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軍 課堂是教師揮灑馳騁的舞臺,教師是課堂上一道永恒的風景。教師舉手投足、一笑一顰間,無不展現出樸實無華卻獨具一格的姿態。在我看來,教師最美的課堂姿態有三種。 站立著:平常之中彰顯美 站著講課,是教師最真實的常態。 還記得,初涉講壇的我,被學校安排講授入門課《白楊》。面對幾十張求知若渴的天真面孔和下面一排聽課的領導、老師,我著實有些緊張,手腳生硬,腰膝發軟,滿頭大汗。課后,教導主任諄諄教誨我:“一個合格的教師要站得直,站得挺拔,就像一株白楊樹,充滿陽剛之氣,要有教師的自信和灑脫。”記住了這句話,此后在課堂上,我總是站得筆直挺拔,原本并不魁梧的身材,在學生面前不知不覺間有了一種高度和威嚴。 后來,教導主任再次聽我的課,又語重心長地告誡道:“作為一個優秀的教師,還要站得穩,不宜在教室里頻繁移動。站得沉穩,站得踏實,方能吸引學生的注意,而不是讓他們的目光追著你跑來跑去。”他還說,必要的時候,到學生中間走幾個來回,傾聽他們的聲音,觀察他們的表現,也是很有必要的。我牢牢地記住了這番話。 而今,我已經成為本地小有名氣的特級教師。一次觀摩我的示范課后,教導主任再次言辭懇切地說:“一個卓越的教師,不僅要站得直、站得穩,還應該站得高。”他見我一頭霧水,不知所云,微笑著補充:“站得高,并不是說你外在的姿態,而是內在的涵養。只有具備了精湛的業務能力、廣博的專業知識、幽默風趣的語言和獨具特色的課堂藝術,才能讓學生敬重你,崇拜你,因你的魅力而仰望你!” 蹲下去:親近學生蘊含美 我特別欣賞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的課。一次聽他講授課文《水上飛機》的時候,有一個細節深深地打動了我。 那是一場規模不小的公開課,于老師讓學生自由預習課文后,找學生朗讀課文。霎時間,小手如林,于老師的目光在這些高高舉起的小手中間巡視,最后卻停在一個略顯靦腆、沒有舉手的小男孩身上。于老師問他:“會讀嗎?”小男孩怯怯地說:“會讀。”于老師笑著說:“我喜歡找不舉手的小朋友來讀書。”小男孩開始朗讀課文,剛讀到第一句“在茫茫的大海上,小海鷗發現了一條奇怪的大船”時,可能因為方言口音太重,把“小海鷗”讀成了“小海悠”,現場的同學和聽課教師不禁發出了一陣哄笑。于老師又讓他讀第二遍,這位學生仍然讀成了“小海悠”。于老師給他示范了正確的讀法后,讓他讀第三遍,男孩讀正確了。于老師再讓他讀第四遍時,男孩稍一緊張,又讀成了“小海悠”。于老師并未放棄,和藹地示意他坐下來讀。于老師右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左手幫他拿好書,索性蹲下身來,耳朵貼近男孩的嘴巴,以便更清楚地聽見他的聲音。男孩坐下來以后,放松了些,終于讀得字正腔圓了,于老師這才滿意地直起身來,返回講臺。當時很多師生都被那個孩子的“跑調”吸引了,卻很少關注到于老師蹲下來傾聽的姿態。 聽于老師講授示范課《月光曲》,同樣對他蹲著身體板書感觸頗深。有好幾次板書,于老師都把身子蹲得很低,大腿與小腿之間幾乎彎成了90度,模樣似乎不太雅觀,有些聽課的教師都為此竊笑。他們卻不知,于老師這樣做是為了讓每個學生,特別是個矮或后排的學生看清每一個生字的筆畫順序、間架結構、書寫要領。這樣一個姿態,比起那些在講臺上派頭十足、巋然不動者,或反背雙手昂首踱步者,或端坐方凳如教授講座者,不知道要美多少倍。 跪下來:心靈相通詮釋美 去年金秋時節,我們“襄派教育家培訓對象”高級研修班一行50人,游學深圳,前往南山外國語學校大沖校區聽課。走進多媒體教室,感到耳目一新。這里布置得如同童話樂園一般,整個教室沒有一張桌凳,全班30多名學生在木地板上圍坐成幾圈,老師也沒有專門的講臺,只有一個大屏幕電視和一塊黑板。本節課的內容是復習5個元音字母。女老師的課堂,生動活潑,興味盎然:時而播放優美的音樂,時而展示有趣的圖片,時而呈現精彩的動畫,時而帶領學生做互動游戲。她豐富夸張的表情,純正流利的發音,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這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學生們都坐在地板上,女老師在走近觀察每個小組讀書或討論的時候,便會微微地彎下腰,盡可能地離孩子近些。當個別孩子面對眾多聽講的老師有些緊張拘謹時,女老師總是輕輕地拍著他們的肩膀,慢慢蹲下身來,說一些鼓勵的話語。在讓一個小女孩練習單詞朗讀時,女老師似乎感覺蹲著仍然有些居高臨下,竟然不知不覺地雙膝著地,跪在了地板上,如同和孩子面對面地促膝談心。她的動作是那樣自然,沒有一絲矯飾,以至于很多人都沒有覺察出來。 女老師不止一次地重復這個動作,她的臉上寫滿溫柔的笑容。她用一雙會說話的眼睛望著學生,或拉著學生稚嫩的小手,或親切地撫摸著孩子的小腦袋,聆聽他們的童音。這一刻,她的身份淡化了,似乎不再是威嚴的、高高在上的老師,而是和孩子們平起平坐的知心朋友。在整堂課中,學生輕松地學習,快樂地玩著,仿佛早已經忘記了面前是自己的老師。 女老師跪在地板上,可能是不經意的一個動作,也許連她自己也沒有意識到,也可能是她課堂中一種習以為常的姿態。 從站立,到蹲下,再到跪下來,教師的姿態在變化著,教師的角色也在悄然轉換,但為人師者的形象卻在低下來的身體中變得更加高大、豐盈。 (中國教育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