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易筋經 易筋經,顧名思義,是改造人身、內壯神勇、外壯神力的功法。易是改易、變易,這個不難理解。 筋是什么呢? 不要以為筋是肌肉,漢語文言用字精準,如果筋是肌肉的話,老祖宗根本沒必要創造“筋”這個字。 驗證筋的辦法也很簡單:伸直手臂,然后手掌極力翹起。這時任何人也能感受到筋的存在,感覺到筋和肉的極大不同。 說了什么是易,什么是筋,再說什么是經。 有人說,經嘛,就是經文、經書,易筋經就是變易筋的經文。 這大錯特錯。 經不是指經書,也不是經脈,它甚至不能與筋這個字分開。 經筋,筋經,易筋經這三個字的正確斷句應該是 易 ,筋經。 什么是筋經? 筋經,也叫經筋,是指人身特定的、能調氣運勁的十二條大筋。 這十二條大筋分別是:足太陽經筋、足少陽經筋、足陽明經筋、足太陰經筋、足少陰經筋、足厥陰經筋、手太陽經筋、手少陽經筋、手陽明經筋、手太陰經筋、手厥陰經筋、手少陰經筋。 經筋不是經脈,經脈現代探測不著,但經筋可以。 易筋經,就是通過鍛煉十二經筋,以致內壯神勇、外壯神力的內修功法。 二、易筋經的宏效 十二經筋起于四肢之“筋極”,終于太陰,流串起骨骼、關節,對于人身非常重要。 但普通人的經筋沒有得到鍛煉,就像沉睡一般,在日常生活、運動中,發揮不出它的作用,就像空有寶山而不自知。 比如說脊柱,作為人身上最重要的器官,也是經常受傷的部分。 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脊柱側彎……數不勝數。 脊椎容易受傷損,是因為它支撐人身,有負重的功能,各種力容易施加在它上面,久而久之的勞損產生病變。 脊椎的兩側,正好分布著兩條大筋,大家可以用手摸一下自己的后背,脊柱旁的隆起,這是十二經筋里的足太陽經筋。 練易筋經,鍛煉后背這兩條大筋,讓它們發揮支撐、承載的作用,替代脊柱,將脊柱從繁重中解放出來,能有效解決脊柱的病變。 解決疾病只是附帶功效,易筋經的目的是內壯神勇,外壯神力。 以前跟著姨父練易筋經,他是屠夫。姨父身材瘦削,一點也不壯,別的屠夫膀大腰圓,一看就一身的力氣。但姨父就像是個書生,看不出有多大力氣來。 他去各個村里收豬,喜歡聽別人說他“一點也不像殺豬”的,笑得合不攏嘴。 殺豬的,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但姨父有時候不用刀,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力氣,對著豬一拳下去,豬立馬倒地不起。 三、易筋經的練法 易筋經的用力法很簡單,就是伸展。 但伸展時要帶一點意思。 帶什么意思、怎么帶意思,非常關健,這是真傳和濫傳的區別。之所以說意思,不說意念,因為是象形取意。 我跟著姨父練易筋經時,他開始并沒有教我們復雜的動作,只教了一個收展胳膊腿的動作,在早晨醒來后、沒起床之前練。這個時間段練是保證你以后能帶上正確的意。 過了這個階段,才能練易筋經的具體動作。 第一式是韋陀獻杵。 韋陀獻杵又分為三勢,分別是韋陀獻杵第一勢、韋陀獻杵第二式、韋陀獻杵第三勢。 大家看第一式,全身站定,兩個胳膊環拱起來,架肩抬肘。 內家拳包括太極拳有個要求,叫做沉肩墜肘,而易筋經卻架肩抬肘,這不是完全相反嗎? 其實并不是。 甚至可以說,沉肩墜肘和架肩抬肘的用意是一樣的,直指同一樣東西,就是把肩窩里的筋撐圓,騰起來。肩窩是鎖骨內凹陷的地方,把里面的筋伸縮騰起,能力達末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