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激戰洪魔之一:1954年防汛抗洪戰斗的日日夜夜

     國學守望者 2021-06-16


      
    最近驕陽似火,氣溫偏高,心存焦躁。不如靜下心來,一個人,一本書,一首詩,香茶一杯,心靜如詩,歲月安好,舒適一夏,恰似蓮花不染塵,心如止水度光陰。正如白居易所云:鳥棲魚不動,月夜照江深,身外都無事,舟中只有琴,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
    人間三千事,淡然一笑間。面對種種境迂,一笑而過,是人生的優雅,世界那么大,能迂見就是一種緣分。人生苦短,好好愛,用力活,留點空間,讓自己從容轉身,給人生留點余地,得不自喜,失不抑郁,得失淡定從容。有人牽掛就是幸福,有人守候就是力量。人生得失并存,擁有了清風,就錯失明月,最先釋懷才幸福,痛而不言,笑而不語,迷而不失,驚而不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一顆感恩之心,可治好萬病,機迂如清水,無處不可流,機迂如月光,有隙皆可存。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志忠:
          現把我主編的巜激戰洪魔》電子稿發給你。稿子比較珍貴,一部分撰稿人已經去世,為了紀念這些人,我建議發稿時,連同這些人的照片一并發表,以表懷念。王培倉(原獻縣政協主席)是編寫此書的發起者,積極召開協調會,親自撰稿,指導印刷,發行等工作。并親自進京,赴省找曾在獻縣工作和獻縣籍老領導題詞,聯系出版社,為此書出版立下了汗馬功勞。老領導張華,吳芝田,時任老干部局局長的陳法如同志等在此書的編印過程中,都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幫助,在上網發表之際,再次表示衷心的謝意!
                           呂智杰
                         2021.6.1志忠:

    激戰洪魔之一
    1954年防汛抗洪戰斗的日日夜夜

    吳芝田

       1954年,至今已經過去48年了。但當年在防汛抗洪中緊張激烈的戰斗情景,依然歷歷在目,經久難忘。因為那一年,防汛抗洪歷時之長(從6月15日上汛,到10月5日結束,共歷時112天),整個戰斗過程之激烈(連續戰勝四次特大洪峰,從第一次洪峰到來到第四次洪峰回落,在超常水位、流速流量的危急情況下,連續奮戰了75個晝夜),不但歷史上少有,就是從那年以后,近半個世紀的歲月中也極少見。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各級黨政領導身先士卒帶領全縣人民齊心合力、奮不顧身,頑強拼搏,日夜奮戰,連續戰勝了四次特大洪峰的襲擊,相繼排除了無數次險情、隱患,保障了全縣當時管轄的127. 22公里堤防無決口、無漫溢,不僅大大減輕了超常洪水所帶來的嚴重危害,而且保障了京、津和津浦鐵路的安全,譜寫了一曲戰天斗地的勝利凱歌,在獻縣防汛抗洪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那一年是我調來獻縣工作的第五個年頭。對縣情雖有初步了解,但在防汛抗洪上還是一個門外漢。當時我在縣政府財政科擔任行政科員,還兼任著縣直機關團支部副書記(書記是王德志同志)。那時,黨的工作主要是發展工、農業生產,開展互助合作運動。但一到汛期,防汛抗洪卻成了中心任務。那一年,汛情早、來勢猛。6月9日,滹沱河水泛濫,小麥剛剛開鐮收割,泛區四十八村就全部被淹。因此,我們縣直第一批被抽調的一百多名干部,于6月15目便全部到達各自分包的堤段。我和縣團委的王樹朋,稅務干部王清峰等人被派到子牙河右堤,大馬區中段,即十五級橫堤到張大馬村后全長約五華里的堤防上。大馬區區長李維新、區文教干部正培倉等同志和我們一起,共同負責這一堤段的全部防務。由于區長還要顧及全區面上的工作,我們這個堤段的日常防務組織安排自然落在我,王樹朋和王培倉同志三個人肩上。培倉同志雖然比我們幾個年齡都小,但他生在邊馬村,長在子牙河邊,從小就熟悉水性,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自然成為我們的參謀長。還有一位水利技術工人,助理農技師王慶成同志,從事水利技術工作多年,具有豐富的防訊抗洪的實踐經驗。他雖沒和我們一起包段,但每遇險情、隱患或疑難問題,我們都請他來現場做指導,使我學到了很多防汛抗洪的知識和本領。我就是在這些同志的指導幫助下,邊戰斗,邊學習,逐步成長為一名較為合格的新戰士的。下面我回憶記述的,只是我親身參加的1954年防汛抗洪戰斗的幾個片斷,遠不能反映那場偉大斗爭的全貌,但總可以從這些片斷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揮汗如雨,爭先恐后打土牛?

