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湯 【原文】 麻黃、芍藥、黃芪各三兩,甘草(炙)、川烏五枚(?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烏豆) 右五味,?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盡服之。 【作者】張仲景 【出自】《金匱》 【經典回顧】 1、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 【用法】 1、烏頭兩碗煮一碗,丟掉藥渣; 2、加一碗蜂蜜,再煮成一碗。 【組成】 烏頭 甘草 黃芪 麻黃 芍藥 【時機】 1、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攻五藏,拘急,不得轉側,發作有時,使人陰縮,手足厥逆(方見上)。 【禁忌】 1、有心臟問題的人(地圖舌)不能用,用桂枝湯配合烏頭。否則這個方子會比烏頭桂枝湯還好用,尤其是腳沒有力的時候最好用。 【應用】 1、膝蓋關節的地方、腳踝裸關節的地方。 【比較集錦】 1、(1)濕在皮膚表面,屬表證,皮膚表面上痛、癢,濕疹,是麻黃加術湯; (2)皮表以下,濕比較深、有凝,不癢,頭皮屑等,用麻杏薏甘湯; (3)濕在血脈的周圍,腋下汗特別多,男人睪丸積水等,用防己黃芪湯; (4)濕在血脈里面,血管比較大,關節痛,用桂枝芍藥知母湯; (5)很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都變形了,烏頭湯。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金匱經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