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歷史更是上下五千年,傳承至今,我們身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更應該責無旁貸的把中華文明傳承下去。 中國素來是充滿詩情畫意的國家,我們的古人更是非常的浪漫,給很多事物都取了一個雅致的名字,如古人稱月亮為“嬋娟”,稱夏天為“炎節”,稱書信為“鴻雁”等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多了解一下,感受一下古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浪漫。 那么古人是怎么稱呼中國呢?其實也有很多雅稱,如神州、九州、華夏、中原、中土等,其中九州被人們廣泛使用,如陸游在《示兒》中寫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陸游在詩詞中就用“九州”在代替中國。那么很多人會有疑惑,九州究竟是哪九個州呢? “九州”一詞最先出現在《尚書》中,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這九個州。 相傳在大禹治水成功后,因為他的功勞很大就被推舉為部落首領,其他小部落的首領就紛紛向大禹臣服,并且進貢青銅器。大禹就把這些青銅器收集起來融化后,重新鑄造九個大鼎,一個鼎代表著一個州,九鼎就象征著九州。 自此之后鼎便成了權利的象征,如成語問鼎中原,它的意思是就是進行權利的角逐。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九鼎就成了夏朝的國之重器,由歷代皇帝傳承。 后來商湯滅了夏桀,夏朝滅亡,商朝建立,九鼎就被放在了亳(bo)邑,后來周武王姬發滅了紂王,九鼎就被放到洛邑,隨后就遷到郟鄏(ru),一直放了幾百年。 周朝末年,秦國越來越強大,秦王也越來越不把周天子放在眼中,秦昭襄王覺得九鼎放在周天子那里就是浪費,于是就派人去拿九鼎,把九鼎遷到咸陽。 秦國搬遷隊在途經泗水的時候,一個鼎突然就掉進了河里,怎么撈也撈不到,于是這個鼎就不知所蹤了,另外八個鼎就被搬到了咸陽。 秦朝滅亡之后,這八個鼎也不知所蹤。鼎是個很大的東西,況且還是九個,怎么就會找不到呢,這確實是個謎團!九鼎雖然不在了,但是九鼎代表的九州還在,并且流傳千年。那么九州的大致范圍是哪里呢? 冀州是天下九州之首,主要區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和山西以及遼寧、內蒙古、河南的部分地區,在后代冀州又被分為冀州、幽州和并州三個州,因此冀州的實力遠遠下降。 兗州的大致范圍是山東西部、河南東北部以及河北東南部,歷來這里是兵家兵家必爭之地。 青州的大致范圍是渤海以南,泰山以北。 徐州的大致范圍是淮海地區,有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山東南部。 揚州的大致范圍是淮河以南、長江領域與嶺南地區,揚州是古代江南地區的繁華地帶。 荊州的大致范圍是湖北和湖南,荊州在歷史上相當出名,因為關于大意失荊州,荊州歷來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豫州的大致范圍是河南,如今河南省的簡稱就是“豫”,豫州位居天下之中,因此也被稱為中州,代表的就是中原。 梁州的大致范圍是陜西、四川、漢中和云貴部分地區,梁州在后代出現的概率比較少,這是因為梁州后來并入到雍州了,成為雍正的一部分。 雍州的大致范圍是陜西、寧夏、青海、甘肅和內蒙古、新疆等部分地區。 隨著歷史的發展,天下九州也在發生變化,直到漢朝時期,天下九州變成了十三州,到了三國時期,曹魏占據天下九州,分別是冀州,幽州,并州,涼州,豫州,青州,徐州,兗州,司州;蜀漢占據益州;東吳占據揚州,交州,荊州,從占據州數就能看出來,哪個國家的面積大。 兩晉時期,天下就劃分為十九州,到了隋朝,天下又回歸到九州。漢朝到隋朝這幾百年間,國家一級行政區域劃分還是按照“州”來劃分的,到了唐朝,國家一級行政區域就變成了“道”,唐朝把天下分為10道,如河南道、劍南道、隴右道等。 到了宋朝,道改為路,天下一共分為二十三路。到了明清兩朝,國家一級行政區域就成了省,如明朝的兩京一十三省。 通過一級行政區域的改變就能看出來“州”的影響力逐漸在下降,如今的州已經變成了城市的名字,當初天下九州的徐州、揚州、荊州,這三個成了地級市,冀州、兗州、青州已經成了縣級市,剩下的豫州、梁州、雍州則隨著歷史煙消云散。 |
|
來自: 飄忽不定書館 > 《中國歷史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