        6月中旬上堤后,我們抓緊子牙河水位尚未超越警戒線的寶貴時間,除組織常備汛鋪民工,認真巡查全段堤防,填補堤防裂縫、水溝、浪窩,抓捕地老鼠,消滅堤防隱患等項活動外,著重組織發動第一批上汛的青壯年民工,突擊開展了打備土牛的戰役。打備土牛,就是從堤外規劃區域內挖土,運到大堤上靠河一邊,打成一米高,兩米長,底寬一米,頂寬0.8米的梯形土牛,一個接一個地,備滿整個堤段,以便必要時構筑子埝或搶險時有足夠的用土。這確實是一項艱苦繁重的體力勞動,但其戰略意義十分重大,如果不乘有利時機,打備好足夠土牛,一旦“兩水夾堤" ,不但水中撈泥取土困難,而且趟水運士上提更是難上加難,更為嚴重的是,勢必喪失搶險的寶貴時間。為此,我們一面深入淺出地開展宣傳教育,具體講明打備土牛對占用洪峰安全度汛的戰略意義;一面組織各級干部,尤其是縣區干部率先帶頭,和民工一樣承包打備土牛的任務,并在民工連排之間和縣區干部之間開展了評比競賽。堅持一天一總結,一評比。通過比質量,(看土牛打得實在,平整程度,)比速度,(看當天打了多少土牛)。比干勁(看勞動情緒高低)、比智慧(看打土牛技能和提高工效的辦法)。大大調動了干部、民工的積極性。就這樣在攝氏30度以上的高溫天氣下,干部、民工個個揮汗如雨,爭先恐后地用土籃擔,小車推,結果提前三天完成了任務。經縣指揮部檢查驗收,被評為“打備土牛戰斗先鋒營(即第一名)",并把我們的做法和經驗通報了全縣各堤段,有力地推動了全縣打備土牛的進程。據縣防汛指揮部統計.當年全縣在127. 22公里的大堤上,打備土牛63600多個,為接連戰勝四次洪峰,特別是第三第四兩次特大洪峰,打下了牢固基礎,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徒步涉水,單身下堤催大樁

        就在我們爭分奪秒,緊張地進行了一系列迎戰洪峰的前哨戰之后,7月15日早4時,子牙河迎來第-次洪峰。臧橋水位從10. 1米猛漲到13.5米,最大流量500多?/秒,已達最大安全泄洪量標準。我們所包堤段的干部、民工和全縣所有堤段一樣、面對洪峰不躁不懈,日夜防查,嚴陣以待,準備隨時聽從號令,奔赴現場,搶排險情。那時的報警信號子牙河兩岸是“左鑼右鼓”。即左岸出現險情敲鑼,右岸出現險情擊鼓。鼓、鑼聲響,就是命令,上、下鄰段就要并然有序地前往支援。缺人上人,缺料供料,齊心合力把險情排除在最短時間之內。每到夜晚,燈籠火把形似一 條游龍,隨著鑼鼓響聲,往返游動。其景象十分壯觀。就這樣,經過近半個月的連續奮戰,第一次洪峰安全順利地通過縣境。7月底8月初,大馬區分部根據縣防汛指揮部的指示,在區長李維新、區委書記劉步元二位領導的主持下,召開了分部成員擴大會議(我也參加了這次會議)。會上,對迎戰第一次洪峰的戰役做了全面總結??隙顺煽?,查找了差距和不足。記得會上提出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所有防汛物料大都備齊到位,只有數十根事先做好標志的大樁,尚未砍伐運到堤上來。根據汛情發展,必須在第二次洪峰到來之前,把全部大樁備齊到位,以應急需。這就需要派一名同志攜帶緊急通知,到各有關村莊去催辦。我在會上主動請纓,領受了這項任務。

       由于連降大雨,瀝澇成災。當時我們確實已處于兩水夾堤(即堤內是洶涌洪水,堤外是一 望無邊的瀝水)的危險境地,到各有關村莊辦事,只能徒步涉水而行。記得那一天天剛放亮,我就起身上路了。一下大堤,望著大片被瀝水浸泡得枯萎發黃的莊稼和被朦朧水汽隱隱遮蓋的村莊,不免心中發怵,因為路上不見行人,身邊連個同伴也沒有。但軍令如山,哪有后退之理。仗著我曾在原尹屯區工作過一段時間,對這一 帶村莊還留有一定印象, 就沿預定的方向,大步涉水走下去。那時給我的一個突出感覺就是鄉間道路一般都比地面還低,地面積水不足一尺,走在路上水卻已過膝,形成名符其實的道溝。不知是抗日戰爭時期開挖的交通溝還沒整修,或者是別的什么原因。這樣邊走邊想,一不留神,一腳踏進路旁一個半人多深的坑里,我慌忙掙扎上來一看,不但渾身濕透,連水壺里的水,也跌灑干凈,所帶干糧也不知丟在哪里,所幸用油紙包著的緊急通知完好無損。吃一塹,長一智,急忙從路邊樹上折下一根樹枝,既當拐棍,又用來探路,邊探邊走,速度雖然慢了,卻較前安全多了,就這樣我沿著東、西楊村,野馬,尹屯,孔、楊、宋、鐘、王堯京這條弧線走下來,渴了就用手捧點瀝水喝,餓了就堅持走到村里向老鄉要塊餅子啃。本來五六十華里的路程,直到傍晚時分,我才走時河城街區的劉海碼頭村。支部書記和村主任看了我的狼狽樣子和緊急通知后,忙說“吳同志,,你快吃點東西,放心休息一下吧,我們保證連夜砍伐大樁,明天準時送到堤上。”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睡著了,這是我上汛以來睡得最香甜的一個囫圇覺。當我第二天,抄近路返回堤防時,各村派伐的大樁已一根不少地運到大堤是。原來他們是連夜把大大樁伐下后,每兩根捆在一起為一組,小頭朝前,大頭在后,形成錐形,每組由五六名壯小伙子利用道溝里積水的浮力,連推帶搬運上堤來的。看!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多么大的智慧和力量呀!我只不過辦了一件平平常常傳達送信的小事,區分部領導卻為我記了一功,其實功勞應記在人民群眾的頭上。

