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曹操呢?真實的曹操,要想還原真實的曹操,就必須要摒棄原來演義里面曹操的形象,演義中過于臉譜化曹操這樣的重要人物,反而顯得沒有那么真實。 歷史上的曹操是一位非常復雜的人,要分析一個人的性格,能力,就要從他的早年開始分析。 曹操有著一個非常復雜的家庭,以我們現在人的眼光來看,曹操無疑是豪門出身的官二代,可曹操的家族在漢末是屬于暴發戶類型,漢末真正的豪門是士族,這些受了儒經影響的官宦家庭對漢末政局產生極大的影響。 曹操的家族唯一拿得出手就是錢,他的父親能花大量的錢買官,可是曹操的家族不僅是宦官的養子,更是與宋皇后家族有著聯姻,因此曹家既有宦官的成分,又有外戚的成分。士族和商人的地位 這就導致曹操在士族與宦官兩邊都不討好,用一句話來形容早年的曹操,就是有匡扶漢室的大志向。 在赤壁之戰的失敗后,曹操西征打敗馬超、韓遂,后又平定盤踞關中多年的張魯,不過關中后來還是丟失了。打擊非法地主豪強,改善百姓的處境。推行屯田,開墾荒地,百姓有事干,有糧吃,緩解了社會矛盾。興修水利,減輕民賦。如修復安徽的七門堰,減免河北農民一年的賦稅等。整治風俗,施行教化,推行法制。曹操本人的詩歌,膾炙人口,經久不衰。 曹操是一位性情中人,卻沒有克制自己的能力,他是一位文武全才,能力壓過漢末群雄的人,也是一位缺陷明顯,無力匡正天下實現自己理想的人,后世之所以會對曹操有這么多的非議,其實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沒能統一天下,他并不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因此曹操的優點會得到吹捧,他的缺點也會被不斷放大。 曹操所作所為,是由他的地主階級利益的立場所決定的,這也是后話了。但是,站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看問題,站在中國歷史上統一大局觀看問題,注定了曹操堪稱一代英雄。 曹操是具有多重性格、極為復雜的人物,在他身上既演繹著英雄舍我其誰的霸氣、又演繹著“寧叫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統治階級處世哲學的極端損人利己。他;大丈夫人也,為了勝利,百折不撓,屢戰屢敗,多次山窮水盡,仍然哈哈大笑,體現了極其頑強的斗爭精神,這是常人根本所不能的。他;善于謀斷,又不乏狡詐狠毒。 明是自己克扣軍糧,卻借倉官的頭來安定軍心;為父報仇,殺戮民眾,卻又在另一攻城拔寨后戰役中,不計前嫌,下令燒毀城中檔案,俘獲了當地的人心,如此種種……“三國演義”塑造了一個血肉豐滿、自相矛盾的曹操。 曹操在中國文學史上還占有一定的歷史地位。他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建安風骨詩詞,曹操堪稱鼻祖,他的“短歌行、神龜雖壽”的名篇,還是現在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里的教材。 曹操當時利用了皇帝為他打天下正身。他說劉備與孫權都不想做帝王嗎?只是他們沒有這個機會,曹操利用了這次機會,順應了天理!也是戰亂很多年的國家得到了有力的發展,難道這些是不對的嗎?我的答案是曹操做這些都是有利于國家發展的! 而且曹操也是非常重情義的,有次曹操和袁紹大軍對峙,裝備以及人數遠遠都低于袁紹的軍隊,就是因為曹操聽取手下謀臣的意見,才戰勝了袁紹的大軍!關于曹操的事事非非,我想后人一定會給一個明確的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