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家庭都是社會最小的系統單位。 在這個系統里,成員之間不同的互動方式,會讓這個系統產生不同的化學變化,有的變化會讓系統更加優化,而有的變化卻會讓系統直接崩盤…… 今天是周末,是父親節,也是中考首日。 按照常理,父親節自然是要談些與父親相關的話題。然而今天,父親節再次與中考“撞車”了,我就想稍微“跑偏”一點點,聊聊父母怎樣與孩子相處最為融洽。 如何教育孩子,始終是許多家長最為頭疼的事情,對于那些剛剛為人父母的年輕家長來說,更是一個十分重要且需要終身學習的課題。 綜合各方面的資料,我給總結了一下,大概分為以下幾種父母組合: 第一種組合:虎媽狼爸。 這樣的家庭,父母脾氣都很暴躁,夫妻關系很差,兩口子三天兩頭吵架打架不說,還經常拿孩子撒氣。可以說,孩子的幼年,來自家庭的快樂極少,大多是被各種打罵的痛苦回憶。 “虎狼當道”的家長,把家變成了一個爭奪控制權的戰場。孩子長大以后,往往會偏向孤獨、自卑、情感冷漠。正如某位精神病學家所說的那樣: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第二種組合:寵溺二人組。 在這樣的家庭里,父母都特別寵溺孩子,孩子的所有要求都會沒有原則的滿足。 寵溺二人組帶出來的孩子,往往飛揚跋扈,自私自利,凡事以自我為中心,這樣的孩子即便將來不犯罪,長大后也不會孝順父母。相反,他會因為父母不能滿足自己越來越過分的要求,而對父母報以各種抱怨,甚至升級到打罵、虐待。 第三種組合:嚴父慈母。 在過去,人們通常最為認可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是這種“嚴父慈母”型的。 古語有云:子不教,父之過。這里面,隱藏著一個基本的分工,即:父親管"教",給孩子立規矩,是家庭權威的象征。而母親管"育",管孩子的吃喝拉撒,照顧孩子的起居生活。 此類家庭的不足之處,在于當家的男主多數有大男子主義。作為整個家庭的主宰,他們向來是說一不二的,為了維護權威,他們有意無意地藏起溫情的一面,把自己打造成一個高冷的父親人設。 第四種組合:慈父嚴母。 在當下,這是一種最為常見的家庭教育方式。 這是因為,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許多的家庭中都是由妻子掌管財政大權,家中的大小事務通常往往由妻子的安排。 在這些家庭當中,往往是由母親充當嚴格的監管者和批評者,而父親則負責開導規勸孩子“凡事都聽你媽的”。也就是說,由母親唱紅臉,父親唱白臉。 拋開前兩種不說,我們只來比較后兩種。二者各有利弊,于是有人主張“嚴母慈父”,有人主張“嚴父慈母”。到底哪一種更有利于孩子成長呢?這里也有兩種建議: 1、男孩適合嚴父慈母。 對于男孩子來說,因為在母親那里受到太多的寵溺,難免有些任性。如果有一個嚴父存在,他的許多錯誤行為會及時得到糾正。由于性別相同,父親比較容易理解孩子的需要,并能想出好的處理方法,也能狠下心來糾正他。 在嚴父的教育之下,孩子無論是身心發育還是性格養成,都會沿著正常的軌道進行。 特別提醒,如果母親過于強勢,父親的存在感很弱,男孩子很容易養成唯唯諾諾、遇事退縮的性格,缺乏男子氣概,長成一個毫無主見的“媽寶男”。 2、女孩適合慈父嚴母。 這是因為,強勢母親培養出來的女兒,也會同樣的性格強悍。女兒長期對母親的模仿與認同,會直接影響到孩子長大后的社交和婚姻。 這個時候,就需要有個平易近人的慈父來平衡一下。父親不光是“女兒的前世情人”,他還是女兒成長過程中的益友,能為女孩的成長出謀劃策,對她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總而言之,無論是“嚴母慈父”還是“嚴父慈母”,沒有絕對的正確完美教育方式,都是各有優缺點的。 做為一個負責任的家庭,都是為了教育出更優秀的孩子,讓孩子擁有好的品格和素質修養。 為人父母不容易,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就對了。 |
|