         排查根源,果斷決策除險情

        8月6日24時,子牙河出現第二次洪峰,臧橋水位高達15.6米,流量高達705 ?/秒。已經超出保證流量??h委書記王常柏,具長苑景森帶領全縣干部群眾,全力投入抗洪斗爭。由于人力增加,我們原負責的十五級橫堤到張大馬村后這段堤防,縮小為邊馬至大馬段。就在這一千多米的堤段上,各種各樣的險情,時有發生。記得我們在奮戰二、三次洪峰最緊張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就接連發生大小險情78處(次),有時一天就發生 五六次。較為典型的一處發生在張家墳堤段。那天中午時分,巡工來報:“張墳堤段外坡出現水流?!崩罹S新區長和我們包段干部顧不得吃飯,便跑至現場查看,開始還是涓涓清流,很快水流增大變混,一看勢頭不好,王培倉和王慶成二人相繼跳入滾滾洪水,經幾次潛水探查,發現堤坡處確有一個50- 60厘米的洞口。區長李維新立即派強壯民工飛跑到分部伙房(當時分部伙房就設在大堤上)扛來一口 直徑近一米的大鐵鍋,由兩位王同志架著,使鍋底朝外,強堵在洞口上,隨即

    用裝滿上的草就準碼在洞目的周圍,并在迎水面打了一排術樁,填料加固、夯實。整個戰斗用了三四個小時,口子被堵住了,險情被排除了,大家才輕松地喘了口氣。據縣防汛指揮部不完全統計,那一年在全縣所轄127,22公里的堤防線上相繼發生和及時排除了大、小險情、險段13600多處(次),其緊張激烈之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挽臂并肩,眾志成城抗風浪

         8月12日上午9時,子牙河出現第三次洪峰,減橋水位高達16.3米,流量高達855?/秒,大大超出了保證水位和流量,一般堤段水位距離堤頂僅有0.2~0.3米。各堤段紛紛告急、告險,縣防汛指揮部和各分部的電話鈴聲以及各堤段報警的鑼鼓聲,晝夜不斷,就在我們目夜奮戰抗擊第三次洪峰二十多個晝夜之后,9月7目晚20時,子牙河又迎來更大的第四次洪峰,臧橋水位竟高達16, 64米,流量突破歷史紀錄,達1060?/秒。全縣各堤段水位都已超出堤頂,只能靠在堤頂上搶打起來的子埝來抵擋。為防阻水,當天拆掉了減橋大橋橋板,兩岸交通中斷。滹沱、滏陽、子牙各河堤防不斷出現坍塌的險情,老河口段堤頂只剩下一米寬。情勢萬分危急。9月8日又發生六級大風,風大浪高,不少堤段水噴堤外。我們所包邊馬至大馬段有一段一百多米的橫堤,也遭到風浪的裝擊。先是采取打樁填料的辦法阻擋,但無濟于事,因為樁還沒打牢,就被風浪卷起沖跑了。接著采取鋪席、掛柳的辦法,也因風浪太大,剛剛鋪、掛不久,就被風浪沖走。在這危急時刻,培倉同志大吼一聲“同志們,跟我來!"先跳下水去,我和其他干部,民工也緊跟著跳下水用臂膀挽著臂膀,肩并著肩搭起一道一百多米的人墻來抗御風浪,用三百多人的身體護衛大堤。在風浪聲中,大伙兒相互鼓舞斗志,身體較弱的同志堅持不住了,馬上就有同志上去把他換下休息,就這樣,,一連堅持幾個小時,直到大風停息我們才撤出陣地。

    戰斗間隙,相互打逗傳趣話

       戰斗是緊張激烈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就在那一年防汛抗洪戰斗的一百多個日日夜夜里,同志們在戰斗的間隙,相互打逗取樂,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話語,至今還在傳頌,下面記述的是其中的只言片語。 “王克昌揮淚保大堤”。那是在抗擊第四次洪峰的危急時刻,王克昌同志領頭負責的老河口堤段,堤頂只剩下一米多寬,眼看有堤頂坍塌,洪水漫溢的危險,一些民工心中發怵 ,流露 出退縮逃跑的意向。王克昌情急之下放聲大哭,邊哭邊喊:“同志們哪!咱可不能后退呀,保堤就是保家呀,大堤不保,怎能保護妻兒老小呀,又怎能保衛首都、天津呀,民工們見狀,急忙上前勸慰:“王同志,快別哭了,咱們還是齊心合力設法保護大堤吧!”就這樣,全段干部,民工奮起搶打子埝,加固堤防,經過一場緊張的戰斗,便化險為夷了。消息傳來,大伙兒不由紛紛議論:“想當年三國時期,劉備敗走長板坡,摔孩子收買軍心;今天,咱王克昌危急時刻揮淚保大堤,其智謀可不在劉備之下呀?!?/p>

