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上映的電影《我的姐姐》,直面“重男輕女”的社會熱點話題,引發了廣泛關注與討論。一部完全沒有特效的小成本劇情片,上映前4天,票房4.4億,領跑整個清明檔期,甚至壓制了同期投資2億美元的好萊塢怪獸大作《哥斯拉大戰金剛》。 影片的故事細節,呈現了生活中各種重男輕女的現象與觀念,確實可以說“切中時弊、刀刀見血”,不但存在甚至相當程度上,是普遍事實。因此也引發了廣大女性觀眾的情感共鳴。 但是,同樣不能否認的,就是因為幾千年來,男性一直是處于社會優勢地位,所以對整個家庭、整個家族,所必須擔當的責任,也遠遠重于女性。 此前《婚姻法》,現行《民法典》,明確規定:父母去世或者無能力撫養時,有能力扶養的兄姐,對未成年弟妹,是有扶養義務的。所以,如果兄姐不愿承擔這種義務,棄養未成年弟妹,本身就已經違法了! 但是,女主角“安然”企圖棄養、送養弟弟的行為,持續了大半部電影,她的親戚長輩們,雖然一開始情感上不能接受,但隨著時間推移,才都會抱有相當程度的同情與理解,沒有人非要鬧上法院,強求她要扶養弟弟不可。 只因按傳統觀念,姐姐確實沒有這個義務,雖然按現代法律上其實有。——如果換了是哥哥的話,可就完全不同了。 首先,哪怕“獨生子女政策”曾經施行那么多年,一樣有很多年輕人都有哥哥,這是基本社會常識,換言之,完全可以把電影主角,假設性轉一下,如果不是“姐姐”而是“哥哥”,劇情又會怎樣發展? 哪里還用得著主角糾結、猶豫了整整一部電影?甚至到結尾還沒個明確答案? 父母意外去世,21歲的男子漢,天經地義、理所當然,就要擔負起扶養未成年弟弟/妹妹的責任,根本用不著姑姑、舅舅或者任何親戚來催逼要求。 也根本不可能還會糾結:「我將來還要結婚,還要有自己的孩子」「帶著這小孩,在婚戀市場價值下滑,娶不到好姑娘了」「把他/她辛苦養大,將來會不會回報我」之類的滑稽問題。沒錯,對一個有基本廉恥之心的男人來說,單單這么想本身,就已經十分滑稽,在父母的靈位前抬不起頭了。 悲痛欲絕之后,就是理所當然要代替父母,管教扶養弟妹, 此時【長兄如父】,就是生而為一個中國男人,幾千年來民族傳統熏陶下的忠、孝、禮、義、廉、恥,必須做到的義務,生而為人的起碼擔當。 畢竟按傳統觀念,女性出嫁后就是“別人家的人”。父母不在時,【長兄如父】是非盡不可的義務,對應的其實從來是【長嫂如母】,而并非【長姐】。 或者可以這樣說,在相當多的家庭觀念與社會觀念,依舊延續傳統“重男輕女”的同時,也必須看到,傳統觀念對男性的各種責任要求,同樣遠高于對女性。 至于說一個成年男人,想把幼年弟妹扔給姑姑舅舅,從此不管不問?哪個成年哥哥敢這么做,等同于在整個親友社交圈直接【社會性死亡】,連同學同事、知交好友,也都會跟著瞧不起他,當面嘲弄,背地恥笑。如果不是把鐵臉皮功夫修煉到九成大重境界,唾面自干如兒戲,怕是真做不出這種事。 至于說一個成年男人,又要占著父母的遺產,又要把幼年弟妹送給陌生人撫養?開什么國際玩笑!直接引爆全網的熱點新聞,被千夫所指萬人唾棄,走出家門寸步難行!在整個人類社會都要【社會性死亡】,而在網上罵得最兇的,恐怕就是現在對《我的姐姐》“開放式結局”不滿意的這些人吧,都懂的。 也不用光說別人的反應,做出這種禽獸不如的人渣行徑,自己還好意思再給父母去燒紙、掃靈?不止是一輩子良心受譴責,丟棄的也不止是年幼弟妹這個“負擔”,更是連同自己對家庭的責任感、和家族的歸屬感,全都丟沒了,而沒有了這些,對一個男人來說,任何所謂的人生奮斗,都失去了意義與價值,從此一輩子形同行尸走肉! 同檔期另一部電影《第十一回》,陳建斌飾演的男主角,明明是一時沒踩穩剎車,意外撞死了前妻與朋友,檢查尸體時發現他們竟有私情,于是面對調查時,就非要說成自己一怒之下,有意撞死這對野鴛鴦,為此不惜被判重刑,最終坐了15年牢。 ——顏面與尊嚴,對男人本就遠重于性命,其實相當多的普通男性,萬一真遇到這種事,都會感同身受,所以觀影時,也沒人會覺得這種情節荒誕離奇。 相比之下,把年幼弟妹撫養成人,固然肯定辛苦,要犧牲很多個人前途、利益,可對一個男人來說,又算得了什么呢?單單是培養血濃于水的手足,等他們將來長大成才后,那種人生成就感的滿足,對泉下父母之靈的告慰,其實就和撫育自己兒女,完全一般無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