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傷寒論》、《仲景方藥古今應用》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在這里,我想通過醫案故事,和你一起學習、領會張仲景為數不多的一張“回陽方”。 什么是回陽方? 在民間,面對那些明明病情危重,已經準備后事,卻又奇跡般康復的病人,老百姓都戲稱為“回陽”、“還陽”。 顧名思義。張仲景的這張回陽方,就是幫人起死回生、轉危為安的。它能夠在人陰寒極盛、陽氣欲脫的時候,力挽狂瀾、扭轉局面。 這話,聽起來玄乎其玄,像是在吹牛皮。 但是,如果你深讀此類醫案,就知道這是實實在在的評價。 來吧,我給你舉個例子。 話說有這么一個女子,年17歲。 她什么毛病呢?就是發熱,持續不退。入院經過治療,無效。 醫院沒辦法,找中醫高手來會診。找的誰呢?是戴麗三教授。 這個老年生,生于1901年,卒于1968年,曾經是云南地區的老一輩中醫臨床家、杏林領袖。 到了醫院去,戴麗三看到患者,頓時眉頭一皺。 原來,這個人全身發高燒,渾身冒汗,語音低微,呼吸短促,四肢發涼,但是面色特別紅,身體沉重無法轉身。大小便還算正常。 戴麗三連忙診脈,發現患者右側脈沉細,左側脈浮大無根。舌頭發青,表面水滑,不想喝水。 戴麗三忙問,患者之前都用過什么藥? 醫護人員答,用過葛根芩連湯、銀翹散、白虎通這些方子,總之是想方設法把高熱降下來。但事與愿違,患者越是用藥,癥狀越重。 戴麗三教授明白了。它急忙寫下一方,但見—— 制附片(先煎)60克,干姜12克,蔥白3個。水煎服。 所有人都覺得,戴麗三教授出馬了,這個患者一定有救了。但事實是,患者用藥之后,一切如故,沒有好轉。 對此,戴教授也是遲疑了一小會兒。 忽然,他似乎想起了什么,立即叫人弄來豬膽汁數滴,童便一杯,加入原方令患者服用。 豬膽汁、童便,這些東西放在今天,醫院恐怕不會給患者用。但是,在那個年約,人們對傳統中醫藥還是有一定依賴的,故而很快就有人找來,如法為患者服用。 結果如何?患者服藥以后,忽然之間燒退了,而且不出汗了,臉也不像之前那么紅了,只不過四肢還是冰涼冰涼的。 接著,戴麗三教授繼續投制附子60克,干姜15克,后續治療。 最終,患者四肢溫熱、轉危為安。 這個醫案故事,就記載于《戴麗三醫療經驗選》里頭。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找來讀一讀。 這里頭是怎么一回事人?西醫明明束手無策的病情,中醫為何憑借附子、干姜、蔥白,以及豬膽汁、童便這類東西,就能轉危為安? 我來給你從頭分析吧。 我跟你講,這個患者的問題,屬于戴陽證。 什么意思啊?就是說,這個人的本質問題,在于陰寒極盛。寒邪太重了,它把體內僅存的一點元陽之氣擠得沒地方呆了,于是這一點陽熱之氣就往上跑,形成了所謂“虛陽浮越”。 如此一來,患者給人的感覺,就是既有熱象,又有寒象。比如說,患者渾身發熱、臉紅、脈浮大,這似乎給人以熱象。但實際上呢,卻四肢冰涼、聲低吸短,舌頭發青。這些都是寒象。由于陰寒太重,津液不得輸布,所以舌頭水滑、不想喝水。陽氣衰微,脈道鼓動乏力,故而脈象細弱,虛浮無根。陽氣不能固攝肌表,再加上虛陽迫津外出,故而患者渾身冒汗。 因此,盡管從表面看,患者發燒臉紅,但實際上,結合舌脈以及其他表現,可以斷定患者屬于陰寒極盛。 陰寒盛,虛陽被格拒于上,這就是所謂“戴陽證”。所謂格拒,我們可以理解為“翻臉”、“拒絕”、“阻擋”、“水火不容”。 可以說,這是實實在在的危重癥!可惜,戴麗三教授來之前,其他的醫師不明此理,給人家用銀翹散、白虎湯。這類藥下去,患者的問題會被加重的。 對這些,戴麗三教授十分清楚,醫師果斷運用了附子、干姜、蔥白三味藥。我們再看一看—— 制附片(先煎)60克,干姜12克,蔥白3個。 這個方子,你記住,就是我今天要給你介紹的,張仲景的“回陽方”之一,叫做白通湯。它是專門用于治療元陽大虧、虛陽浮越、陰陽格拒的戴陽證的。由于此病的起因,在于陽氣大虛、陰寒極盛,所以用制附子、干姜大補元陽,把極盛的陰寒之氣破開,然后利用蔥白來溝通上下,從而扭轉上熱下寒、上盛下虛之勢。此方見于《傷寒論》。大家如果感興趣,不妨找來《傷寒論》,認真讀一讀。 方子,選得沒毛病。可為什么,患者在最初應用的時候,不好使呢? 這就牽涉到另外一個問題了。 你想啊,現在這個患者,陰寒極盛,將虛陽格拒于外。這就好比一伙強盜,占山為王,把老百姓趕出去了。因此,要想讓老百姓重新攻占山頭,難上加難,勢必遭到人家的抗拒。同樣,你用陽熱之藥來峻補元陽,也有可能遭到陰寒之氣的抗拒,使得藥性不入病所,起不到作用。 那怎么辦啊?妙招就是,喬裝打扮。你把老百姓組織起來,化裝成匪徒,這樣就容易混進山頭,最終打敗敵人。同樣,你得給方子“打扮”一下,使之有一點寒涼之性,這樣,陰寒之邪才有可能被蒙蔽,不那么抗拒,從而讓附子干姜的藥性直達病所,一舉破陰回陽。 怎么才能起到這個作用?戴麗三教授的辦法,是在白通湯里頭,加入豬膽汁和童便。這兩味藥性咸寒,可以調和白通湯的藥性,對其“喬裝打扮”。事實證明,這一招果然奏效了。 其實,白通湯加上豬膽汁和童便,嚴格講是另一張方子,叫做白通加豬膽汁湯。因此,戴麗三教授的做法,也是遵古人之意。 總而言之吧,經過這么一番調養,患者陰寒之氣被破解,元陽歸下,蒼龍入海,戴陽證的危局就被逆轉了。 隨后,戴教授利用制附子和干姜,組成干姜附子湯,進一步峻補元陽,使得患者四肢逆冷的現象得到化解。至此,真陽歸位、陰陽重新恢復平衡,患者轉危為安。 這就是治療的經過和基本思路。我不知道,我說明白沒有。 其實,這個白通湯,在中醫臨床上的應用,還是比較多見的。《續名醫類案》里頭也有一例,時間關系,我就不給你多說了。總之,你記住,這個白通湯,是張仲景用于急救的方子之一,是可以逆轉乾坤的重炮。即便說當下,已經沒有多少從醫者會用這個東西,但是作為祖國傳統醫學的精華之一, 我們不可以不了解,不可以不學習。 按說,中醫里頭像這樣有意思,又發人深省的東西還有很多。文老師一個人,是很難把這些東西全都講出來的。大家如果感興趣,不妨也深入中醫典籍中,不斷學習、領略。這個過程雖然比較辛苦,但是也趣味無窮。 全文完。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
|
來自: Bellsen老熊 > 《05-方劑經驗與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