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情緒不佳,心情不暢,抑郁寡歡,總是想不開,郁悶想哭,控制不住, 總是高興不起來,除了肝郁引起,也不可忽視氣虛或陽虛。 中醫認為,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而惡抑郁。肝氣郁結,肝失疏泄,而致情志抑郁,乃病之常,往往因肝血虛或肝陰虧虛,肝失所養而致肝失疏泄,可用當歸、白芍養血柔肝或用杞菊地黃養肝陰;方用逍遙散或四逆散疏肝解郁,暢情志。另外,還有肝氣虛,亦可致肝失疏泄,可用黃芪補肝氣。 陽主動主升,其性張揚;陰主靜主降,其性收斂。氣虛失去動力,陽虛失于溫煦,神氣斂降而不張,而致人情志抑郁。元陽乃人生之根本,附子”是扶陽第一要藥;心主神明,桂枝助心陽扶元陽;人參大補元氣。心陽虛用桂枝甘草湯扶心陽,腎陽虛火衰用四逆湯補火助陽,心氣虛用黃芪、人參補心氣助心陽。 另外,李可老中醫認為澤瀉泄腎濁有利陽氣的升發和潛藏;茯苓祛腎邪,即通過淡滲利濕之作用也有利扶陽;麻黃開表散寒邪有利于心肺陽的恢復;蒼術化脾胃之濕濁之氣有利脾胃之清陽的上升;牛膝引血下行有助血中之寒隨月經而排出;細辛搜剔經絡中之寒邪有利于督脈行使總統人身之陽的作用;蘇梗搜氣分、血分之寒,有利胞宮中之陰邪排出于皮毛;海蛤殼、貓爪草軟堅散結有利咽至喉部陰濁凝結之氣散去;鹿含草、骨碎補有利于下肢寒氣的導出;雞血藤養血活血通絡有助全身經絡中之寒邪驅出,誠經驗之談,臨證可酌情選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