    “年輕老大爺還沒娶大娘?!蹦鞘窃趧倓倯饎俚谝淮魏榉逵钟瓚鸬诙魏榉宓臅r候,縣委書記、縣長帶領大批干部和后續民工上堤增援,一些新上來的民工不熟悉堤段情況,不時地打聽,探問他們分包堤段的位置。一天,一位看來比我年紀還大的老小伙子,離著老遠就大聲喊叫:“老大爺,這里離小莊堤段還有多遠呀?”開始,我以為不是喊我,就沒答腔。那位老小伙子著急地說:“你這位大爺,咋不理人呀!”我急忙向他道歉,并告訴他:“從這里到小莊堤段還有三里多地?!钡饶抢闲』镒幼吆螅也挥傻刈叩降唐孪旅?對著平靜的水面,照看了一下自己的面容。啊,還真像個老大爺的樣子,因為從上汛以來,還沒理過一次發, 刮過一次臉,滿頭亂發、滿嘴胡子,加上曬黑的臉膛,缺少睡眠的倦容,難怪那位老小伙子稱咱老大爺呀!回到汛鋪向大伙兒談起這事,人們紛紛逗趣地說:“那你可得抓緊娶個大娘,不然,怎能算是個合格的老大爺呢。其實那一年我虛歲才23歲。

        “破屁股成為互相叫的綽號”。那是在剛剛戰勝第二次洪峰,又迎來第三次洪峰時,我也已經連續奮戰了七個晝夜了,又正值黎明時分,困乏異常,巡堤走著就打盹,整個身子隨著堤坡跌下去,幸好被一個樹墩子擋住,差一點跌進水里。這一下,從困乏中跌醒了,急忙爬起來繼續往返認真巡查,直到交接了班,上分部伙房吃早飯時,有個同志從后面趕來拍著我的肩膀問:“你的屁股咋被弄破了?”我回頭給了他一拳:“你才叫人家給弄破屁股呢!”周圍在場的同志不由哈哈大笑。那位同志卻認真地說:'是我說走了嘴,我是說你的短褲后面被劃破了。”我這才想起是打盹跌倒滾下堤坡時被劃破的。從此,凡知道這個情節的同志見了面,都爭著叫對方為“破屁股”,它成為我們共有的綽號。其實這種打逗呼叫,體現著一種戰友情誼,比叫真名實姓還親近熱乎。

        “王樹朋全家賣包子”。那是在第四次洪峰的后期,區分部伙房為大家改善生活,蒸了很多韭菜、茴香素餡包子。忘記是哪位同志站起來說:“今天咱們改善生活,我為大家說一段《X X老大哥全家賣包子》的故事來為大家助興好不好呀?"大家一致喊“好!”那位同志就繪聲繪色地講起來:“想當初,有位老大哥是賣包子的祖傳世家出身,而且是全家老少一齊出動,蒸出的包子個大、皮薄、餡香,在周圍一帶素有盛名,可是有那么一天,有位買包子的老客一看包子的皮色不對,就問'今天這包子怎么皮色不好呀?’老大哥回日'俺娘沒撣(蛋) (因為那個時候用石磨磨面, -般先用粗籮篩一遍,然后再用細籮撣一遍,由于沒撣,包子的顏色就黑了。)那位老客又問:“這包子的摺大小怎么不一樣呢?“老大哥回曰:”俺家兄弟姐妹多,不是一個人揍(做)的?!奥牭竭@里大伙兒不由哈哈大笑起來,有的同志連吃到嘴里的包子也給笑噴出來。這個笑話是逗王樹朋的,他家曾賣過包子,個性老實憨厚的王樹朋老大哥只淡淡地說了一名:”凈胡編亂造,快別拿我尋開心了。”便落下了“王樹朋全家賣包子”的話把兒。這些流傳很久的“趣話”,雖有一點俗氣,但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那個年代同志之間的親密無間,不畏艱難,樂觀向上的可貴精神。

     抗洪前線,歡慶建國五周年

        9月28日,第四次洪峰已安全順利地通過縣境,臧橋水位已降落到安全水位以下。但在這時按照縣防汛指揮部的要求,除安排大量民工、群眾撤回各自村莊投人生產自救外,我們縣、區干部和常備汛鋪民工,仍堅守在大堤抗洪的最前線,一面巡查水情,一面著手處理一系列善后工作。10月1日國慶節,縣、區總部、分部領導,也給我們放了一天假(但不得離開大堤崗位)。那天改吃兩頓飯,上午9點區分部伙房給我們每人發了兩個雪白的饅頭,外加一碗粉條燉豬肉。飯后10點整,我們坐在大堤上用礦石收音機,收聽首都北京國慶節的實況廣播。耳朵聽著播音員優美、響亮、歡快的聲音,腦海里想著雄偉、壯觀宏大的游行場面,心中不由得生起一股興奮、激動和自豪的情感。因為我們用連續戰勝四次洪峰的實際行動,向建國5周年獻了禮。晚上,在大堤上我們還和邊馬、大馬兩個村的部分干部群眾開了一個熱鬧的慶祝國慶節聯歡晚會。直到10月5 日完成全部善后工作,我們縣、區干部帶著區分都領導給我們每個同志的鑒定書,才相互珍重道別回到各自工作單位。

           在10月10日縣委、縣政府聯合召開的全縣防汛抗洪總結表形大會上、我這個防汛抗洪的新兵,竟和80多名同志一起榮獲“防汛抗洪模范”的榮譽稱號、還獎給我們每人一枝鋼筆和一個日記本。同時,團縣委還頒發給我一枚“模范團員”銅質獎章。

