把脾的血擠出來到「脾之大絡」,就是胰臟,胰臟的血管到胃的下方,胃得到由脾臟過來的血、熱,胃開始蠕動,如果熱度不夠了,蠕動沒了,胃本來存在的熱氣就往上走,這熱氣本來在胃的津液里面的。因為胃的燥氣往上走,肺也會跟著燥,所以心情會不好,肺和大腸相表里,所以知道這人的大便一定不會好。并不是便秘,但大便不是很好,要下焦的大便好,上源一定要滋潤,否則肺太熱,熱到后來會沒有大便,所以加麥門冬,麥門冬專門是潤肺的,讓肺里面的濕度夠,然后加麻子仁,因為他不是便秘,腸子里有宿食,雖然腸子有在走,但是走太慢了,宿食有些壞了,如果用大黃、芒硝又太強,所以用麻子仁慢慢的把腸子清出來,中藥的仁劑,杏仁、薏仁,都是油質比較多的,可以潤滑,本來血就不夠了,加生地,生地專門是補血的,阿膠是驢皮熬成的膠質,現在最好的是山東的阿膠,深咖啡色,阿膠專門補心血,阿膠止血的功能非常好,所以女人月經來的時候不能吃阿膠;北派平常不開補藥給病人的,要病人腸胃功能恢復,自己吸收食物滋養身體最好,這時候如果光靠甘草、人參、大棗、生姜、再吃食物去補太慢了,所以把補血的藥加在里面,要讓它進入心臟進入動脈,所以重用桂枝,這九味藥加起來就叫「炙甘草湯」,重用炙甘草讓胸陽壯起來。 炙甘草用一兩,生姜三片,桂枝三錢,人參二錢,生地黃一兩,阿膠二錢,麥門冬、麻子仁各五錢,大棗十二到十五枚、麥門冬與麻子仁是表里藥,一個潤肺,一個清腸,常常并用所以等量。清酒、白的酒,米酒都可以,用三碗酒四碗水煮成三碗,去渣,一碗放一錢阿膠,生用阿膠藥力銳且迅,心血馬上補足。身體很虛,生地用到一兩,病人需要。如果用純酒去熬,喝兩付就好了;如果用水去熬,要三付;如果要一劑就好,把藥劑加重,湯濃些,兩碗當一碗喝。 臨床上,只有摸到結代脈,不管外證是什么,要先把結代脈治好,心主神,別的病是慢慢死,但心臟病一發就死了,要先治結代脈。停藥的時機,必須等到睡眠正常、大便正常、手足溫熱、無胸滿心痛的癥狀,才可以停藥。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傷寒經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