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個詞語叫做“一言九鼎”,在古代這是專門用來形容天子說話的分量很重,而“九鼎”本身就是天下江山的代名詞,所以問鼎江山之類的詞語,就是宣告自己具備有成為皇帝的雄心,這與一個傳說中的人物有關,那就是治理洪水的大禹。 大禹的姓名為姒文命,是黃帝的玄孫,父親名為鯀,帝舜統(tǒng)治期間天下發(fā)生了大洪水,鯀主動領命前去治理洪水,采用了到處修筑堤壩“堵洪”的方針,結果修著修著洪水卻越來越大了,帝舜大怒之下將鯀撤職,又派遣他的兒子禹前去治理洪水。 大禹在深刻總結了父親治水失敗的經驗教訓以后,提出了“堵不如疏,堵疏并用”的方針,在有的地區(qū)修筑堤壩,有的地方則是疏通河道。他非常勤奮艱苦地工作,多次經過自己的家門口,也沒有回家喝上一口茶,由于常年在水中與水打交道,以至于小腿上的毛都被洪水給沖刷干凈了。 大禹治水一共用了13年,在正確的指導方針以及夜以繼日地努力工作下,危害整個天下的洪水終于得到了妥善治理,讓人們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大禹在治理洪水的過程中,他親自走過了每一條山川河流,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了整個天下,為了便于治理洪水,他將天下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分為了九州。 并且在每一個州都鑄造了一個大鼎,以此來鎮(zhèn)壓這個州的洪水,讓洪水永不肆虐,從那個時候開始,“九州”與“九鼎”都成為了天下江山的象征,等到大禹繼承帝舜的帝位以后,也就成為君主權力的象征,大禹所劃分的這九個州分別為: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九鼎自然就是豫州鼎、青州鼎……冀州鼎、兗州鼎。 至于這九個州的具體方位,在《爾雅·釋地》中也有記載,那就是“兩河間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漢南曰荊州,江南曰揚州,濟河間曰兗州,濟東曰徐州,燕曰幽州,齊曰營州:九州”,根據黃河、漢水、長江、濟河等等河流山川來進行劃分。 這九州的名字流傳也很久遠,我們最為熟悉的三國故事中,劉備就曾經擔任過徐州牧、豫州牧、荊州牧,曹操擔任過袞州牧、冀州牧,而當初袁紹正是因為擔任了冀州牧所以成為北方勢力最大的諸侯,而曹操在打敗袁紹以后就成為了北方實力最大的諸侯,可見冀州在九州中的地位最為重要,就如高誘在《淮南子·覽冥訓》中的注解:“冀,九州中,謂今四海之內。”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傳,這九州的名字后來有三個州的名字漸漸湮滅在歲月長河了,現(xiàn)在雖然還有一些州的名字存在,但是也與以前的含義大不相同,如徐州、揚州、荊州成為了地級市,而冀州、兗州和青州則是成為了縣級市,跟古代相比,行政級別算是下降了很多。 參考資料:《史記》、《九州源流考》 |
|
來自: 昵稱30265258 >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