     吳芝田:1932年8月生,河北省邢臺市任縣人,無黨派人士。革命大學畢業,分配獻縣工作(解放前),歷任獻縣農業局局長、審計局局長,人民政府副縣長等職。

    1954年防汛抗洪戰斗的日日夜夜
    吳芝田

       1954年,至今已經過去48年了。但當年在防汛抗洪中緊張激烈的戰斗情景,依然歷歷在目,經久難忘。因為那一年,防汛抗洪歷時之長(從6月15日上汛,到10月5日結束,共歷時112天),整個戰斗過程之激烈(連續戰勝四次特大洪峰,從第一次洪峰到來到第四次洪峰回落,在超常水位、流速流量的危急情況下,連續奮戰了75個晝夜),不但歷史上少有,就是從那年以后,近半個世紀的歲月中也極少見。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各級黨政領導身先士卒帶領全縣人民齊心合力、奮不顧身,頑強拼搏,日夜奮戰,連續戰勝了四次特大洪峰的襲擊,相繼排除了無數次險情、隱患,保障了全縣當時管轄的127. 22公里堤防無決口、無漫溢,不僅大大減輕了超常洪水所帶來的嚴重危害,而且保障了京、津和津浦鐵路的安全,譜寫了一曲戰天斗地的勝利凱歌,在獻縣防汛抗洪史上寫下了光輝的-頁。
       那一年是我調來獻縣工作的第五個年頭。對縣情雖有初步了解,但在防汛抗洪上還是一個門外漢。當時我在縣政府財政科擔任行政科員,還兼任著縣直機關團支部副書記(書記是王德志同志)。那時,黨的工作主要是發展工、農業生產,開展互助合作運動。但一到汛期,防汛抗洪卻成了中心任務。那一年,汛情早、來勢猛。6月9日,滹沱河水泛濫,小麥剛剛開鐮收割,泛區四十八村就全部被淹。因此,我們縣直第一批被抽調的一百多名干部,于6月15目便全部到達各自分包的堤段。我和縣團委的王樹朋,稅務干部王清峰等人被派到子牙河右堤,大馬區中段,即十五級橫堤到張大馬村后全長約五華里的堤防上。大馬區區長李維新、區文教干部正培倉等同志和我們一起,共同負責這一堤段的全部防務。由于區長還要顧及全區面上的工作,我們這個堤段的日常防務組織安排自然落在我,王樹朋和王培倉同志三個人肩上。培倉同志雖然比我們幾個年齡都小,但他生在邊馬村,長在子牙河邊,從小就熟悉水性,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自然成為我們的參謀長。還有一位水利技術工人,助理農技師王慶成同志,從事水利技術工作多年,具有豐富的防訊抗洪的實踐經驗。他雖沒和我們一起包段,但每遇險情、隱患或疑難問題,我們都請他來現場做指導,使我學到了很多防汛抗洪的知識和本領。我就是在這些同志的指導幫助下,邊戰斗,邊學習,逐步成長為一名較為合格的新戰士的。下面我回憶記述的,只是我親身參加的1954年防汛抗洪戰斗的幾個片斷,遠不能反映那場偉大斗爭的全貌,但總可以從這些片斷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揮汗如雨,爭先恐后打土牛

        6月中旬上堤后,我們抓緊子牙河水位尚未超越警戒線的寶貴時間,除組織常備汛鋪民工,認真巡查全段堤防,填補堤防裂縫、水溝、浪窩,抓捕地老鼠,消滅堤防隱患等項活動外,著重組織發動第一批上汛的青壯年民工,突擊開展了打備土牛的戰役。打備土牛,就是從堤外規劃區域內挖土,運到大堤上靠河一邊,打成一米高,兩米長,底寬一米,頂寬0.8米的梯形土牛,一個接一個地,備滿整個堤段,以便必要時構筑子埝或搶險時有足夠的用土。這確實是一項艱苦繁重的體力勞動,但其戰略意義十分重大,如果不乘有利時機,打備好足夠土牛,一旦“兩水夾堤" ,不但水中撈泥取土困難,而且趟水運士上提更是難上加難,更為嚴重的是,勢必喪失搶險的寶貴時間。為此,我們一面深入淺出地開展宣傳教育,具體講明打備土牛對占用洪峰安全度汛的戰略意義;一面組織各級干部,尤其是縣區干部率先帶頭,和民工一樣承包打備土牛的任務,并在民工連排之間和縣區干部之間開展了評比競賽。堅持一天一總結,一評比。通過比質量,(看土牛打得實在,平整程度,)比速度,(看當天打了多少土牛)。比干勁(看勞動情緒高低)、比智慧(看打土牛技能和提高工效的辦法)。大大調動了干部、民工的積極性。就這樣在攝氏30度以上的高溫天氣下,干部、民工個個揮汗如雨,爭先恐后地用土籃擔,小車推,結果提前三天完成了任務。經縣指揮部檢查驗收,被評為“打備土牛戰斗先鋒營(即第一名)",并把我們的做法和經驗通報了全縣各堤段,有力地推動了全縣打備土牛的進程。據縣防汛指揮部統計.當年全縣在127. 22公里的大堤上,打備土牛63600多個,為接連戰勝四次洪峰,特別是第三第四兩次特大洪峰,打下了牢固基礎,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徒步涉水,單身下堤催大樁

        就在我們爭分奪秒,緊張地進行了一系列迎戰洪峰的前哨戰之后,7月15日早4時,子牙河迎來第-次洪峰。臧橋水位從10. 1米猛漲到13.5米,最大流量500多?/秒,已達最大安全泄洪量標準。我們所包堤段的干部、民工和全縣所有堤段一樣、面對洪峰不躁不懈,日夜防查,嚴陣以待,準備隨時聽從號令,奔赴現場,搶排險情。那時的報警信號子牙河兩岸是“左鑼右鼓”。即左岸出現險情敲鑼,右岸出現險情擊鼓。鼓、鑼聲響,就是命令,上、下鄰段就要并然有序地前往支援。缺人上人,缺料供料,齊心合力把險情排除在最短時間之內。每到夜晚,燈籠火把形似一 條游龍,隨著鑼鼓響聲,往返游動。其景象十分壯觀。就這樣,經過近半個月的連續奮戰,第一次洪峰安全順利地通過縣境。7月底8月初,大馬區分部根據縣防汛指揮部的指示,在區長李維新、區委書記劉步元二位領導的主持下,召開了分部成員擴大會議(我也參加了這次會議)。會上,對迎戰第一次洪峰的戰役做了全面總結??隙顺煽?,查找了差距和不足。記得會上提出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所有防汛物料大都備齊到位,只有數十根事先做好標志的大樁,尚未砍伐運到堤上來。根據汛情發展,必須在第二次洪峰到來之前,把全部大樁備齊到位,以應急需。這就需要派一名同志攜帶緊急通知,到各有關村莊去催辦。我在會上主動請纓,領受了這項任務。
       由于連降大雨,瀝澇成災。當時我們確實已處于兩水夾堤(即堤內是洶涌洪水,堤外是一 望無邊的瀝水)的危險境地,到各有關村莊辦事,只能徒步涉水而行。記得那一天天剛放亮,我就起身上路了。一下大堤,望著大片被瀝水浸泡得枯萎發黃的莊稼和被朦朧水汽隱隱遮蓋的村莊,不免心中發怵,因為路上不見行人,身邊連個同伴也沒有。但軍令如山,哪有后退之理。仗著我曾在原尹屯區工作過一段時間,對這一 帶村莊還留有一定印象, 就沿預定的方向,大步涉水走下去。那時給我的一個突出感覺就是鄉間道路一般都比地面還低,地面積水不足一尺,走在路上水卻已過膝,形成名符其實的道溝。不知是抗日戰爭時期開挖的交通溝還沒整修,或者是別的什么原因。這樣邊走邊想,一不留神,一腳踏進路旁一個半人多深的坑里,我慌忙掙扎上來一看,不但渾身濕透,連水壺里的水,也跌灑干凈,所帶干糧也不知丟在哪里,所幸用油紙包著的緊急通知完好無損。吃一塹,長一智,急忙從路邊樹上折下一根樹枝,既當拐棍,又用來探路,邊探邊走,速度雖然慢了,卻較前安全多了,就這樣我沿著東、西楊村,野馬,尹屯,孔、楊、宋、鐘、王堯京這條弧線走下來,渴了就用手捧點瀝水喝,餓了就堅持走到村里向老鄉要塊餅子啃。本來五六十華里的路程,直到傍晚時分,我才走時河城街區的劉海碼頭村。支部書記和村主任看了我的狼狽樣子和緊急通知后,忙說“吳同志,,你快吃點東西,放心休息一下吧,我們保證連夜砍伐大樁,明天準時送到堤上?!蔽覒阎话驳男那樗?,這是我上汛以來睡得最香甜的一個囫圇覺。當我第二天,抄近路返回堤防時,各村派伐的大樁已一根不少地運到大堤是。原來他們是連夜把大大樁伐下后,每兩根捆在一起為一組,小頭朝前,大頭在后,形成錐形,每組由五六名壯小伙子利用道溝里積水的浮力,連推帶搬運上堤來的???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多么大的智慧和力量呀!我只不過辦了一件平平常常傳達送信的小事,區分部領導卻為我記了一功,其實功勞應記在人民群眾的頭上。

                   排查根源,果斷決策除險情

        8月6日24時,子牙河出現第二次洪峰,臧橋水位高達15.6米,流量高達705 ?/秒。已經超出保證流量。縣委書記王常柏,具長苑景森帶領全縣干部群眾,全力投入抗洪斗爭。由于人力增加,我們原負責的十五級橫堤到張大馬村后這段堤防,縮小為邊馬至大馬段。就在這一千多米的堤段上,各種各樣的險情,時有發生。記得我們在奮戰二、三次洪峰最緊張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就接連發生大小險情78處(次),有時一天就發生 五六次。較為典型的一處發生在張家墳堤段。那天中午時分,巡工來報:“張墳堤段外坡出現水流?!崩罹S新區長和我們包段干部顧不得吃飯,便跑至現場查看,開始還是涓涓清流,很快水流增大變混,一看勢頭不好,王培倉和王慶成二人相繼跳入滾滾洪水,經幾次潛水探查,發現堤坡處確有一個50- 60厘米的洞口。區長李維新立即派強壯民工飛跑到分部伙房(當時分部伙房就設在大堤上)扛來一口 直徑近一米的大鐵鍋,由兩位王同志架著,使鍋底朝外,強堵在洞口上,隨即
    用裝滿上的草就準碼在洞目的周圍,并在迎水面打了一排術樁,填料加固、夯實。整個戰斗用了三四個小時,口子被堵住了,險情被排除了,大家才輕松地喘了口氣。據縣防汛指揮部不完全統計,那一年在全縣所轄127,22公里的堤防線上相繼發生和及時排除了大、小險情、險段13600多處(次),其緊張激烈之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挽臂并肩,眾志成城抗風浪

    8月12日上午9時,子牙河出現第三次洪峰,減橋水位高達16.3米,流量高達855?/秒,大大超出了保證水位和流量,一般堤段水位距離堤頂僅有0.2~0.3米。各堤段紛紛告急、告險,縣防汛指揮部和各分部的電話鈴聲以及各堤段報警的鑼鼓聲,晝夜不斷,就在我們目夜奮戰抗擊第三次洪峰二十多個晝夜之后,9月7目晚20時,子牙河又迎來更大的第四次洪峰,臧橋水位竟高達16, 64米,流量突破歷史紀錄,達1060?/秒。全縣各堤段水位都已超出堤頂,只能靠在堤頂上搶打起來的子埝來抵擋。為防阻水,當天拆掉了減橋大橋橋板,兩岸交通中斷。滹沱、滏陽、子牙各河堤防不斷出現坍塌的險情,老河口段堤頂只剩下一米寬。情勢萬分危急。9月8日又發生六級大風,風大浪高,不少堤段水噴堤外。我們所包邊馬至大馬段有一段一百多米的橫堤,也遭到風浪的裝擊。先是采取打樁填料的辦法阻擋,但無濟于事,因為樁還沒打牢,就被風浪卷起沖跑了。接著采取鋪席、掛柳的辦法,也因風浪太大,剛剛鋪、掛不久,就被風浪沖走。在這危急時刻,培倉同志大吼一聲“同志們,跟我來!"先跳下水去,我和其他干部,民工也緊跟著跳下水用臂膀挽著臂膀,肩并著肩搭起一道一百多米的人墻來抗御風浪,用三百多人的身體護衛大堤。在風浪聲中,大伙兒相互鼓舞斗志,身體較弱的同志堅持不住了,馬上就有同志上去把他換下休息,就這樣,,一連堅持幾個小時,直到大風停息我們才撤出陣地。

    戰斗間隙,相互打逗傳趣話

       戰斗是緊張激烈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就在那一年防汛抗洪戰斗的一百多個日日夜夜里,同志們在戰斗的間隙,相互打逗取樂,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話語,至今還在傳頌,下面記述的是其中的只言片語。 “王克昌揮淚保大堤”。那是在抗擊第四次洪峰的危急時刻,王克昌同志領頭負責的老河口堤段,堤頂只剩下一米多寬,眼看有堤頂坍塌,洪水漫溢的危險,一些民工心中發怵 ,流露 出退縮逃跑的意向。王克昌情急之下放聲大哭,邊哭邊喊:“同志們哪!咱可不能后退呀,保堤就是保家呀,大堤不保,怎能保護妻兒老小呀,又怎能保衛首都、天津呀,民工們見狀,急忙上前勸慰:“王同志,快別哭了,咱們還是齊心合力設法保護大堤吧!”就這樣,全段干部,民工奮起搶打子埝,加固堤防,經過一場緊張的戰斗,便化險為夷了。消息傳來,大伙兒不由紛紛議論:“想當年三國時期,劉備敗走長板坡,摔孩子收買軍心;今天,咱王克昌危急時刻揮淚保大堤,其智謀可不在劉備之下呀?!?/span>
    “年輕老大爺還沒娶大娘。”那是在剛剛戰勝第一次洪峰又迎戰第二次洪峰的時候,縣委書記、縣長帶領大批干部和后續民工上堤增援,一些新上來的民工不熟悉堤段情況,不時地打聽,探問他們分包堤段的位置。一天,一位看來比我年紀還大的老小伙子,離著老遠就大聲喊叫:“老大爺,這里離小莊堤段還有多遠呀?”開始,我以為不是喊我,就沒答腔。那位老小伙子著急地說:“你這位大爺,咋不理人呀!”我急忙向他道歉,并告訴他:“從這里到小莊堤段還有三里多地。”等那老小伙子走后,我不由地走到堤坡下面,對著平靜的水面,照看了一下自己的面容。啊,還真像個老大爺的樣子,因為從上汛以來,還沒理過一次發, 刮過一次臉,滿頭亂發、滿嘴胡子,加上曬黑的臉膛,缺少睡眠的倦容,難怪那位老小伙子稱咱老大爺呀!回到汛鋪向大伙兒談起這事,人們紛紛逗趣地說:“那你可得抓緊娶個大娘,不然,怎能算是個合格的老大爺呢。其實那一年我虛歲才23。
        “破屁股成為互相叫的綽號”。那是在剛剛戰勝第二次洪峰,又迎來第三次洪峰時,我也已經連續奮戰了七個晝夜了,又正值黎明時分,困乏異常,巡堤走著就打盹,整個身子隨著堤坡跌下去,幸好被一個樹墩子擋住,差一點跌進水里。這一下,從困乏中跌醒了,急忙爬起來繼續往返認真巡查,直到交接了班,上分部伙房吃早飯時,有個同志從后面趕來拍著我的肩膀問:“你的屁股咋被弄破了?”我回頭給了他一拳:“你才叫人家給弄破屁股呢!”周圍在場的同志不由哈哈大笑。那位同志卻認真地說:'是我說走了嘴,我是說你的短褲后面被劃破了?!蔽疫@才想起是打盹跌倒滾下堤坡時被劃破的。從此,凡知道這個情節的同志見了面,都爭著叫對方為“破屁股”,它成為我們共有的綽號。其實這種打逗呼叫,體現著一種戰友情誼,比叫真名實姓還親近熱乎。
        “王樹朋全家賣包子”。那是在第四次洪峰的后期,區分部伙房為大家改善生活,蒸了很多韭菜、茴香素餡包子。忘記是哪位同志站起來說:“今天咱們改善生活,我為大家說一段《X X老大哥全家賣包子》的故事來為大家助興好不好呀?"大家一致喊“好!”那位同志就繪聲繪色地講起來:“想當初,有位老大哥是賣包子的祖傳世家出身,而且是全家老少一齊出動,蒸出的包子個大、皮薄、餡香,在周圍一帶素有盛名,可是有那么一天,有位買包子的老客一看包子的皮色不對,就問'今天這包子怎么皮色不好呀?’老大哥回日'俺娘沒撣(蛋) (因為那個時候用石磨磨面, -般先用粗籮篩一遍,然后再用細籮撣一遍,由于沒撣,包子的顏色就黑了。)那位老客又問:“這包子的摺大小怎么不一樣呢?“老大哥回曰:”俺家兄弟姐妹多,不是一個人揍(做)的?!奥牭竭@里大伙兒不由哈哈大笑起來,有的同志連吃到嘴里的包子也給笑噴出來。這個笑話是逗王樹朋的,他家曾賣過包子,個性老實憨厚的王樹朋老大哥只淡淡地說了一名:”凈胡編亂造,快別拿我尋開心了。”便落下了“王樹朋全家賣包子”的話把兒。
       這些流傳很久的“趣話”,雖有一點俗氣,但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那個年代同志之間的親密無間,不畏艱難,樂觀向上的可貴精神。

                      抗洪前線,歡慶建國五周年

        9月28日,第四次洪峰已安全順利地通過縣境,臧橋水位已降落到安全水位以下。但在這時按照縣防汛指揮部的要求,除安排大量民工、群眾撤回各自村莊投人生產自救外,我們縣、區干部和常備汛鋪民工,仍堅守在大堤抗洪的最前線,一面巡查水情,一面著手處理一系列善后工作。10月1日國慶節,縣、區總部、分部領導,也給我們放了一天假(但不得離開大堤崗位)。那天改吃兩頓飯,上午9點區分部伙房給我們每人發了兩個雪白的饅頭,外加一碗粉條燉豬肉。飯后10點整,我們坐在大堤上用礦石收音機,收聽首都北京國慶節的實況廣播。耳朵聽著播音員優美、響亮、歡快的聲音,腦海里想著雄偉、壯觀宏大的游行場面,心中不由得生起一股興奮、激動和自豪的情感。因為我們用連續戰勝四次洪峰的實際行動,向建國5周年獻了禮。晚上,在大堤上我們還和邊馬、大馬兩個村的部分干部群眾開了一個熱鬧的慶祝國慶節聯歡晚會。
    直到10月5 日完成全部善后工作,我們縣、區干部帶著區分都領導給我們每個同志的鑒定書,才相互珍重道別回到各自工作
    單位。
    在10月10日縣委、縣政府聯合召開的全縣防汛抗洪總結表形大會上、我這個防汛抗洪的新兵,竟和80多名同志一起榮獲“防汛抗洪模范”的榮譽稱號、還獎給我們每人一枝鋼筆和一個日記本。同時,團縣委還頒發給我一枚“模范團員”銅質獎章。
     



    編者簡介

        趙志忠,筆名趙剛,號國學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獻縣淮鎮人。作品發表于《詩刊》《中華詩詞》《中華辭賦》等。中國作家協會《詩刊·子曰詩社》社員,詩詞中國·中華詩詞網2017年度優秀通訊員,采風網2017年度十大新聞獎獲得者,河北省詩詞協會會員,河北省采風學會會員,河北省滄州市詩詞楹聯學會副秘書長,滄州市新聯會常務理事,滄州市作家協會會員,《滄州驕子》編委,《詩眼看世界》創始人,采風網滄州站站長,獻縣知聯會理事,獻縣新聯會副會長、秘書長,滄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七次代表大會代表等。

     如果喜歡,就請稀罕”或“喜歡”一下,然后轉發與大家一起分享!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 老熟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少妇|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四季| 四虎永久地址WWW成人久久|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新 | 88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女人高潮hd| 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超频97人妻在线视频|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紧身裤| 两个人的WWW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精品综合网二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蜜TV| 91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 亚洲中文精品一区二区| 色老头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免费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制服| 国产精品VA尤物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日产精品一卡2卡三卡四乱码| 最新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国产AV影片麻豆精品传媒|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少妇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无遮挡免费高清羞羞视频| 成人午夜在线观看日韩|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2021| 強壮公弄得我次次高潮A片|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图区| 中文字幕有码日韩精品| 污污污污污污WWW网站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